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 <ul id="q2cmq"></ul>
  • <rt id="q2cmq"><acronym id="q2cmq"></acronym></rt>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 <delect id="q2cmq"></delect>
  • <strike id="q2cmq"><source id="q2cmq"></source></strike>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tr id="q2cmq"></tr><menu id="q2cmq"></menu>
    登錄    注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正文

    幸福人生講座-(第二十二集)

    (2012-01-16 18:32:08)   [編輯]
     

    幸福人生講座-(第二十二集)審問-學困而后問

    2004/11/26檔名:52-115-22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提到中國縱使是學習藝術、藝能,都還是不離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所以《論語》里面有一句話「至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我們學習這些藝術、這些藝能是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時時處處依于仁,用一個仁慈之心與人相處,然后行事(做人處事)的規(guī)矩都以德行為規(guī)矩,慢慢的就能夠契入我們說的倫常大道,我們就能夠去經營圓滿。我們來看這個藝,六藝。當一個人時時處處非常有禮貌,他也是處處替人著想,有仁厚之心。我們學習音樂,音樂感人至深,所以說「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常常我們聽到一些旋律非常優(yōu)美的歌曲,本來心情很不好,突然會平和下來。所以學習音樂不只陶冶自己,藝術的創(chuàng)作也是希望能夠利益他人,所以也是依于一個仁心(仁慈的心),然后根據德行來創(chuàng)作音樂,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做一個道德之人。所以古代制禮作樂,因為音樂感人至深。

    那我們現在來看看「游于藝」,游于音樂的這一些創(chuàng)作者現在是什么存心?有沒有依于仁,有沒有?現在依于什么?依于錢、依于名、依于利。所以本來可以產生最大教化力量的音樂,現在卻成為讓社會風氣墮落最快的一把劊子手。你看古代人學藝術的動機是要成就社會風氣,是要成就他人的德行,結果現在目標不對了,所以結果就會截然不同。我們看看很多歌曲里面的這些言詞還有旋律,都會讓人心非常浮動。所以現在人說我假如有親戚或者我的小孩去當演藝人員我就很光榮,其實這都有待商榷。我們要看到的是做了這些事對往后的影響是什么?這才是做人應該去思惟的重點。

    現在的音樂大部分是搖滾,大部分是西方的音樂,所以不是西方的東西你都照單全收,要理智!我們聽聽中國這些古箏、中國的這些古樂,心很容易靜下來,因為是依于仁,據于德,還要至于道。因為中國的音樂是五音,宮、商、角、征、羽,而西方是七音,Do re mi fa so la si。很多人說你看人家七個音,我們才五個,人家比我們好,是不是這樣比?所以人沒有判斷力,你真的是非不分,好壞你也不會分。因為中國的五音宮商角征羽,它的五音跟你的五臟相應,肝、心、脾、肺、腎,又跟天地之間組成物質的金、木、水、火、土又相應,又跟做人最重要的五常仁、義、禮、智、信相呼應。

    所以我們以前不懂中國文化,只是常常聽說博大精深,但是也感受不到它博大精深在哪,后來慢慢深入經典,你不得不佩服。因為宮、商、角、征、羽都是全音,所以音符非常平穩(wěn),會讓人心靜下來。而七音里面有fa、si,這叫半音,所以歌曲里面的fa si 愈多,你聽完之后情緒波濤洶涌。當人心時時波濤洶涌就很容易感情用事,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感情用事的太多了,因為他每天都是聽這些情愛的音樂。一個人的理智已經很難確立了,我們還從小用這些會讓他心緒非常躁動的音樂來給他聽,那怎么可能會理智?我們??匆恍┬『⒃诒硌莩楦?,然后模仿那些歌星,才七、八歲就裝得好像很痛苦的樣子,所以說人的理智要形成已經很不容易了,還有這么多的東西讓你不能形成理智。

    康熙皇帝非常有智慧,他的子孫二十歲以前不讓他讀詩詞歌賦,為什么?很多詩詞歌賦都是這些文人的情感。理智要建立起來,才能夠去擅用情感,理智都不建立起來,感情就很豐富,就很容易感情用事。音樂也是一樣,一定要能陶冶性情的這種音樂才值得去創(chuàng)作、值得去學習。所以弘揚中國的音樂也不是只為中國人弘揚,還要造福全世界的人。音樂如此,也是要依于仁、據于德、至于道。所以學所有藝能還是要立志向修道,成就自己的倫常大道。

    接下來射,射箭。射箭最重要的在訓練定力。定力太重要了,一個人心性都不定能不能辦大事?不可能。他時時很躁動,時時會出狀況。所以中國所有的藝能當中還有訓練一個定性,訓練他的耐性。定得住,耐得住,就能夠看出很多藝術的原理原則在哪里,他就可以洞察得出來,他就可以掌握很多天地萬物的原理原則。所以射箭,因為他要專心至志才能射得準,這是訓練最重要的定。定能開智慧,心躁動是絕對不可能跟智慧相應的。

