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第七集)父子關系---如何教孝
2004/11/21檔名:52-115-07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剛剛提到的是父子關系,父子關系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孝道,這個「孝」字是會意字,是一個「老」跟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一個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象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對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是對社會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著父親,也就是說念念把奉養(yǎng)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所以古代的孝子確確實實他那個存心都能夠時時刻刻念著父母。
古代有一個很有名的孝子曾子(曾參),他有一次上山去砍柴,剛好他的朋友來找他,古代朋友來找可能都是走了二天、三天很長的路才到。他母親為人特別忠厚,想著朋友這么找來,這么遠來,那假如又沒見到曾參,這樣對朋友很不好意思。馬上她就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針,這一針扎下去,曾參馬上覺得心痛,馬上覺得一定是母親出事了,趕快快步趕回家里來。結果一回家,看到他母親話還沒講,馬上跪下來說:母親,到底有什么事,為什么我的心一陣痛?結果母親才跟他解釋,因為有朋友過來,我想趕快叫你回來,所以我才這么做。所以古代為人子女的人確確實實是念念想著父母。
那我們現(xiàn)在想一想,我們自己對父母有沒有這樣的態(tài)度,為什么沒有?我們回想一下小時候有沒有人教我們要孝順?沒有人教。每天腦子里想什么?可能念念想的是自己。我們常常會跟小朋友說,小朋友,你母親喜歡吃什么東西?他們都說不知道。結果我就問小孩子,我說:媽媽知不知道你喜歡吃什么?他們說當然知道,有什么、有什么,講了好幾樣。我說你看媽媽念念為你想,都知道你想吃什么,媽媽這么照顧你,你是怎么樣去回饋母親的,居然連母親想吃什么都不知道。
「親所好,力為具」,父母喜歡的東西我們要盡心盡力去拿給父母,奉養(yǎng)父母。所以我們就跟小朋友說,以后買東西的時候先買什么?先買母親喜歡吃的東西。藉由這個對比讓他們去感受到母親這么愛護我們,我們卻連這么生活的基本都不了解。所以古代人有這樣的孝心也是取決于他們的父母有做出好榜樣,再加上教育當中以孝道為根本,從小就教他孝。甚至于是鄰里鄉(xiāng)黨互相之間看到孝子都會非常的佩服尊敬,甚至于效法,所以當時候的社會風氣也很好?,F(xiàn)在確實在社會上要聽到孝子容不容易?很不容易!所以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斷了二、三代,必須從頭開始。
如何引導孩子盡孝道,在我們的教學當中,常常會從母親整個懷孕到生產(chǎn),接著養(yǎng)育的整個過程,讓他去體會母親的恩德,所謂知恩者才能報恩,知恩才能報恩。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會跟小朋友說,佛陀有一次經(jīng)過一個地方,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就先頂禮,跟這些白骨頂禮。頂禮完之后學生就問:佛陀,你為什么跟這一堆白骨頂禮?佛陀就說;這些白骨可能都是我們過去的祖宗,我們應該對祖宗禮敬。拜完這一堆白骨之后,佛陀就叫學生把這兩堆骨頭比較黑的分一堆,比較白的骨頭分一堆。學生就問:這兩堆骨頭為什么會一邊比較黑、一邊比較白?佛陀接著就說:這一堆黑的骨頭是母親的骨,因為母親在懷胎的過程,整個胎兒的營養(yǎng)都要從母親的身體當中抽出來,所以鈣質流失很多。然后因為整個養(yǎng)育過程非常操勞,所以母親身體就會日漸憔悴,而且在整個懷胎過程是十個月的時間,十個月懷胎是幾十斤重,非常辛苦。
