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2002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王選的家庭履歷,你會為這個家庭的家學淵源及滿門俊秀驚嘆。他的曾祖父是同治進士,現(xiàn)在北京國子監(jiān)石碑上還刻有他的名字,外祖父是中國第一代留學日本的學生,回來后在清朝學堂任理工科教員。就拿王選的四個兄姐來說,也都聲名卓著。大姐畢業(yè)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系醫(yī)術精湛的專家;大哥上海交大畢業(yè),成為煤炭系統(tǒng)全國勞模,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二哥二姐是上海復旦大學謝希德教授的重要弟子,中國科學院院士?,F(xiàn)在我們溯王選的足跡,看看他是怎樣從南洋小小模范生走上全國最高科技獎領獎臺的。
要有成就首先得做個好人
文/凌燕
言教身傳 嚴格不失寬松
王選1937年生于上海。父親王守其畢業(yè)于南洋大學(即現(xiàn)在的上海交大)鐵路管理專業(yè)。是個認真到刻板的人。他給人寫信,用復印紙留一份底稿。一次校友會讓他負責發(fā)邀請信,他替自己寫上一封還貼上郵票寄給自己。他的認真,使他任高級會計師期間從未有過差錯。他負責嚴謹?shù)淖黠L使王選從小受到了深深的影響,讀小學時他負責班里的墻報工作,見別人的字寫得潦草,就會自己重新抄一遍再用上。這種認真嚴謹?shù)淖黠L為以后杰出的貢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母親周邈清,畢業(yè)于北京貝滿中學,參加過五四運動。是個具有進步思想的開明女性。盡管她19歲嫁到上海王家后中斷了學業(yè),但真正意義上她從沒停止過學習。她心靈手巧,會動腦子琢磨辦法。
父親為兒女們無一例外地選擇南洋模范學校。應該說這所名校通過啟發(fā)式的生動教學引起學生興趣愛好和學習自覺性,使王選得益非淺。教導主任陳有端親自帶學生參觀明代科學先驅(qū)徐光啟墓地,將這個最早引入和翻譯西方科學著作的偉人介紹給同學;參觀徐家匯天文臺和佘山天文臺,讓科學的種子在孩子幼小的心中生根。
父親給了王選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王選放學回家一般一個多小時便完成了學校作業(yè),剩余時間王選玩踺子、拍皮球、打乒乓球。家里晚上有時開京戲演唱會,而王選唱的是花臉角色。一直到現(xiàn)在,王選空余時間還喜歡哼幾句京戲。周未全家到戲院看京戲。王選課余還與貓玩,還同貓一起睡。貓甚至將剛生的小貓往他的被窩里叼。他后來奇怪當時怎么一點也不嫌臟。一直到現(xiàn)在他還愛貓,散步時會特地轉(zhuǎn)個彎看看鄰家的貓。
父親小時對數(shù)理化學得不扎實,見王選小學數(shù)學成績不突出,所以對兒子特別抓緊,諄諄善誘要求兒子一定學好數(shù)理化。而王選卻對國文產(chǎn)生了很大興趣。父親對此也不干涉。任他看四大名著,看課外書籍,看一些進步書刊。而后來這些對王選的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王選回憶這段時間時曾說:“語文歷史等文科知識對我后來的科研與教學大有好處,所以我們提倡理工科學生要增加人文科學知識,而文科學生也應具有更多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
助人為樂 首先做個好人
王選父母認定要有成就得先做個好人。一個人連人都做不好,還奢談什么成就呢?因此他們?yōu)槿苏闭\實,待人寬厚,溫良恭儉讓。他們都淡泊金錢,淡泊名利,日子過得很儉樸。而對別人,他們是那么的和藹可親助人為樂,見別人有困難總是伸出援手。親戚鄉(xiāng)鄰兒女求學碰到經(jīng)濟困窘,他們拿出自己節(jié)儉下來的錢助學,甚至幫助他們出國求學。因此那些得到他資助在外的學子,有成就有喜訊總是第一個報告王選父母。
