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小學老師在回憶錄中寫道:“在學校時,(普京)沃洛佳總是能夠成功地從鄰桌的練習本上看到些什么,或左或右,有時還回頭看看后面的同學的練習。他還會經(jīng)常鉆到桌子底下,不是鋼筆沒了就是鉛筆掉到地上。課間休息的時候,他會到各個樓層轉(zhuǎn)上一圈。” “上四年級時,他得了兩個2分———繪畫和唱歌都不及格,因為這個,普京升上五年級還費了一番周折的。” 五年級的時候,普京進入了維德語學習小組。但是,很快他就改變了主意,宣布說:德國人使他的父親受了重傷,殺死了他的祖母和兩個叔叔。經(jīng)老師談話后,最終還是同意繼續(xù)學習德語。 普京的同班同學是在三年級當上少先隊員的,而普京直到六年級才戴上紅領巾。
不僅如此,普京也聲稱自己是個“野”孩子,這個特立獨行的“孩子王“經(jīng)常打架惹事。
普京回憶上小學一年級前的一場街頭“惡斗”時說:“我明白了,對于任何攻擊或侮辱,自己必須迅速還擊;我還學會了,如果要想贏得勝利,就必須放手一博,就當是背水一戰(zhàn)。我的教育很大部分是在街頭完成的。”
感悟:孩子就是孩子,他們有權利犯錯,因為他們是從錯誤中成長。家長眼里的“孩子的毛病”,在家長自身小時候上演過,在偉人身上同樣可以找到影子。因此,苛責孩子的過錯不如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孩子一般對未來都有著美好的憧憬,年幼的普京同樣如此。盡管在學習上并不用心,但他卻幻想著有朝一日能有所作為、轟轟烈烈,成為一個對國家和人民大有用處的能人。不過普京的志向一直都在變。
飛行員是他的最初理想,他考慮過報考航空學院。普京的柔道教練拉赫林曾經(jīng)向他的父母提出建議,說普京有機會作為一名運動員免試進入航空學院。
他的父母聽到這個消息當然非常高興,但是,這個時候,普京改變了主意,他又想去當海員了。這使拉赫林教練(普京的柔道教練)十分詫異:百分之百地入學,而且還是進航空學院,怎么就變卦了呢?事實上,在當時的普京看來,飛行員雖然能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但是還有比這個更能為國家盡力的職業(yè)。
在一次作文課上,老師布置了題為《我的理想》的作文。老師念了幾篇范文,又組織同學討論、發(fā)言,以便為寫作文打開思路。當時,同學們的理想五花八門,想做什么的都有。
但當老師打開普京的作文本時,不禁為普京的理想所震撼。只見普京在作文中寫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間諜,盡管全世界的人們對這個名字都不曾有任何好感,但是從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發(fā),我覺得間諜所做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在這篇作文中,普京首先回顧了在戰(zhàn)爭年代里間諜所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列舉了一個個前蘇聯(lián)著名間諜的英雄事跡,接著論述了在蘇美對峙的冷戰(zhàn)時期間諜的重要作用。在作文的最后,普京寫道:"父親從小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所貢獻的人,老師也經(jīng)常教育我們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和人民,而我報效祖國和人民的方式就是去做一名出色的間諜,用我的惡名去換取敵人的失敗,用我的犧牲去贏得祖國和人民的勝利。"看著普京的這篇作文,老師簡直不敢相信這樣一篇志向遠大、立意深遠、觀點獨特、論述精彩的文章會出自一名學生之手。同時,老師也更對這名平時不善言辭的孩子刮目相看了。
當時,普京受到前蘇聯(lián)時期文藝作品的熏陶,看了很多愛國主義電影和書籍后,開始崇拜前蘇聯(lián)間諜的英勇,從此萌發(fā)了加入克格勃的念頭。文藝作品中那些赤膽忠心、疾惡如仇、智勇雙全的英雄形象,深深地感染了孩童時代的普京,于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更好的、更高的"理想":當一名偵察員,一名特工人員。一個人能辦到一支軍隊辦不到的事情,一個間諜可以決定上千人的命運。這多刺激,想到這一點,普京就很興奮。于是,普京做出了選擇:當間諜去!去克格勃當間諜!
感悟:一個人的經(jīng)歷,有大時代的背景,有個體不可復制的成長體驗,時空不斷地在一個人身上變幻組合,最終交集沉淀為這個人對世界、對自我的認知體系。身為家長,我們改變不了身處的大時代,但可以引領部分經(jīng)歷,比如和孩子在一起時,看什么電影,選擇什么書,說什么話,講什么故事,做什么事……
普京不但這樣想,而且還將其付諸行動。
上高中時,普京為弄明白如何能當上間諜,三次跑到克格勃總部,普京告訴他,自己是一名中學生,今后很想到國家安全部門工作。他詢問有沒有這種可能性,要是有的話,他該為此做些什么。
對方回答說,他們通常是不接收那些自告奮勇者的。對于他來說,最簡單的捷徑就是讀完大學或者服滿兵役,然后才能進入國家安全部專門的學校--因為那里只接收當過兵或上過大學的人,閑散人員一概不要。25分鐘的交談,幫助普京確定了讀大學的未來之路。
那之后,普京去了一趟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普京當時就在思考,自己一定要上大學,但如果要考大學,現(xiàn)在需要做什么,要系統(tǒng)學習什么。此后,普京開始努力學習這些必修科目。提早而有針對性的準備,使他如愿以償?shù)乜既肓袑幐窭沾髮W的法律系。到了大學以后,普京更是以5分成績說話,處處以一個克格勃的水準來要求自己的言行。
1989年,柏林墻被推倒,諜報機構無法生存,不少同事紛紛借機向政府伸手,解決涉及個人的種種利益問題,惟有普京一聲不吭,無怨無悔地堅決服從命令,結束多年的克格勃,重返列寧格勒大學。普京的機遇就是他遇見了他在列大時候的老師索布恰克,并于1990年受聘出任國際問題顧問。1991年,索布恰克被選為圣彼得堡市市長.普京又成了他的對外聯(lián)絡部主任。從1991到1996年,普京成了當時全市最顯赫的大人物。
感悟:普京的理想曾是當間諜,最終卻當上了國家總統(tǒng)。在普京看來,間諜與總統(tǒng),應該只是稱呼不同,惡名與美名的差異而已,因為它們都是屬于“為國家盡力的職業(yè)。。??梢?/span>用我的犧牲去贏得祖國和人民的勝利”的職業(yè)。理想是終生的,考讀大學只是達到理想的一個橋梁;理想是崇高的,越是舍棄自我利益,為人類、國家的利益奮斗時,越會成就大我與小我。
關于特長與職業(yè)的感悟:特長成為職業(yè)選擇方向的反例,特長沒有成為職業(yè),但特長培養(yǎng)過程可以成為性格養(yǎng)成的主要渠道,并成為終生的業(yè)余愛好。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