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九月份是幼兒園新生入園的時間,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不少孩子會產生入園焦慮、恐懼,每天哭鬧著不愿上幼兒園的情況,而孩子們在生活習慣、活動方式和同伴交往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一些孩子在入園之初會出現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適應困難,其突出的表現形式就是哭鬧,此外還會出現憋大便、喝水少、吃飯難、拒絕玩幼兒園的玩具、不參與教師組織活動等種種不適應行為。如何盡快幫助孩子們度過這一適應期,成為家長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肝寶貝,孩子的哭鬧也揪著家長的心,孩子在園還哭嗎?喝水了嗎?老師煩我們的孩子了嗎等等,家長的心情我們非常理解,讓我們共同努力幫助孩子完成邁向社會的第一課。下面的時間里,我就借助這些年在幼兒園新生入園管理的工作經驗,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應對的策略。
一、關于入園焦慮
(一)、什么是入園焦慮?
幼兒園剛開學,我們經??梢钥吹竭@種情況:(演示圖片)有些孩子被父母抱進幼兒園時,臉色一下子變了,拉著父母往外走,不愿待在幼兒園。有些孩子當家長踏進教室門時便摟住家長又哭又鬧,死活不肯進門。同時,在幼兒園里,這些孩子會出現飲食減少、睡眠不安、情緒不穩(wěn)、少言寡語甚至是拒絕進食的情況。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入園分離性焦慮”。
理論解釋:分離焦慮(Dissociative anxiety)是指個體與其依戀對象分離所產生的過渡焦慮和發(fā)展性的不適。主要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3歲的孩子正處在一個特殊的年齡段,在3歲前大多數的孩子主要以家庭生活為主,很少或者沒有進入過集體生活,而進入3歲這個年齡段,孩子必須要進入另一種生活環(huán)境即集體生活,離開家人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產生焦慮現象是正常的,但是嚴重的分離焦慮現象對于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史極為不利的。
入園時的“分離性焦慮”是孩子離開父母時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因此,家長不要因此而焦慮或過于緊張。
(二)、寶寶為什么會出現分離焦慮
1.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
幼兒從家庭邁入幼兒園,環(huán)境有了巨大的改變,被稱為“心理斷乳期”。
(1)生活規(guī)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出示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作息時間表)
幼兒園有相對固定的一日生活時間表,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盥洗,什么時候上課,什么時候起床,而幼兒在家中的生活規(guī)律并不一定與此相符。有的家庭中生活作息比較隨意,一切以幼兒的意愿為中心;有的幼兒甚至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規(guī)律和習慣,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懶覺等情況;有的幼兒則精力旺盛,沒有睡午覺的習慣。(本園今年入園幼兒休息時間和午休習慣的調查)。據了解有一些幼兒就是因為害怕在幼兒園睡中午覺而不愿意來園。因此在入園之初,幼兒不習慣固定化的生活制度。
再者,幼兒園的飲食和飲水也和家中不同。一些幼兒在家中養(yǎng)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到幼兒園后不愿意進食一些食物。而有的幼兒則在家中從來不喝白開水,而在幼兒園提供的飲水都是白開水等。(新生幼兒偏食、飲水情況調查)
(2)成人與幼兒的關系的改變