我們做了一個活動,就是把一個雞蛋交給一個孩子,讓他們在那一天當中保護這一顆雞蛋。諸位朋友,結果怎么樣?結果雞蛋幾乎是全軍覆沒。他們保護這個雞蛋差不多三分鐘又忘記了,漸漸就會蹦蹦跳跳,所以這么一蹦蹦跳跳,雞蛋馬上就破掉了。我們藉由這個體會跟學生講,你看你們保護一個小小的雞蛋一天都保護不了,而母親保護你這么大的一個自己的小孩,保護多久?十個月,所以非常辛苦。懷胎到后期的時候,躺都躺不舒服,覺都睡不好。十個月之后要生產(chǎn),那更是很辛苦,也很痛苦。
生產(chǎn)的痛比癌癥還痛,在產(chǎn)房里面有一些生產(chǎn)用的床,在床上有兩根很粗的鋼柱,諸位朋友,為什么有那兩根鋼柱?痛的時候可以拉一下,可以撐一下,把這個痛轉移到拉力當中來,所以相當辛苦。我們跟小朋友說那兩根鋼柱已經(jīng)彎掉了,什么樣的力量讓鋼柱彎掉?是母親生產(chǎn)痛的力量連鋼柱都拉彎了,所以這兩根鋼柱見證了母親生產(chǎn)的辛苦、辛勞。我們會接著跟小朋友說,母親生完產(chǎn)之后有沒有說痛死我了,還是她孩子長大之后,她會跟孩子說我生你的時候痛死了,有沒有這樣子講?都沒有??v使她經(jīng)歷了這么痛的痛苦,但是生完產(chǎn)之后第一個念頭是什么?念頭是想著孩子健不健康,孩子現(xiàn)在如何。所以母親對孩子的關懷,連這么痛的痛苦她都能夠放下,這是母親生產(chǎn)的恩德。
等孩子生下來了,那更辛苦。所以我們有一個家長就說,她說懷孕還沒生下來以前,覺得希望趕快把孩子生下來;生完產(chǎn)之后,覺得很想把孩子再送回去,別生了。為什么?因為生下來之后更辛苦,甚至于連覺都睡不好。我記得我那個小外甥,他一歲以前很多時間都在我們家待著,有時候晚上不睡覺在那里吵,家里的人是輪番上陣,一個換一個,因為手都快抱斷了。我也成了這個行列之一,但是我?guī)缀醢雮€小時手都快斷了。所以確確實實母親養(yǎng)育孩子真是很辛苦、很辛苦。
孩子生出來母親要哺乳,就要趕快吃很多營養(yǎng)的東西來提供孩子。在懷孕期間很多的母親因為身體不適,也會常常嘔吐。但是這些母親還是勉強自己要把食物吞下去,為什么?因為想著這些營養(yǎng)要吃下去才能讓胎兒更健康,所以在這整個生下來之后的養(yǎng)育工作,也是讓母親非常勞累。我聽我爺爺說,我母親生我們三個,那我們三個孩子都要哺乳,母親早上還得上班,所以早上上課上到第二節(jié)課,還要馬上利用下課時間趕回家里來喂我們三個小孩吃奶,吃完之后馬上又跑回學校教書。我母親說她在養(yǎng)育我們小時候,常常下課時間太累了,一打鐘整個人就趴下來,就在講桌上睡著了。她說不知道有多少節(jié)課都是她的學生把她搖醒,老師上課了。確確實實又要工作、又要當母親、又要把家里的事都能夠打理好,確實相當辛苦。
所以我們在引導的過程當中,讓孩子去理解到他們的整個成長都是讓母親非常辛苦,讓他能夠去感念母親對他們的恩德。很多的孩子在聽的過程也會很感動,甚至于有一些孩子眼淚都會掉下來。那我們進一步會引導小孩,我們既然知道母親的恩德,就應該懂得去報恩當一個孝子,那如何當一個孝子?是不是長大之后賺大錢給母親花?買大房子給母親?。窟@個太遙遠了。所以我們引導孩子是讓他能夠從當下開始落實在生活當中,引導孩子你拿一個拖鞋也是幫母親一個忙,甚至于幫母親拖拖地,幫母親分憂解勞,這都是盡一份孝心。
