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障礙。有讀寫障礙的孩子,不能正確處理口頭或書面的語言文字信息。他們在拼字、書寫、閱讀、聆聽或者是做算術時,會覺得非常困難。與自閉、多動等其他障礙相比,讀寫障礙兒童的基數(shù)更大、表現(xiàn)卻更不明顯,特別值得關注。
讀寫障礙家長們面對著艱難的困境:“我們會繼續(xù)陪著我們的孩子,直到他們能以自己的形式展現(xiàn)自我。然而,我們能堅持多久,孩子又能堅持多久?”
聰明的“笨”女兒
一位母親和她的女兒,兩位讀寫障礙者,共同尋找著通往世界的另一種可能
“書架上有31本書,借走了9本,還剩幾本書?”這道數(shù)學題,在作業(yè)本上靜靜等待著一年級女孩余欣欣(化名)的解答。
“13-9=4”,欣欣寫。
看到女兒又把31看成13,一旁的媽媽余靜佳提醒著:“欣欣,要多看幾遍題目啊?!?/p>
欣欣有點委屈:“媽媽,我都看了三遍了!”
余靜佳心里一動。上小學后,欣欣常常犯類似的低級錯誤。比如,“81是大于、等于還是小于18?”欣欣會填“等于”。拼音課上,她也分不清“p”和“q”……
煩惱一年后,余靜佳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她的女兒欣欣,是一名讀寫障礙兒童。
讀寫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障礙。有讀寫障礙的孩子,不能正確處理口頭或書面的語言文字信息。他們在拼字、書寫、閱讀、聆聽或者是做算術時,會覺得非常困難。
從臺灣來到北京的女建筑師余靜佳,曾在美國留學時聽說過讀寫障礙這回事?,F(xiàn)在她又開始查閱資料,她發(fā)現(xiàn),不同國家孩子遭遇讀寫障礙的比例,多的高達15%,少的也有5%左右——這是一個龐大的存在。然而,當她把這些信息告訴欣欣的北京老師、自己的朋友們時,卻幾乎沒有人聽說過這個詞語。
家里有個“愛迪生”
當欣欣被確定為“讀寫障礙兒童”的測評報告一拿到手,余靜佳松了一口氣,像是卸下了千斤重的擔子一般。
她終于找到癥結所在。之前一年,她和女兒深陷迷宮,焦灼彷徨而不知道方向。
剛上北京師范大學奧林匹克花園小學一年級,欣欣就被任命為班長,一度成為學校里的明星新生。她眼神機靈、處事大方,被藍瓊副校長評價為“一看就是成績好的聰明苗子”。
第一次期中考試,欣欣考得不錯。不料接下來,她的成績明顯下滑,特別是數(shù)學常常不及格。班主任非常困惑,孩子上課回答問題都對,作業(yè)也對,偏偏一到考試就失誤。老師委婉地提醒余靜佳,班長應該加油了。
不料,媽媽比班主任更加困惑。余靜佳還有個大女兒,比欣欣大一歲。兩姐妹的機靈程度不相不下,她對兩個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一模一樣,結果卻完全不同。
回家寫作業(yè),姐姐只要一個小時,妹妹卻要三四個小時。姐姐已經(jīng)在看課外書了,妹妹還在為了一個“國”字糾結。
抄寫這個字,先一橫,再一折,三橫……欣欣至少要回看三四下。后面一個逗號,還要再看一眼。欣欣會將左右偏旁的字寫反,將兩個數(shù)字看反。媽媽提醒她:“哎哎,你怎么會刻印章呢?”