幼兒入園之初,見到的教師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兒感到不安全。由于幼兒園是集體教育,師生比例為1:10或者1:15,也就是說一位成人負責照顧10—15名幼兒,這和幼兒在家中的環(huán)境有著天壤之別,家里的比例為1:1或者是1:2,也就是說在家里,是一名幼兒由1名或者2名家長照顧,幼兒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樣得到一對一甚至是幾對一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例如許多幼兒在家中睡覺時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兒園午休時則需獨自入睡,孩子在入園之初感覺失去了親情和溫暖。
此外幼兒在幼兒園不可避免地會處于一種競爭的環(huán)境之中,比如怎樣獲得教師對自己的注意和關懷,如何占據自己喜歡的玩具等等。因此一些幼兒在入園之初會感到不知所措。
(3)陌生的活動室環(huán)境
當幼兒初次踏入活動室時,活動室的環(huán)境對他來講是完全陌生的和新鮮的。無論是桌椅的擺放還是盟洗室的設備等都與家中不同。這在使幼兒感到好奇和新鮮的同時,也會引起他的恐慌和不安。如有的幼兒在家中大便時是用坐式的尿盆或者抽水馬桶,而幼兒園則是蹲式的,幼兒就感到不適應而引起心理上的壓力。
(4)對要求的提高。
在幼兒園中教師要求幼兒具備一定的獨立和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褲、自己上床睡覺、能控制大小便、自己游戲、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等等。這些要求都有可使幼兒感到是一種挑戰(zhàn)和壓力。
2.家庭的因素
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是幼兒入園適應快慢的重要因素。通過多年的新生觀察分析表明:在平時不嬌慣孩子、注重幼兒獨立能力培養(yǎng)、鼓勵孩子探索新環(huán)境和與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其幼兒入園的適應期就比較短,幼兒的情緒問題也較少一般在一周左右就可以很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而那些嬌寵溺愛、一切包辦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則需要較長的適應期,有的要長達一個多月,甚至有一些孩子由于環(huán)境的巨大差異和轉折而出現情緒和生理上的問題。
3.幼兒自身個性與以往經驗
研究證明在入園之前有與家長分離經驗的幼兒比較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潑大膽的孩子則要比那些性格內向、安靜膽小的孩子更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三)、入園分離焦慮的外在表現有哪些狀態(tài)?
剛剛入園期的三歲幼兒處于認生敏感期,從熟悉的家庭環(huán)境、熟悉的親人到陌生的幼兒園和不熟悉的教師,幼兒會產生親子分離焦慮,這種焦慮給孩子帶來很重的不安全感,往往通過哭鬧、發(fā)脾氣等消極方式表達出來或達到不來園的目的。如果家庭配合適當,一般情況適應期對孩子來說也是鍛煉孩子適應能力的學習過程下半個月到三周基本都能順利度過適應期。
* 小測試:父母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入園的恐懼心理呢?可以在與家長的交流中了解一下,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在入園后有以下現象發(fā)生:(現象愈多,說明入園恐懼越嚴重)
適應期內孩子通常會有如下表現:
1、基本是以哭鬧不來幼兒園為主要表達方式,甚至從早晨不起床,不穿衣服,不洗臉,不出門開始。
2、入園時哭鬧,拉住家里人不放手。
3、因過分哭鬧和情緒的不安,哭紅眼睛、哭啞嗓子、睡夢中驚醒哭鬧、夢魘或者腹瀉、尿頻、頭疼、生病等問題。
4、有的孩子前幾天哭鬧特別厲害,幾天后明顯好轉;有的孩子哭鬧強度不大,但時間較長。
5、在幼兒園里特別乖,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
6、孩子飲食狀況、情緒狀態(tài)不如以前,回家后發(fā)脾氣,睡眠狀況不好。
7、從不在幼兒園大便或經常將大、小便弄在衣服上。
8、在園不和小朋友玩耍,不參加集體活動,表情淡漠。
二、作為幼兒啟蒙教育機構,開學時幼兒園的環(huán)境為新入園的幼兒做好了什么樣的準備?