在教如何落實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我們的《弟子規(guī)》,所以告訴孩子說只要你做到《弟子規(guī).入則孝》的一條,就是盡了一份孝心。從哪里開始盡?我們《弟子規(guī)》第一句話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從對父母講話的恭敬態(tài)度開始扎根,開始做起。像《弟子規(guī)》里面有一句「冬則溫,夏則凊」,這個「冬溫下凊」的典故是東漢有一位讀書人叫黃香,他的母親比較早過世,所以他就跟他父親獨自生活。因為父親的身體不大好,所以他就很體恤父親的狀況,冬天的時候因為天氣比較涼,他就先躲到被窩里面去把被子弄暖和;夏天比較熱,他就先用扇子把床搧涼,再請父親上來睡,點點滴滴都是在觀察父母的需要在哪里。
我們會進一步引導孩子,黃香看到了父母會冷、會熱,所以他懂得去做這一些工作。諸位小朋友,我們父母生活當中還有哪一些需要,我們應該盡心盡力去做到。我們會進一步引導他們,他們就會去思考。有時候在教孩子的過程,常常懂得用一些問題去讓他感受。有一些孩子就會說母親可能會餓、可能會渴的時候,我們馬上懂得倒杯水,拿些東西給她吃。甚至于父母親下完班回來覺得很累,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按按摩,替父母服務服務。相信縱使你的技術不是很好,你有這一份孝心,母親一定會覺得很舒服、很安慰。所以從生活當中的需要去引導孩子?!兜茏右?guī)》當中又有說到「出必告,反必面」,我們?yōu)槿俗优幪幉荒茏尭改覆傩模缘侥睦锶ヒ欢ㄒ嬖V父母。你的所作所為能夠讓父母安心,這就是在盡一份孝道。
《弟子規(guī)》又說「事雖小,勿擅為」。我們常常問孩子哪一些事不能夠擅自去做,做了之后會讓父母蒙羞,或者會讓父母擔心的事?小孩子其實反應都很好,他們會常常提到的是一些不禮貌的事不能做,一些會讓自己危險的事情不能做。所以透過我們這樣去引導,孩子的孝行就會點點滴滴落在他的家庭當中,落在他的生活當中,這才是把德行落到實處上。所以教導孩子孝,絕對不是一天、二天的功夫,必須要透過你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引導跟提醒。所以我們很多的老師他教《弟子規(guī)》、教孝,都是堅持半年以上,讓孩子整個行為都上軌道,把這份孝心完全的內化成他的存心。
教孝當中,我們剛剛提到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為人父母者一定要以身作則,為人子在孝順父母當中,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思考、來用心,從哪幾個角度?從奉養(yǎng)父母的身,養(yǎng)父母之心,養(yǎng)父母之志,還有養(yǎng)父母的智慧。我們說養(yǎng)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體健康,我們要時時懂得去關懷,在古書當中記載,差不多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我們就要把他當小孩一樣關懷照顧。老人家在晚年比較容易覺得孤寂、孤獨,而身體也比較虛弱下來。所以我們要能夠常常體恤父母的身體狀況,然后盡這一份孝心,給我們的孩子當好榜樣。像在目前春秋之際,溫度變化特別大,這個時候假如我們沒有辦法回到家里,就應該打一通電話問問父母有沒有這些御寒的衣服,棉被夠不夠。這通電話一打,你的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覺到你處處關懷父母的身體,他能感受到為人父母的孝心。
