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察:幼兒教育“小學化”透支童年
|
2011年09月08日 07:48:40 來源: 光明日報 |
朱慧卿/CFP
9月初是幼兒園新學期開始的時節(jié)。但是一些小朋友和家長們卻并不開心,“我不想上幼兒園?!币晃?歲的娃娃對記者嘟起了嘴。
幼兒園教小學內容
曾經,5歲的我們會什么?
會英語嗎?會背大量古詩嗎?會多位數混合運算嗎?……
在記者面前,這些“本事”,5歲的雯雯全會,不僅她會,和她同一年齡段的孩子,很多人都會。
在各省市陸續(xù)出臺取消小學附設學前班的政策通知后,以往有違教育規(guī)律和教育目的、帶有嚴重小學化傾向的學前班相繼被取消。隨后,小學教育開始向幼兒園滲透。
家住天津市南開區(qū)的戴女士說起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情況:上大班后,小學課程內容開始加碼,要學習漢語拼音、古詩文、基本的認字;數學要學兩到三位數的加減法;英語要學26個字母和一些基本的單詞。每天放學后,教室外的小黑板還會把當天所學的知識羅列出來,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進行課外復習和完成布置的作業(yè)。
而教學大綱規(guī)定,小學一年級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包括:能讀準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的音節(jié);學會常用漢字450個左右;會做2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試題;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會進行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
對比小學一年級教學大綱與時下幼兒園所教的內容,不難發(fā)現兩者的重合之處。
在北京市東直門南館公園附近,記者隨機采訪了40多位家長,在交談中記者發(fā)現,多數幼兒園都開設語文、數學、外語課程。從中班開始,孩子開始學習多位數混合運算、拼音、古詩等;幼兒園會布置做算術題類的書寫作業(yè);期末考試、平時作業(yè)會進行等級評分,有時會張榜公示。也有一些家長表示,其孩子所在的私立幼兒園并未教過拼音和算術等課程,為了讓孩子不落后,家長也只能把孩子送到課外培訓班學習。
類似于“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的口號在不少幼兒培訓機構的宣傳單上經常見到。記者在一家知名的培訓機構看到,其針對幼兒開設幼兒潛能開發(fā)類課程和全日制類課程,招生對象年齡段為2.5歲到7歲,包括劍橋少兒英語考級晉級跳、拼音識字、閱讀說話、超級心算、幼小銜接等課程,還開設鋼琴班、書法班、舞蹈班、口才班、珠心算班、國學班、邏輯開發(fā)智力班等各種特色課程。不少家長將孩子送到類似的幼兒培訓機構,希望讓孩子在成長起跑線上儲備更多的能量。
“小學化”背后的無奈各方
北京一民辦幼兒園老師李云向記者訴苦,盡管知道提前教孩子們小學的知識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但生源壓力使幼兒園也“沒法子”。應試教育的競爭壓力已經傳遞到幼兒教育階段。不少幼兒園以“發(fā)掘孩子潛力”為目標,讓學齡前兒童提前進入了小學生活。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沙紅教授認為,將知識、技能學習提前放到幼兒教育,總體上是當前教育環(huán)境的反映,與整個應試教育的氛圍有關。時下,教育雖然不斷走向均衡化,但各種升學和評價等等,主要還是以考試形式選拔學生。家長將認識多少字、學會什么技能、掌握多少知識等認知的東西作為評價孩子學習好與壞,幼兒園質量高與低的標準,使幼兒園為適應社會市場生存需求,而提前進行小學教育,幼兒教育因而帶有了較濃厚的功利色彩。
“上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中學,上不了好中學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边@是一條被家長們視為真理的“成才鏈”,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允許出錯。
在記者采訪中,“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家長們使用頻率最高的引語。
“幼小銜接教育做不好的話,將來肯定要吃虧的。小學一年級的教學進度比較快,幼兒園提前學小學知識,能讓孩子提前進入狀態(tài)。”家在北京東二環(huán)的楊女士無奈地說,“其實我也不想讓孩子過早學習這么難的知識,畢竟他還這么小。但周圍其他孩子們都在上課,為了以后他好,我們能不讓他學嗎?”還有部分家長的擔憂來自于幼升小的考試或小學變相招生辦法。不少家長反映,比較好的小學是要面試的,考孩子加減法、認字等。如果幼兒園不教的話,只能把孩子送到培訓班,這又是一筆不菲的花費。
在家長和幼兒園“大吐苦水”時,小學一年級老師也呼吁要合理安排幼兒提前進行小學知識的學習。肖彤曾在湖南岳陽一所公辦小學教一年級,她記得以前班上有個學生,幼兒園時幾乎將一年級的知識都學過了,以至于上課時老是走神、不想學。“孩子學習和接受能力都比較強,提早接觸小學知識也不為過,但要注意適度,不然會給一年級的學習帶來麻煩?!毙ね榻B,不少幼師在教學中指導不到位或不規(guī)范,再加上孩子年齡太小,導致一些錯誤或不良習慣也出現了,比如拼音發(fā)音不準、寫字姿勢不對等,小學老師要費很多精力來糾正,有時甚至難以改變。
當前與未來、短期與長期,哪個更重要
幼兒園的小學化教育模式不僅會給幼兒增添沉重的心理壓力,同時也束縛了孩子的獨立個性和想象能力。
在沙紅看來,幼兒園應主要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品質、習慣,以及將來面對社會、學習的心態(tài)和信心;同時,幼兒園還要給孩子們提供獨立的空間,讓他們有時間來思考和感知社會,而不是習慣性地被動接受知識。
面對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狀,她指出,幼兒教育需將兒童發(fā)展觀與教育觀相結合。當前我們的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基本上經過幼兒教育的學習和培訓,在面對現實壓力時,如何堅持科學的幼兒教學理念,如何將科學的幼兒教育與社會大眾的需求有效地整合,是幼兒園園長、教師以及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更離不開相關各方的參與。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幼兒園的教育已探索出許多可喜的辦法與模式。例如,倡導家園結合,家長與老師的積極溝通,就孩子的教育達成共識,明確幼兒園的考核標準,將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倡導政府及相關部門機構建立科學合理的監(jiān)管評估機制,為幼兒園科學、健康的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對各方來說,幼兒教育中如何處理當前與未來、近與遠、短期與長期的關系,需要仔細斟酌。(通訊員 鐘 林 記者 靳曉燕)
王順啟搜集整理
相鄰博客
- 中小學迷局 校外"培優(yōu)班"利益 [2011-09-08 14:55:20]
- 農村的教師 生存狀態(tài)三大困境待破除 [2011-09-08 15:03:22]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