父親要求兒子與小朋友一起要忍讓,要和他們相處好,要與別人分享快樂。要與人為善。王選1947年十歲時在南洋模范學校得獎。選獲獎人員時,有好幾個同學得到提名。而獲獎名額只有一名,老師說要品德好,還要成績好。同學中他是最謙讓禮貌的人,因此人緣極好。最后大家一致公認評上了他。這次評獎使他終生受益:學校在具體的事例中印證了父母對他的“要有成就首先得做個好人”的教育,使他認識到做個好人的重要,并以一生實踐這個真理。
他后來回憶當時父親不是一味地讓他讀書而是強調(diào)人品以及進行多方面的教育,不但強健了他的體質(zhì),那種少年時代戶外的集體活動還培養(yǎng)了他與人和諧相處的合作精神,使他長期成為同學信任的學生干部,而這身份又促使他虛心接受別人批評,以身作則更為別人著想和誠懇待人。這種人格的日臻完美使他成為很好的科技帶頭人,團結(jié)同事們一起工作,對以后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都楷模 源于國家需要
父親是個具有愛國熱情和剛正不阿正義感的人。這些在王選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他樹起了人生的坐標。
考上了北大數(shù)學系的王選,在大三時面臨選擇:數(shù)學、力學、計算數(shù)學。專業(yè)選擇的正確對前途至關重要。當時他想到身為造船專家的表姐夫選擇了冷門專業(yè)后來取得的成就;想到越古老、成熟越早越完整嚴密的理論體系,越難取得新的突破。而新興的學科往往代表未來:越不成熟留給人們的創(chuàng)造空間就越大越廣闊。他查資料,看到錢學森一篇訪蘇文章,文章談到蘇聯(lián)將計算機應用于人造衛(wèi)星航天工業(yè)上,同時中科院數(shù)學所胡世華教授談數(shù)理邏輯時講到計算機的神奇威力,談到它的前景時說以后甚至會控制整個世界。這使王選不僅神往好奇,更使他看到了國際潮流和國家需要。他認為一個人如果將自己的工作與國家前途聯(lián)系在一起會起更大的作用。也正因此他的選擇比別人早了一拍——成績優(yōu)異的他毅然選擇了計算數(shù)學。后來他總結(jié)說:“我的解題能力并不很好,電路電子功底和動手能力方面也不夠好,但一點突出,那就是遠見和洞察。具體表現(xiàn)就是我能比別人早一拍走到正確道路上選擇計算數(shù)學,以及后來自覺地訓練英語聽力,再從硬件跨到軟件,再二者結(jié)合研究。直到選擇激光照排。”
他講得太對了。請看看他一連串的輝煌戰(zhàn)績吧:1961年開始軟硬件相結(jié)合研究,以探討軟件對未來計算機體系的影響,從此產(chǎn)生創(chuàng)新的汩汩不斷的源泉。1965年ALGOL60編譯系統(tǒng)研究,到1974年終于用現(xiàn)代技術對我國傳統(tǒng)的印刷業(yè)進行徹底改造,1979年輸出報版樣張,標志硬件系統(tǒng)成功。1980年第一本用國產(chǎn)激光照排系統(tǒng)排出的樣書《伍毫之劍》誕生,“北大方正”誕生……
從北京大學成立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到激光照排成功,使我國的印刷業(yè)告別鉛字翻開嶄新的一頁,印著王選一個個堅實的足跡。僅專利就獲得九項。1985年獲國家科技成果獎。1999年獲“首都楷?!睒s譽。2002年獲國家最高科技獎,同年獲得北大重獎500萬。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在百科全書中崛起 [2011-10-30 08:02:27]
- 王繪春:誠信讓我擁有成功 [2011-10-30 08:03:48]
- "金龜子"劉純燕談育兒經(jīng):10歲女兒說我的節(jié)目幼稚 [2011-10-30 08:05:25]
- 仇曉的育兒心經(jīng):寶寶的行頭要看更要聞還得摸 [2011-10-30 08:06:29]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