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天降災荒,窮苦的農(nóng)民李貞,為了尋找他的妻弟朱元璋,帶著他14歲的兒子保兒背井離鄉(xiāng),四處討飯、流浪,并打聽朱元璋的下落。
盡管一路上饑餓難耐,但是每當他們討要到一點食物,李貞總是把它分給比他們更可憐的窮人。有時候路過莊稼地看到玉米稈上還有一點殘存的米粒,李貞堅決不讓保兒去做禍害老百姓的事情,而是讓保兒忍耐再忍耐。不久,李貞找到了當時已經(jīng)在郭子興起義軍中任職鎮(zhèn)守滁州的朱元璋,他們的境況好多了,但是李貞仍不忘那些貧困中的窮人,經(jīng)常把自己的銀兩分給那些貧病交加的窮苦人。李貞的所作所為,給保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朱元璋的培養(yǎng)下,聰穎、漸漸長大的保兒出落得一表人才,還學會了布陣斗兵,朱元璋十分喜歡他,而李貞卻不時地將兒子叫到跟前,叮囑兒子要學會為人處事,不要忘記過去的窮苦日子。
保兒19歲的時候,已經(jīng)開始帶兵打仗,他的名字也改成了“李文忠”。李文忠作戰(zhàn)勇敢,他配合朱元璋的大將常玉春,打得元朝軍隊大敗,很多人對他刮目相看。李貞看到眾人對李文忠的奉承越來越多,他極為不安,默默地拿出了他們當年討飯時蓋的舊被子放在了兒子的面前。李文忠馬上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他主動向父親承認自己的錯誤,表示再也不會自傲和忘本,并給自己起了一個字號“思本”,意思是永遠不忘本。
李文忠不但屢立戰(zhàn)功,而且他的軍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深受百姓的歡迎。1368年正月,朱元璋登基做了明朝皇帝,而李文忠也因為戰(zhàn)功卓著,陸續(xù)被封為征虜大將軍、榮祿大夫、右助國等官職,掌管國家軍事大事。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古人教育子女的深度和高度 [2011-10-25 12:17:53]
- 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借偉人”講學 [2011-10-25 12:19:35]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