再來父母的健康時時能夠去注意到。而關懷父母的健康還要有正確的知識才行,正確的知識。我們來思考一下,父母假如生病了怎么辦?看醫(yī)生,直覺反應都是看醫(yī)生??词裁瘁t(yī)生?其實中國人對于身體來講最重視的是治未?。ㄟ€沒生的?。皇侵我巡?。所以中國人特別注重的是養(yǎng)生的方法,絕對不要等到生病了才來預防,那就很辛苦。我們思考一下,有哪一個人高血壓送到醫(yī)院去,然后高血壓好了,有沒有?有沒有哪一個糖尿病患到西醫(yī)去看,然后看到最后糖尿病好了?有沒有哪一個癌癥病患到西醫(yī)去看后來說癌癥好了?西醫(yī)看的都是把你的癥狀解除掉。比方說高血壓,高血壓因為血管塞住了,塞住了很不舒服,所以那個藥一吃下去,你的血管馬上怎么樣?擴張,這個血液就稍微流過去。所以你就沒有好象快不行,好象塞住了,血管就擴充下去。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心臟病患都怎么樣?趕快拿藥來,那個藥吃下去是癥狀解除了,但是他的血管一天一天就松弛掉,到最后血管就壞掉,所以都只是把癥狀解除掉而已。
到最后我們去看一下,假如你四、五十歲就開始跟著西藥吃的人,藥要吃多久?要吃一輩子。所以我們看一看很多老人家出去旅游的時候,包包里面會放很多什么?東一包、西一包都是西藥。當我們的父母親晚年都是伴隨著這些藥物在生活,日子好不好過?不好過,所以我們應該去研究更多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來讓父母的身體真正不需要依靠這些西藥,這樣才是正確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嚀父母親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多在這一方面提醒他。然后在飲食當中讓他了解多吃蔬菜水果,因為健康的身體是弱堿性的狀態(tài),而肉類食物都是酸性的,所以久而久之體質就酸化。有一句話叫酸性體質是萬病的根源。所以我們應該引導父母養(yǎng)生之道,讓身體慢慢趨于弱堿性,身體狀況才會好。不然我們思考一下,你所有的內臟把它泡在酸的東西里面會怎么樣?這些內臟很快就會退化掉。我們都聽不到內臟在呼喊,都聽不到它們說我都快不能呼吸了,把我泡在這么酸的體液里面。
所以父母親這些養(yǎng)身的正確觀念,也要透過我們點點滴滴給他們的引導,給他們的積累,他們才懂得如何養(yǎng)身。在看醫(yī)生方面,我個人比較贊成看中醫(yī),中醫(yī)是治本不是只有治標。所以現(xiàn)在這個時代人都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以醫(yī)學來講,去看一個中醫(yī),他把你的脈完之后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告訴你這個要調養(yǎng)半年才能夠把身體調好。很多人一聽半年怎么樣?嚇得半死,我哪有這么多的時間來調養(yǎng),結果西醫(yī)告訴他一針打下去馬上舒服,他很高興,就馬上打下去了。但是這往后他就必須依靠針、依靠藥來過日子,而且后面的副作用特別大。所以我們自己要真正有正確的知識才能夠讓自己健康,也才能夠讓父母得到身體的健康。
再來養(yǎng)父母之心,就是你時時能夠關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說媽媽打一通電話給你,然后東聊西聊,結果你也聽出來是母親在想念我們,這個時候不等母親開口,應該主動回家去看看。有一些老人家不只是想念自己的孩子而已,還想念小孫子,這個時候我們能夠體恤到父母的這一份心,趕快回家看看。我們有一個老師她在今年元宵節(jié)來聽中國文化的課程,聽了之后她非常歡喜,我每一次看她在上課的時候都是非常專注,只要講到一些圣賢的故事,她馬上振筆疾書把它記下來。結果經(jīng)過三個月之后,有一天她就走向前來,聽課聽了三個月她從來沒跟我講過話,三個月之后才走上講臺來,跟我請教了一個問題。那我就先問她,我說:您聽課三個月了,怎么從來沒跟我談過話?她說:蔡老師,我看你太忙、太辛苦了,我不想打擾你。我們一聽很感動,她的心時時能體恤別人。
