叮叮姐姐和爸爸媽媽從馬來西亞旅游回來,在深圳小住了一個禮拜,這是淏子和叮叮第二次見面,姐弟倆很是投緣,從第一次的一見如故。不過兩人住在一起這還是第一次。
叮媽第二天一早就去機場回上海了,叮爸也在午飯后離開了,留下了小姑娘一個人在淏子家。叮叮九月上小學,算幼兒園剛畢業(yè),典型的傳統(tǒng)幼兒園里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叮叮跟淏子相處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我已經(jīng)預料到了,不過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讓兩個小家伙自己去體驗、解決問題。
叮叮一早起來,跟在我的屁股后面問,“阿姨,我們上午做什么呀?”“你跟梓淏商量吧,打算做什么?”我笑著回答,看來在家里都是媽媽安排好的。叮叮似乎不太習慣去找梓淏商量,坐在沙發(fā)上還是期待著我的幫助,問了三次后,我都是同樣的回答,于是叮叮就到了淏子已經(jīng)打開的拼百變工程的地墊上,兩個人玩起來,第一天相安無事。晚上睡覺的時候,兩個人都要跟我睡,于是一邊睡一個,很快睡著滾到一起去了。
第二天,叮叮甩著她的“小砍刀”起床,小砍刀是一件媽媽的睡衣,已經(jīng)很破舊了,叮叮很依賴小砍刀,戀物癖也是從小形成的。我在廚房,看見淏子已經(jīng)到自己的房間穿好衣服出來。叮叮跟在我的后面,我建議她先去換衣服,她問我穿哪一件?我告訴她,自己選擇,想穿哪件就穿哪件!叮叮說,在家里都是媽媽幫她找好的,是媽媽決定的。我跟叮叮說,這是在深圳阿姨家,希望你自己決定,需要幫助的時候來找阿姨!于是叮叮自己找衣服了。第二天兩個小家伙開始出現(xiàn)摩擦了,叮叮向淏子發(fā)脾氣,淏子不出聲,自顧做自己的!呵呵,只要不打起來,讓他倆自己磨合吧,畢竟都是過獨生子女的生活,沒有這樣跟同齡小朋友相處的機會,對兩個孩子來說都是好事。叮叮希望我能出面干預,我拒絕,這是你跟梓淏的事情,你倆自己解決!一直得到大人“幫助”的叮叮,很是生氣,哼,我們上海家跟你們深圳家不一樣!沒錯,每個家本來就是不一樣的,我承認叮叮說的話,叮叮氣呼呼的。不過很快就沒事了,兩個人又玩在了一起。
玩反斗樂園,游泳,拼車。。。。。。兩個小家伙忙得不亦樂乎。一周過了四天的時候,兩個小家伙仍舊摩擦,但是已經(jīng)互相離不開了。叮叮周六回上海后要回山東老家,她希望梓淏跟著一塊去,于是拿一本書作“誘餌”,在火車上給淏子讀,在山東老家給淏子讀,現(xiàn)在不讀!淏子雖有點愣愣的,但現(xiàn)在跟姐姐鬧矛盾可不是不開口了,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好不熱鬧,不過“吵架”男人一般是吵不過女人的,即使是小男人和小女人!呵呵,最嚴重的一次吵架差點打起來,我參與了。我現(xiàn)在要出去買菜,看來只好你們倆跟著我一起去或者我?guī)б粋€走了!兩個人互相望望,表示要兩個人都留在家里。也行,你倆要和平,友好,吵架要等到我回來,打架就更不行了,能做到嗎?兩個小家伙異口同聲,能!問題解決了,孩子之間的矛盾只要大人不瞎摻和,總是很快沒事的。
叮叮一直像姐姐一樣對待淏子,訓斥的時候也頗有姐姐的風范;淏子很有主見和個性,不過偶爾也享受作弟弟的殊榮,很尊重姐姐,也許很多時候他根本不明白姐姐發(fā)脾氣時說的話吧,也許是叮媽發(fā)脾氣的時候會這樣說,呵呵,總之很有趣,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反映的淋漓盡致。你大,你決定吧!淏子這樣跟叮叮說,看來兩個小家伙在互相學著妥協(xié)呢。每天晚上兩個人躺在床上,打一會嘴仗,又聊會兒天,也許是第一次跟異性的小伙伴這么近距離的接觸,兩人談到了精子、卵子,男孩、女孩、上帝,還有結婚,生小寶寶。。。。。。每天折騰到半夜才睡著,白天不午睡,晚上這么晚入睡,對淏子來說也是不常見的,可是這個星期幾乎都這樣。
因為時間的關系,淏子沒能跟叮?;乩霞遥6S悬c失望,不過淏子還是跟叮叮一起坐上了深圳開上海的火車,跟爸爸去了蘇州。也許沒有姐姐一同坐火車的話,淏子在跟爸爸回蘇州和跟媽媽在深圳之間會選擇后者。難得有這樣的機會,父子倆第一次單獨出遠門,以前都是我跟淏子一起。對淏爸和淏子來講,都是一次不錯的成長經(jīng)歷,呵呵,爸爸還有些忐忑不安的,不過相信成長中的淏子沒有問題的。叮叮也是第一次離開家人住在朋友的家里,不知對叮叮來說,她感受的是什么,但我能感覺出她在思考,叮叮是一個很懂事的小女孩,但愿叮媽的觀念能夠轉變,讓叮叮的小學生活可以快樂多一些,成長比成績更重要。每當叮叮說幼兒園里那個最優(yōu)秀的男孩時,我覺得孩子有壓力,我感覺出小姑娘有許多超出年齡的憂慮,可我卻無能為力,我只能告訴孩子,每個生命都是冠軍寶貝,每個人都是最優(yōu)秀的!當叮叮跟媽媽打電話,說,媽媽,我希望你和爸爸不要再吵架了,你們要好好過日子。。。。。。我差點淚流,不知叮媽聽了是什么感受,她覺得女兒都挺好,除了一些好習慣需要培養(yǎng)外。
孩子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機會才行的,我們在不斷的代替孩子做孩子自己的事情,不停地在為孩子的事情拿主意,卻期待孩子養(yǎng)成我們希望她養(yǎng)成的好習慣,這不是為難孩子嗎?就像希望孩子早點學會走路,可卻總是抱孩子在手上,孩子實在無助和無奈。愿這段生活給叮叮和淏子都帶來成長的快樂,期待著成長中的孩子們有更多的這樣體驗的機會,獨生子女的生活真的有些可憐!雖然父母們提供了那么豐富的物質,可是精神的食糧也是生命成長的必須,沒有人是可以單靠面包活下去的。
成長快樂!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