然而,事實卻不像開玩笑那么輕松。余靜佳的輔導費時費力,欣欣的成績毫無起色。余靜佳將困惑求助于周圍的朋友、老師,沒有答案。萬般無奈下,她還向一位中醫(yī)兼算命先生的“大人物”尋求偏方。
直到有一天,一個英文單詞Dyslexia突然蹦進她的腦海。它的意思是讀寫障礙。她開始搜集資料,發(fā)現(xiàn)欣欣的表現(xiàn)——混淆上下左右、朗讀時跳字或跳行——這些與讀寫障礙癥狀一一對應。
“不知道原因,我很困擾;當我知道的時候,我太高興了!”余靜佳終于明白下一步應該做什么了。
她繼續(xù)研究。每個漢字都是集聲音、外形和意義于一體,而讀寫障礙兒童正是在掌握這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時出現(xiàn)延遲或信號丟失。他們大腦中處理語言文字信息的部分與一般孩子不同,并非智力缺陷,而是腦部成長過程的異常特征。遺傳、早期培養(yǎng)等諸多因素都可能導致讀寫障礙。
這時,余靜佳才突然意識到,作為欣欣的母親,她自己也有著讀寫困難的征兆。
小時候寫作文能得九十分,但因為錯別字就要被扣掉二三十分?!班崱弊值钠?,她到現(xiàn)在還記不住那個耳朵在哪一邊……在快50歲的時候,她才為自己求學時的艱難歷程找到一個遲到的真相。
愛迪生、愛因斯坦、達·芬奇、丘吉爾、湯姆·克魯斯……余靜佳還看到一長串的讀寫障礙名人名單。她想起欣欣入學時,自己代表新生家長所作的演講,“家長一定要相信你的孩子,相信孩子一定有某方面的天賦。如果老師說你的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應該說,很慶幸,我有一個‘愛迪生’,我要把孩子帶回家去養(yǎng)。”
后來,余靜佳常常以此自嘲:“沒想到我就中獎了。我就有個‘愛迪生’!”
聰明或愚笨
2011年的這個暑假,欣欣和姐姐一起,去了臺灣的外公外婆家。每天晚上,余靜佳都能從父母口里聽到姐妹倆每天發(fā)生的故事。
有一天,外婆出門買了兩碗面給姐妹們做早飯。姐姐不喜歡吃面,怎么也不樂意。外公勸著姐姐,今天外婆身體不舒服,還是冒著大雨出門的……聽了這話,姐姐終于拿起筷子,不過只吃了兩口,還是放下了。
欣欣沒說話,走過去把姐姐剩下的面吃完。“欣欣真是個貼心的孩子?!蓖夤f。
余靜佳一直以小女兒為傲。欣欣成長于寬松開明的環(huán)境中,天性溫暖,易于感染旁人,從小便讓媽媽收獲很多贊美與羨慕。
“她能感受到別人的心情。”班主任鄭鑫老師如此評價。她收到過欣欣的一份手工禮物。在欣欣家人合照的背面,欣欣用彩色鉛筆畫了小小的心型圖案,旁邊寫著“因為愛,我們認識”。欣欣包裝好,鄭重地送給老師。
幾乎沒有老師和同學不喜歡欣欣。然而,她還是被從班長的位置上撤換下來——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學期末的“三好學生”評比,也沒有她。
漸漸地,欣欣變得沒有那么聽話。她在考試前一晚蹭到媽媽的床上,吵著要和媽媽一起睡。她還埋怨作業(yè)怎么也寫不完,煩躁起來又是哭鬧收場。
只有媽媽余靜佳明白,欣欣害怕了,正在一點點喪失自信。
她投入更多的精力親自輔導欣欣。為容易混淆的詞語編寫口訣,將兩個步驟的數(shù)學計算簡化成兩個問題。欣欣的一次數(shù)學考試只考了43分,余靜佳將卷子抄寫一遍后讀題給女兒聽,重做一次的結果竟是95分。她將兩張卷子訂在一起,讓欣欣帶給數(shù)學老師看。
她還支持欣欣學體操、學畫畫,“一切努力,都是要在其他方面加強欣欣的自信心。”
余靜佳開始向老師和學校尋求幫助。學校副校長藍瓊,直到這時才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讀寫障礙。她學的師范專業(yè),普通心理學和教育學教材中,沒有出現(xiàn)過這個名詞。
在余靜佳的建議下,學校請來北京一家學習潛能開發(fā)中心,為300多位學生提供免費測評,結果顯示,竟有30名左右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讀寫困難,這大大超出藍瓊副校長的預料。
而愿意參加測評的,還只是部分學生而已。有的孩子,老師感覺像,與家長商量時卻遭到拒絕?!拔业暮⒆記]有問題?!奔议L這樣說。
幫助、互助與自助
“孩子們不是有問題,而是需要幫助。”蘭紫老師曾是廣播電臺讀書節(jié)目主持人,后轉行親子閱讀出版行業(yè),接著在2007年主導創(chuàng)立了一家學習潛能開發(fā)中心,致力于改善讀寫困難兒童能力和環(huán)境。在國內(nèi),比較知名的類似機構只有三四家而已。
蘭紫更樂意將讀寫障礙推廣為“讀寫困難”,正是考慮到中國家長們的接受程度。她接觸過的讀寫困難兒童的媽媽,有的一心離婚,有的甚至不想看見自己的孩子。像余靜佳這樣敢于面對并積極解決問題的家長并不算多。
從欣欣二年級起,蘭紫老師和她的團隊每周到校兩次,為孩子們提供矯治訓練。她和學校老師都不會提起“讀寫困難”這個詞,只是告訴孩子們,他們應該參加一個閱讀班。
余靜佳告訴欣欣,你也要參加這個班,做腦力操和其他練習。
欣欣不理解:“媽媽,我為什么要做腦力操呢?”