她說她聽了三個月,覺得自己還有家庭很受益,她說不能只有她們家里的人受益,她希望能夠回到故鄉(xiāng)去教一些比較失學的孩子,能把這些德行的教誨、圣賢的智慧,能夠也讓他們有學習的機會。我們一聽很高興,也很隨喜她的這分發(fā)心,所以我馬上拿了很多教材,像德育課本七百多個故事趕快送給她,然后很多老師了解到她這種存心,也把他們很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她,所以她很快就教得很順暢。教到目前為止也已經(jīng)八個月了。結果有一次她的父親打電話給她,然后就跟這位徐老師講,他說:女兒,你能夠找到人生的價值,父親很高興,而你的行為父親覺得很光榮。一個父親講出這樣的話,代表父親對她回饋鄉(xiāng)里的這個行為在心里上很認同,而且我相信她的父親也有這個志向想要利益社會,而他的女兒做出來之后他會覺得很歡喜也很安慰。這也是我們繼父母的志向去回饋社會。
剛好有一次,這位徐老師在教孩子其中一句《弟子規(guī)》,經(jīng)文是「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在教這句經(jīng)文的時候,這老師非常用心,她先買了一大袋的荔枝,然后帶回她的故鄉(xiāng)去?;厝ブ笏烷_始教導這一句教誨,她就引導孩子說我們學完「入則孝」,理解到父母的辛勞,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侍奉父母。而別人的父母同樣也很辛勞,同樣對家庭有貢獻,對社會也有付出,所以任何一個人的父母也都值得我們尊敬、孝敬。講完之后,這位徐老師就說我們學完之后就要馬上能夠去做到,所以就讓這些小孩每個人拿著荔枝到她整個鄉(xiāng)里去送給一些長者、一些長輩。就看著一群孩子在她的鄉(xiāng)里當中跑得不亦樂乎,每個長輩接到這些孩子送給他的水果,內心非常歡喜,所以那一天整個鄉(xiāng)里面這種敬老尊賢的風氣達到了一個頂點。結果隔天她父親又打了一通電話給這個徐老師,然后告訴她:鄉(xiāng)里面很多的長輩打電話到家里來。這些長輩講了一句話,他說我們鄉(xiāng)里面從來沒有一個嫁出去的女兒這么樣關心自己的家鄉(xiāng)。他父親在講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心情非常的高興歡喜;女兒聽到父親這么講,女兒心里也很安慰。
諸位朋友,她父親這一個歡喜跟買一件新衣服給他一不一樣?不一樣!買一件新衣服快樂一下,女兒的行為讓他值得光榮、感到欣慰,可以歡喜欣慰一輩子。所以《孝經(jīng)》里面說「立身行道」,用自己的一種德行去幫助這個社會,然后揚名于后世;就是讓自己的德行能夠奉獻社會,讓所有社會的人士感受到某某人的父母養(yǎng)育出這么好的孩子,才讓這個孩子能夠這么有成就在社會付出,所以叫揚名于后世,可以以顯父母。當我們能夠用自己的德行讓父母感受到光榮的時候,那就是一種大孝顯親的表現(xiàn)。所以養(yǎng)父母之心、養(yǎng)父母之志,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夠由你自己的成就來讓社會人士肯定你父母對你的教誨,這就是養(yǎng)父母之心也是養(yǎng)父母之志。
最后我們提到的是養(yǎng)父母的智慧,一個人到晚年的時候縱使有錢也不見得快樂。我們常??吹胶芏嗬先思液苡绣X,但是每天在那邊想有一千萬、想要二千萬,有一千萬看看別人一千二百萬,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煩惱當中。所以孔夫子曾經(jīng)提到人生有三戒,人生過程當中有三件事情要特別謹慎。第一件事是少者(年輕人)最忌諱的「戒之在色」,《弟子規(guī)》說「非圣書,屏勿視」,結果現(xiàn)在很多的傳播媒體都是暴力跟色情,孩子一污染之后心性就很難清澈,這要非常謹慎。我們?yōu)槿烁改敢锰婧⒆臃乐惯@些污染,所以電視也要替孩子選擇,不能讓他接觸太多這種暴力色情的東西?!笁颜呓渲诙贰梗錾鐣贻p力壯很可能在工作當中容易跟人家競爭起沖突,所以這個時候切忌跟人在工作上,甚至于在肢體上,產(chǎn)生一種敵對狀況,這是要謹慎的。當然我們從小假如告訴孩子懂得處處替人著想,懂得擴寬自己的心量,他就不容易犯這些過失。