(一)、高素質的師資配備、全面的后勤服務供給
1、教師隊伍配備,
每個班級兩教一保。老師們會利用來園、離園環(huán)節(jié),做好穩(wěn)定幼兒情緒的工作,并且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需要,老師們會用關愛的目光、鼓勵的微笑、贊美的語言、親切的擁抱來與幼兒進行交流,幫助他們消除不安,使他們逐步對老師形成依戀。在班里我們會以親切的口吻、游戲的形式組織幼兒的一日活動,使孩子在園中的活動充實而有趣,緩解孩子們的焦慮情緒。
如來園時,我們會用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喜愛的玩具、關心的動物等)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以淡化分離焦慮;在離園時,我們用言語鼓勵幼兒,并給予小小的物質獎勵(小星星、小貼畫等)來強化幼兒高高興興來幼兒園的積極行為。
我們還會利用現代化通訊手段,將家長最關注的問題通過“手機短信” 、“電子郵件”等形式及時傳達給家長,以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及焦慮心情。
2、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培養(yǎng)訓練計劃安排
小班入園適應游戲活動:游戲猜猜我是誰?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認知活動參觀幼兒園的大中班、認識大型玩具、參觀食堂等。
(二)、寬松、溫馨、安全的生活、游戲、學習環(huán)境
在班級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提出“柔軟”、“有趣”、“類家”這三方面的要求。所謂“柔軟”就是在“娃娃家”等的活動角區(qū)里投放一些用棉布類、織品類柔軟性能比較明顯的玩具,讓孩子在擁抱這些柔軟的、舒適的物品過程中,從心理上感受溫暖和安全。
所謂“有趣”是對活動區(qū)域創(chuàng)設形式、提供物品的造型設計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考慮孩子審美的特點,提供的物品造型生動可愛、形象有趣、色彩鮮艷,使孩子能在瞬間被吸引。另外,幼兒園的大型玩具、豐富的桌面玩具、具有特定的教育目的教具的配備也是吸引孩子、幫助孩子們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準備。
所謂“類家”,就是教師在活動室環(huán)境布置和區(qū)域活動場所的設置中,力求突出“家庭”所特有的親和力,讓孩子們從游戲的角色、投放的材料中獲得類似“家”一樣的安全感,降低孩子們與家長的分離焦慮程度。
(三)、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安排:
1、孩子在幼兒園都吃什么?怎么吃?
在幼兒園吃飯、喝水對幼兒來說將是他們要面對的“第一關”。首先,幼兒園會在保障營養(yǎng)均衡的前提下,從飲食的制作上盡量縮小家園差異,同時從色、香、味、形上吸引幼兒,激發(fā)幼兒食欲。(演示圖片:幼兒園的飯菜,小朋友們開心吃飯的情景)比如,營養(yǎng)可口而又漂亮的小點心、包子、餃子;各種不同配料的蒸蛋羹、紅豆南瓜面穗粥、香菇瘦肉粥等;松軟可口的各種果味開花饅頭、金銀卷、烤蔥花餅和花生米飯、二米飯……進餐時,教師會用生動的語言給孩子介紹食譜、引導幼兒主動進餐,鼓勵他們不挑食、吃得飽飽的。
在飲水上,幼兒園以白開水為主,還會為幼兒增加綠豆湯、冰糖菊花水、什錦果汁等,旨在防暑、去火、潤肺、止咳、防病。
在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咱們中原油田的統(tǒng)一帶量食譜,每月的食譜都是在幼兒教育科的指導下,組織油田幼兒園的保健醫(yī)共同制定的,不僅每個月、每周、每天不重樣,而且,第二個月的食譜在制定之前,會在上一個月的膳食營養(yǎng)分析的基礎上,不僅要照顧到食品花樣的翻新,更要調整孩子們對營養(yǎng)的攝取、吸收的量,既不能夠營養(yǎng)缺失,更要避免營養(yǎng)攝取的過多或者個別營養(yǎng)偏量。
三、要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我們應當怎樣做?