媽媽回答:“因為你太聰明了,聰明得都有點不平衡了?!?/p>
欣欣更奇怪了:“那是要把我弄笨嗎?”
腦力操有十多組動作項目,比如“山立”一節(jié),是以特定的姿勢雙手拋沙包,視線跟著沙包運動,同時倒著數(shù)數(shù)。這是一種以運動刺激腦部語言區(qū)的方法。
欣欣還可以觸摸到一個漢字的立體模型,或是在老師的幫助下用手在砂紙上慢慢地寫字。手是運動覺、眼睛是視覺、再加上聽覺,當多感官之間的聯(lián)系過程加強,欣欣才可能記住一個字最終成形的樣子。
欣欣和30多位同學組成閱讀班,余靜佳也開始為家長間的互幫互助而努力。在她成長的臺灣,學校均成立家長會或家長委員會,各地區(qū)和全臺灣還有家長聯(lián)盟。家長會代表可以參加教師評審委員會,甚至可以參與校長遴選。她決定,將學校里有共同困難的家長們聯(lián)合起來。
在她的主導下,2009年國慶假期里,30多位家長們召開了第一次家長支援會。地點就在學校,主題是關于孩子們的讀寫障礙。
起初,余靜佳是不希望將這次聚會變成媽媽們大倒苦水的“怨婦會”的,然而,似乎只有傾訴過后,媽媽們才有勇氣和力量面對。
一位媽媽說,她找回了一個兒子。在不知道讀寫障礙以前,她認為大兒子完全是一個壞孩子,于是把所有母愛都轉移給老二。直到得到大兒子的測評結論,她才在時隔很久后再次擁抱被自己忽視與責怪的孩子。
聽著的媽媽們都在抹眼淚,余靜佳也哭。然而,家長會的成效還是讓她非常開心,“因為家長通過這樣的認知和努力,重新與孩子建立了關系”。
家長支援會希望做得更多:以更好的詞匯描述讀寫障礙;對老師們進行更多培訓;邀請部分老師參與;建立育兒共享通道;對校方提出需要配合的要點或請求。
余靜佳第一個想要為孩子爭取的權益是,獨立考試的機會。
在美國、香港等特殊教育制度完備的國家和地區(qū),學習障礙兒童是可以獨立考試的。此外,孩子們還可以享有更長的考試時間和字體更大的試卷。余靜佳首先希望從學校層面,為女兒爭取一些“補償性的公平待遇”。
“除非你有這樣一個孩子,你才會知道家長有多辛苦。不管是你要幫助她,或者是你要理解她,你要幫她抵御各方面的壓力,或者你要幫她找到出路,都很難。”余靜佳說。
她一位朋友的女兒,在聽她講過讀寫障礙概念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也有這個問題。這位女孩重新規(guī)劃人生,發(fā)現(xiàn)自己有繪畫的天賦,于是申請進入美國最好的藝術學院,最終如愿以償。
“我們將面對著艱巨的任務,繼續(xù)陪著我們的孩子,直到他們能以自己的形式展現(xiàn)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舞臺。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讀寫障礙家長們共同的擔憂是,我們能堅持多久,孩子又能堅持多久?”