最后說「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諱的就是常?;嫉没际?,其實這個得翻的比較白話一點就是貪,貪心,貪這個、貪那個,別人的孫子又怎么樣,我們又沒有,常常就在這種情緒當中,很難快樂,很難知足。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機會,趁父母心情比較好,開始引導他這一些執(zhí)著要懂得放下來,告訴父母親這個錢夠花就好,家財萬貫每天吃多少?還不就吃三餐。縱使你有很多間房子,躺下去之后睡多少?還不就躺六呎而已。所以人生這一些要知足常樂,讓父母一些貪念能夠慢慢放下來。更重要的引導父母接受圣賢教誨,接受一些宗教的教誨,讓他的心能夠安住在這些圣人的引導,他的晚年就會愈走愈清凈,愈走愈自在。當父母親的晚年能如此的話,那我們的孝道就做得更圓滿。好,這是我們?yōu)槿俗涌梢韵纫陨碜鲃t做到的,然后能夠讓小孩來當榜樣。
在孝道當中,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最遺憾的一件事莫過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就是你真正想奉養(yǎng)父母的時候,父母已經(jīng)不在了,這就是很大的遺憾。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子路,子路很孝順,常常走到百里之外把米扛回來讓他的父母吃,而且常常這么做。后來他當了大官,每天吃飯非常豐富,都很多道菜,結果子路反而吃不下。人家就問他這么樣的山珍海味,你為什么吃不下?子路對著大家說,他說這一些飯菜比不上我去幫父母親扛了一百里之外的白米香,而且我的父母現(xiàn)在也沒有機會來吃這么豐盛的菜肴。他能夠替父母分憂,他能夠奉養(yǎng)父母,這種日子他覺得非常踏實、非常歡喜。
所以行孝一定要實時去做,人生在報恩、在行孝當中,你的內心會走得很充實、很踏實。我有一個結拜大哥,他大我剛好一輪十二歲,我曾經(jīng)就這一點跟他分享,說行孝是最快樂的。他聽完就說他也覺得是如此,他的母親差不多在這十多年來身體一直不好,所以自從他在社會工作,他推掉了很多應酬,只要一有空就趕快回到家里陪父母,陪母親,奉養(yǎng)父母。他說他這樣做了十多年,內心很歡喜。他的母親前年往生了,當他母親往生之后,他有一個深刻的體會,他說他這十多年的抉擇是正確的。假如他這十多年來把很多陪母親的時間拿去應酬的話,那他一定會覺得很遺憾。
很多朋友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那是借口。任何事只要我們有心,都能夠做得很好。而人與人當中有一個功課一定要學好,就是學會拒絕,不必要的應酬要能推掉,把這些時間拿來做人生最重要的事,最有價值的事。所以拒絕當中有兩張王牌很好用,哪兩張?一張就是我們的父母,當朋友要找你去喝酒,找你去吃宵夜,一吃又耗幾個小時,那對自己的身體也不好,對朋友的身體好不好?也不好。這個時候我們只要告訴他,我已經(jīng)答應我母親要去她那里吃飯,今天很抱歉,我不能去了。你這么一說,說不定他想想我都已經(jīng)半年沒有回我父母家吃飯了,你這么一提醒他,把他的孝心都可能喚醒起來,這是第一張王牌。所以當你說你要回去看父母,基本上沒有人會再強迫你。第二張王牌就是自己的妻兒。假如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就告訴他說,我已經(jīng)答應我兒子,今天回去要講兩個德育故事給他聽,我們對孩子言出要必行,不可以對孩子黃牛,所以不好意思我得回去。他也不會再強迫你繼續(xù)下去。