(一)、幼兒家長應當做的準備
1、讓孩子從已經上幼兒園的孩子那里了解幼兒園的生活。
在本小區(qū)內與已經上幼兒園的孩子接觸,聽孩子說幼兒園的事,每天都做些什么,引起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向往,家長在家中還可以和孩子玩幼兒園游戲。
鼓勵孩子出去交往,家長可以采用放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鼓勵孩子與周圍人的交往,尤其是和同齡的小伙伴玩,以培養(yǎng)他們的交往能力和樂群性。
*個案舉例:做足鋪墊、快樂入園
(修改)我有個侄女疊疊,過了年虛歲六歲,目前上中班,比我女兒甜甜大兩歲,我的寶貝現在是2周歲8個多月,性格比較外向。早在甜甜還很小的時候,接送疊疊去幼兒園的時候,我媽媽都會帶上我的女兒甜甜,每次甜甜都很羨慕姐姐可以上幼兒園,有那么多好玩的,幼兒園的老師很寬容,有時候也會允許女兒跟他們一起做做早操,放學的時候,也會允許她在幼兒園的場地上再和姐姐玩玩滑滑梯或者翹翹班,偶爾在放學的時候,也會走進教室去參觀一下,看看姐姐哥哥們的橡皮泥作品,卡片,風鈴作品等等,因為這樣的耳濡目染的熏陶,在女兒幼小的心靈中,已經對幼兒園毫不恐懼,相反,很是向往有一天也能像姐姐一樣,真正成為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她還經常唱著姐姐教給她的歌,“幼兒園是我家,老師像媽媽。”這些都是我們?yōu)閷殞毴雸@做的心理上的準備。
到快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也毫不猶豫的挑了和她姐姐同一個幼兒園,雖然離我們自己的家比較遠,因為這個幼兒園讓她有一種親切感,而且關鍵是,她的姐姐也在,當把他們兩個一起送進幼兒園的時候,她不會產生一種孤獨感或者被拋棄的感覺。前兩天,給她插班上小小班,這樣九月份就可以很適應地上小班了。事實上,她很快就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建議媽媽們,如果你們的親戚中也有這樣一個侄女或者侄子,跟你們自己的寶寶年齡也很接近,而且兩家人也不是住的很遠,也可以采用這個很有效的方法。
對于沒有這樣的條件,又很容易哭鬧的寶貝,我覺得媽媽們在平時跟孩子們的交流中要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一個很美很好很有意思的地方,即使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有像媽媽一樣的老師會幫助我們的。這樣給孩子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也會改變孩子對幼兒園的一種畏懼心理。
2、做好孩子哭的心理準備,正確對待孩子入園焦慮時會“哭”的問題。
恰當對待孩子開學后的不適應,信任老師能照顧好孩子,老師才能盡快解決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
3、開學前帶幼兒熟悉新環(huán)境和老師,消除陌生感。
家長在孩子入園前,要多帶孩子接觸家庭以外的世界,在開學前多帶孩子到新幼兒園去參觀、玩耍,使幼兒對陌生的環(huán)境不再害怕。在有條件的時候與老師接觸并進行交流,請家長將孩子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況,性格特點如實告訴老師,配合老師有針對性的教育。
油田幼教的現狀:封閉式管理,家長不能夠隨意、隨時出入幼兒園,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放在開學之后進行。現在的通訊都很方便,除了在接送孩子的時候與老師交流,家長還可以通過打電話、發(fā)校信通、發(fā)短信、電子郵件的方式與老師們交流。
4、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安排,并以積極的言行影響幼兒
俗話說“言傳身教”,父母特別是祖父母可能對孩子上幼兒園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孩子是很敏感的,他會從大人的態(tài)度中感覺到幼兒園不是個有趣、安全的地方,從而產生害怕幼兒園的心理,拒絕進入幼兒園,所以爸爸媽媽要不讓自己焦躁的心情影響孩子,應當堅信:上幼兒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因此家長應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積極的態(tài)度鼓勵孩子:“幼兒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有許多小朋友,老師很愛他們”,幫助孩子對教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孩子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兒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現場互動:應當注意的是家長切記不可當著幼兒說的話:
“看你這么調皮,送你到幼兒園去,叫老師好好收拾你”
“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
“唉,到幼兒園你就沒這么開心(自由)了”
“有小朋友打你嗎?”、“搶你的玩具了嗎?”等問題,這會讓孩子不愛上幼兒園。
家長應在和老師溝通的基礎上,從正面引導幼兒,如:“今天你得了一個小五星,真棒!明天我們還去幼兒園,得一個大五星好嗎?”、“老師說你真乖,可喜歡你了。”“今天和誰做好朋友了?”把與孩子交流的話題放在關注孩子的園生活上,例如:“和小朋友玩了沒有?”“記得老師是誰嗎?”“老師有沒有表揚寶寶?”“幼兒園的玩具好不好玩?”