進步與挫折
三年級上學期的期中考試,欣欣是在一個單獨的屬于她的“辦公室”里考試的。一位老師專門為她朗讀題目。讀寫障礙兒童的表現(xiàn)各不相同,欣欣的聽覺并沒有問題。
這次考試成績比欣欣平時成績平均提高了20分左右。
事實上,欣欣并不樂意接受這樣的照顧:“媽媽,為什么我要和別人不一樣?”
在此之前,余靜佳已向學校請求,允許欣欣缺席下午兩堂課,由家教幫助她完成作業(yè)。隨著課業(yè)一年年變難,欣欣做作業(yè)的時間越來越長,余靜佳不得已請求這樣的特殊安排。
學校表示支持,特意為欣欣安排了一間空房間。
欣欣還是不樂意:“媽媽,你是想讓全校人都知道我有問題嗎?”
“抱歉,媽媽還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余靜佳想了想說,“要不你先試一個星期?如果你不喜歡,媽媽也不堅持了。我們再想別的辦法?!?/p>
過了幾天,欣欣開心地主動向媽媽夸耀起她的“辦公室”來。里面有一張搖床,還有一張大沙發(fā),就連靠枕也是卡通圖案的。她帶同學們參觀,“別人都羨慕得要死”。
余靜佳除了請家教,她還帶著欣欣參加了教育機構矯治。孩子每季度還需要直飛深圳一次接受培訓。只要有時間,臨睡前她也陪著欣欣一起閱讀。
然而,兩年多過去了,欣欣的讀寫障礙矯治效果卻不怎么明顯。即便得到特殊安排,從下午就開始寫,她的作業(yè)還是要到晚上八九點鐘才可以完成。
讀寫障礙不是疾病,沒有藥方也不可能治愈,只能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得到緩解和克服。對欣欣來說,一切都還只是剛剛開始。
“她只是在逐漸認知,自己不是容易考100分的孩子。不管多努力,她就是經(jīng)常只能考60分的孩子。”
欣欣還不知道什么是讀寫障礙。她有次問媽媽:“為什么你要求姐姐考100分,卻從不要求我呢?”
余靜佳回答說:“別說你考60分,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你考零分都是很棒的。每個人的強項不一樣,你是特別的孩子?!?/p>
欣欣卻不依不饒:“媽媽,我就要考100分!”
終于有一次,欣欣的數(shù)學突然考了99分。她回家大哭一場:“媽媽,我就差一分就是100分了!”
余靜佳一陣心疼。她總是為好勝而堅持的孩子心疼——當女兒好幾天都記不住一個簡單英文單詞的時候,當女兒問她自己為什么不能當學習委員的時候,當女兒拿回試卷不愿說分數(shù)的時候,特別是,當女兒堅持以100分為目標的時候。
“我不知道二年級是苦的,一年級是甜的……我愛的是甜,苦我不喜歡。”這是欣欣的一篇日記。這個不到10歲的孩子,將標題取為《我的苦》。
“學校和老師都已經(jīng)很配合我了,但是整個教育體系并不適合這樣的特殊孩子”,余靜佳終于決定,在四年級將兩個女兒都轉入國際學校就讀。
在那里,或許欣欣的繪畫天斌可以被更加充分地發(fā)揮。上課時做筆記,別的孩子用單詞,她用圖畫。襯衣、褲子,用符號記錄意義,“用特別準確、簡單的圖示,不像別的孩子一畫就復雜了?!?/p>
欣欣起初想做獸醫(yī),最近想做服裝設計師,偶爾還會說繼承媽媽的事業(yè)做一名建筑師。她的體操練得很好,單手倒立是班上活動時的保留節(jié)目。
她也仍然很努力。
余靜佳正在籌劃,建立一個民間公益機構,幫助更多類似問題的中國孩子。與自閉、多動等其他障礙相比,讀寫障礙兒童的基數(shù)更大、表現(xiàn)卻更不明顯,特別值得關注。
有一次,欣欣問媽媽:“為什么別人播種都馬上開花了?為什么我播那么多種子,都沒有開花???”
余靜佳忍住眼淚,微笑著回答:“種一粒種子,就會收一粒果實。有的人很多時候都沒有收,但是突然有一天,哇,她收了很多很多的果實。欣欣,你的那一天還沒有到來呢。” (記者陳薇 實習生王一凡對本文亦有貢獻)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