縱使這個朋友真的你把這兩張王牌都打出來,他還是要強迫你,怎么辦?那這樣的朋友確確實實不通情理,所以我們對朋友應該懂得取舍。所以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為什么淡?這個淡中有真味,朋友跟朋友相交都建立在一個道義、一個情義之上,他一定會體會到你有很多的本分要去盡,所以他絕對不會每天跟你黏在一起、膩在一起,他不會干這個事??赡芷?、八點的時候,他會提醒你趕快回家吃飯,這樣才有家庭氣氛;趕快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多盡一些孝心。所以淡中有真味,他會時時勸導你應該去盡人生這一些本分。而「小人之交甜如蜜」,甜如蜜就是好象黏在一起,分不開來。為什么會這么親密?因為他有他的目的,他可能看上你口袋里面的錢,或者看上你哪一些社會關系,一跟你接上了他就有這些好處。所以當你還沒點頭以前,他每天就一直陪你,甚至于陪你到三更半夜他都在所不辭。等哪一天你答應了,錢拿給他了,名字簽下去跟他做保證了,他馬上就變一個樣子出來。所以我們選擇朋友也要非常謹慎。而行孝一定要懂得珍惜時間。
而當我這個結拜大哥他這么做,也給了他的下一代一個非常好的榜樣。他說他常?;厝ヅ隳赣H,而他的兄弟姊妹也都一樣的態(tài)度,所以常常回到家里都非常熱鬧,兄弟姊妹之間的情感也非常好。他母親出殯那一天,我也到她的靈堂前面跟她行個禮,我發(fā)現(xiàn)另外一件非常好的事,因為剛好那一天他兄弟姊妹的孩子都到了,我一看他們下一代的氣質、素質非常非常好,全部書都讀得好,而且對人的態(tài)度都很客氣、很謙恭。所以我也從他們的下一代發(fā)現(xiàn)一件事,傳家最好的是什么教誨?是孝順跟悌,就是兄友弟恭。他們對母親的孝心下一代都看到了,他們兄弟姊妹之間的和樂下一代也學到了,所以確確實實為人父母懂得以身作則,他的下一代就會學到很好的榜樣。
我們剛剛所提的是孩子如何孝順父母,所以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愛、用智慧來教導他的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關懷體貼父母的需要來盡他的孝道,這樣就能夠讓父子這一倫能夠發(fā)展得非常和諧、非常圓滿。一個人這一生的為人能夠頂天立地,能夠人格健全,除了父母教誨之外,另外還需要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人物來教導,就是他的老師。所以中國文化最重視的就是孝道跟師道,古代人父母親過世要守喪三年,而老師過世要心喪三年,所以都是要守三年的喪。我們從這一個喪禮當中也能夠體會到古代人對于老師的態(tài)度非常的恭敬,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母生育、養(yǎng)育我們,給了我們身命;老師用他一生的智慧引導我們,給了我們的慧命(智慧的生命)。所以父母跟老師的恩德是我們一生都應該記住,都應該對他們孝敬、對他們奉養(yǎng)。這一節(jié)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第七集思考題
一、 開解「孝」字?(舉曾夫子例)
二、 如何引導孩子盡孝道?
三、 落實孝道最好的教材?從哪開始?
四、 孝順父母可從哪幾個角度思考?
五、 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
六、 孔老夫子教誨「人生有三戒」?
七、 「孝道」、「行孝」最遺憾之事為何?
八、 如何學好「拒絕」的功課?
九、 傳家最好的教誨是什么?
十、 簡敘中國文化「孝道」、「師道」?
相鄰博客
- 幸福人生講座-(第五集) [2012-01-16 18:01:17]
- 幸福人生講座-(第六集) [2012-01-16 18:05:17]
- 幸福人生講座-(第八集) [2012-01-16 18:09:59]
- 幸福人生講座-(第九集) [2012-01-16 18:11:48]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