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濮陽-聶秀英貼在微博群中的一篇文章,我很感興趣,很認可她的看法以。我貼在博客上,希望更多的人能從中受益。
周末拾趣:難道我是故意的嗎
昨天,我學開車,一不小心車撞到了墻上,車頭的保險杠留下了一條痕跡。我既后怕又心疼,同時心中又有一絲不安。我對老公說:“哎呀,真笨,還是在車上留下了紀念?!崩瞎f:“沒有關系,買車就是為我們服務的,只要沒有傷到人就好?!蔽衣犃瞬话驳男钠届o了下來。由此我想到,每當孩子做錯事時,有很多父母不能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張嘴就批評指責孩子:“你怎么這么笨,沒有出息,干點活就干不好。”這時,孩子不但不能好好的反思自己的行為,反而給父母頂嘴說:“難道我是故意的嗎?”每當這時,父母就會更加生氣的批評孩子:“辦錯事,還不讓說,真不懂事?!?/span>
分析:每個人都不想做錯事,即使做錯了事,他們也不是故意的。試想我希望把車撞壞嗎?所以當孩子把事情辦糟時,父母不要指責孩子,否則,孩子就會為了保護自己而還擊父母。另外,孩子做錯事以后,心中最不舒服的是他們,這時需要的是父母安慰,而不是批評指責。況且父母的批評指責不僅不能挽回損失,反而打擊孩子干事的積極性,更有甚者容易激化矛盾,造成親子關系緊張。
建議:孩子做錯事,父母不要老是數(shù)落孩子,要從人性的角度看待問題,父母要與孩子產(chǎn)生共情,在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同時,再引導孩子怎樣才能把事情辦好,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處事的能力。再者,父母不能用成人處事的標準來評判孩子做事的能力,辦錯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父母要接納孩子成長中出現(xiàn)的錯誤。
相鄰博客
- 個案指導:孩子愛模仿別人(陸守紅) [2011-08-28 22:21:42]
- 家庭會議之暑假總結篇(陸守紅) [2011-08-28 22:37:38]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