等等,引導孩子的注意點放在與伙伴、老師、玩具圖書等的關聯(lián)中 ,……用積極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流,多鼓勵孩子正確的行為,以此幫助孩子和老師、小朋友建立起感情,會讓孩子感受到上幼兒園的快樂。
(二)、幼兒應當做的準備 (由于已經開學,可以簡略,生活能力較差的孩子可以在生活能力提高方面度多下點功夫)
1、 提前適應離開媽媽
分離最好能有一個循序漸進漸進的過程。在入園前半年就要有計劃地把視線從孩子身上移開,逐漸拉長你離開的時間,讓孩子慢慢適應。有意識讓孩子獨立地玩、看書、看電視等,或多讓家里其他人幫助照看寶寶。讓他知道,你只是短時間離開他,一定會回來的。這個過程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對你的信任感。
2、 認識小伙伴
入園代表著集體生活的開始,和小朋友的交往關系會幫助孩子適應一個新的環(huán)境。邀請一兩個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到家里來玩或一起去戶外玩。在你的陪伴下,孩子之間相對容易發(fā)展起較良性的關系,在幼兒園的新環(huán)境中就會更容易適應一些。
3、 學會表達需求
如果你一向細心,這時候最好能放慢對孩子的理解,讓孩子學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在一個集體環(huán)境中,會說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幫助。當孩子自己有需要時,比如:“我要上廁所”、“我還要吃米飯”、“我尿床了”、“我想喝水”等等,會向身邊的成人或同伴大膽用語言完整地表達自己的需要或愿望。
4、生活技能提前訓練
有時候,不會上廁所、不會系扣子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在幼兒園適應慢的原因,及時發(fā)現,及時訓練,提高生活技能,也是緩解孩子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園里在正式錄取之后的面試工作中,已經向大家提醒了幼兒園對孩子的生活要求,例如:是不是會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扣扣子,能不能夠獨立吃飯,大小便后會不會自己擦小屁屁?我相信細心的家長們已經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對寶貝進行了一些生活訓練。
現在開學了,家長也可根據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來安排孩子周末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鐘能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吻合,培養(yǎng)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三、幼兒正式入園后,家長怎樣做才可以讓孩子更快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1、貴在堅持:只要孩子不生病就堅持送
在入園初期家長要按時接、送孩子入園,沒有特殊原因,家長不能因一時“心軟”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孩子入園,這樣會讓對幼兒園陌生感的時間增長,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另外,家長還要按時接幼兒,不能讓孩子在入園后的前幾天里感覺離開父母的時間過長,從而產生焦慮的心理,造成對幼兒園的恐懼,拒絕入園。
幼兒園對于新生的入園適應過渡期安排(班里的老師已經給家長們說過):上午送中午接回,下午來園吃午點、玩玩具—中午接回下午送來,下午提前離園—中午不接,下午提前接—時間與其他孩子走齊。家長陪同的時間由長到短,孩子在幼兒園的時間上由短到長,幫助孩子們逐步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
在此期間,家長不能因孩子的哭鬧就責備老師或不讓孩子上幼兒園,盡量安撫孩子不要責怪孩子,離開時和孩子道別,并溫柔而堅定的和孩子說,你會準時來接他,然后堅定的離開。必需恰當對待孩子開學后的不適應,信任老師能照顧好老師才能盡快解決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
2、送的時候態(tài)度一定要堅決,家庭意見一定要一致,不要讓孩子感覺到通過哭鬧可以達到不去幼兒園的目的。在孩子哭鬧時,家長表現得不要太上心,要讓孩子知道,哭鬧也是不行的,在這個階段必須要去幼兒園。為了安慰孩子,家長可以在來幼兒園之前,與孩子做一些約定,對他進行心理暗示。比如,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可以允諾孩子做一些事情,然后與孩子“拉鉤約定,再蓋個小印章”,說到的必須做到。這樣每天都有一種暗示,會慢慢減緩孩子的焦慮心理。
3、孩子送到班級,和老師交代清楚后迅速離開,不要和孩子糾纏時間太長,尤其是老人送孩子,孩子里面哭,家長外面哭,只能增大適應期的難度。
4、孩子交到老師手里后家長最好離開幼兒園,不要中間探望,在哭鬧的過程中孩子如果看到家長會哭鬧的更厲害(因為平時孩子經常通過哭鬧達到目的),而且適應期會加長。
5、早晨來園前在家可以給孩子適當吃點早飯,如喝點奶,吃點雞蛋,不要吃太多,以免哭鬧發(fā)生嘔吐。
6、孩子在園因為哭鬧導致飲食不規(guī)律,老師會盡量多給孩子喝水,回家后家長也要多讓孩子喝水,晚飯在家可以吃點以清淡類和水果為主的飯菜,不要太油膩,也要避免一次吃太多。
7、接孩子回家時,當孩子看到家人后又會哭鬧。家長除安撫外,應多給孩子正強化的暗示,比如說寶寶真乖,寶寶長大了,在班里吃飯、喝水、睡覺,老師和小朋友可喜歡你了,老師還表揚寶寶懂事,幼兒園那么多玩具多好玩呀,明天和小朋友一塊玩等;避免用負強化的語言暗示,比如哭了一天吧,老師煩你了嗎,小朋友欺負你了嗎,給你東西吃了嗎等或再哭媽媽不喜歡你了,再哭不接你了,不聽話就把你送幼兒園去等。
8、適應期內老師會通過電話、接送孩子時和家長溝通,家長也可以在中午時間打電話詢問孩子情況。
9、發(fā)現生病癥狀提前用藥預防。
給家長的幾點小建議:
1、像過節(jié)一樣入園
設計一個熟悉的道別儀式。有的媽媽分別時會依次親親寶寶的額頭、臉和手;有的媽媽會和寶寶約好在大門口時會轉身向他揮手道別。如果你發(fā)現寶寶和你也是難舍難分,不如和他一起設計一個告別儀式。例如:“你說你再哭幾下我再走呢?”然后和寶寶一起數。當然,有時候靜靜抱一會兒,可能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2、 家長和寶寶一起愛上老師
寶寶入園后,一天的生活就要靠老師來照顧、指導了。無論是在這個初入園的階段還是未來3 年里,和老師建立坦誠、積極、建設性的“合作伙伴”關系,都是你的重要工作“議程”。如果寶寶能感受到你對老師的喜愛,那么他也會很快接受老師的。
3、 接納包容不良情緒
盡管作了很多準備,但是寶寶還是可能會哭。如果這時候批評他或者講道理:“哭有什么用?”其實一點兒也沒用,只能讓寶寶覺得,你一點兒不理解他的難處。還不如抱一抱他,告訴他,你知道他很難過,好多事情還不知道怎么辦,但你相信,他會找到辦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的態(tài)度和你給他的信心,就是一種情緒上的安慰,寶寶會感覺得到的。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孩子們一定可以更快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我們大家要知道,您再此期間付出的努力不僅僅在于孩子少哭了幾次、少鬧了幾次,而真正的價值在于:
您幫助寶寶跨越了人生第一個成長的階梯!
相鄰博客
- 家園合作 優(yōu)化幼兒教育 [2011-09-18 19:53:15]
- 家校溝通方法多(沙軍華) [2011-09-18 21:40:4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