    第四個御,駕車。古代人學駕車可以磨煉他什么態(tài)度?他駕著車要很專注不然會危險,所以這也是在訓練他專注。再來訓練他處處可以服務他人,你總不能在服務他人的時候駕得東倒西歪,人家坐在后面心臟都快麻痹了。所以你要處處能體諒到坐車人的感受,那也是同時訓練他的仁心(仁慈心),然后他體諒別人的心。再延伸出來就是當一個人愈有才能的時候,就愈能夠服務他人,不然我們都沒有能力也幫不上忙。我們書法家李老師他因為寫了一手好字,處處走到哪里都能為人服務。當愈是服務他人,他就愈提升他仁慈的心、仁德的心,所以御也是一樣,是在提升他的道德學問。

    最后書法。書法練我們的定性,而且學書法確確實實要一門深入,跟求學問是一樣的?,F在為什么這么多中國的藝術技能都快斷了?因為現在找不到肯專心至志一門深入的學生。楊老師學書法,學一個字體學了十多年,當這個定、當這個耐性出來之后,她再學其它的,很短的時間就學會了。楊老師寫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從五歲就開始學,所以她深刻感覺到扎根的重要性。扎根一定要一門深入,所以楊老師教書法,「永字八法」,一個點就要求學生要畫幾千點,心能夠真正定下來了,才能真正把這一門藝術學好。結果現在很多書法界的人是怎么教?來,三個月之后保證你能夠出去比賽。所以現在人學東西的動機,錯!一錯就錯到底。

    定了之后才能真正把這一門藝能愈扎愈深入。我們書法界很知名的書法家啟功老先生,他都已經是書法界公認的泰斗,但是他現在還在練什么?練摹,臨摹的摹。摹就是字帖擺在底下,然后放一個玻璃繼續(xù)在上面照著字帖描。因為他自己寫得這么好的書法,但是寫完之后再跟字帖一對,他覺得還是差很多,還是覺得自己的功夫不夠,繼續(xù)摹這個定性!而在這摹的過程就是要把「我」放下,現在人就是定不下來,常常都想著我要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他就很難真正契入整個字帖的精髓里面。而所有能夠留了幾千年的字帖,都是已經掌控整個書法的藝術精髓,書法的規(guī)矩架構,所以我們不能放下自己而融入臨摹,就很難掌控這些綱領。因為沒有掌控綱領,心又已經浮動,又開始學雜,這邊臨一下,那邊也臨一下。所以整個求學問也好,學藝術技能也好,這個方法確確實實你沒有照著做,或者沒有人教你,你很難能夠有所成就。

    所以「經師易得,人師難求」,而當我們真正有機會跟到好老師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要依教奉行,跟著做你就會得到很大的好處。所以我也是都跟著同一個老師學習了三、五年的時間,慢慢的也感受到能夠去掌握整個圣賢的教誨。在我們處事待人當中,時時遇到境界都能提得起來,就不容易被境轉。所以老實的人有福氣,我們不管求學問也好,或者引導孩子學習世間這些藝術技能,都一定要掌握學習的這些關鍵,聽好老師的話,然后加上不斷要把學的東西落實在生活當中,然后學習的次第次序不能亂。所以我們學中國圣賢學問,第一本《弟子規(guī)》,好好耐性把它扎好、扎深,心不要太浮動。

    諸位朋友,我這一年多來只學一部經,也只講這一部,叫《弟子規(guī)》。結果講了一年多之后,有朋友來問我《論語》,結果這么一問這一句,我們也沒有刻意去學,就從很多生活方方面面就給他舉事例講給他聽,因為這一年多來掌握住了綱領。所以一個人的恭敬心從哪里落實?當然從「入則孝」,孝順父母開始落實。落實之后推而廣之從哪里落實?從對長輩、長者開始落實,除了對父母、對長輩要恭敬之外,還要對誰恭敬?「凡是人,皆須愛」,對一切人也要恭敬。最后不只對人要恭敬,對物要不要恭敬?要,對時間要不要恭敬?所以《弟子規(guī)》說「老易至,惜此時;對飲食,勿揀擇」,對食物也要恭敬;對我們的這些衣服要恭敬,所以「置冠服,有定位」。而且我們每一句開顯的經文絕對不是飄在空中,會落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所以我們跟朋友這么一講,他們都馬上知道從哪里開始下手。當我們學習的次第確確實實是老實聽圣賢人教誨,那你的學習就能夠事半功倍,還是要依照《三字經》說的「小學終,至四書」來學習。

    博學是求學問的第一個重點,接下來第二個是審問。要先有博學,才能進入審問,為什么?當他有所學習他才知道圣賢學問的綱領在哪,他才能順著這個道理來詢問、來發(fā)問。也由于他有學了,他才知道在做的過程會出現哪些狀況,他會進而「心有疑,隨札記」,然后再來請教。所以要有學才來問,學問學問,學了之后再問?,F在人不是,還沒學,問題一堆。所以我們常常面對一些朋友,他一來好像要給你考試一樣,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問。然后你每一次在回答他的問題,才回答到百分之三十,他就說:蔡老師,好,那我再問你一個問題。然后我們又很專注的回答他的問題,回答還沒到一半,他說:好,那我再問你一個問題。他為什么有這么多問題?其實他還沒學,根本不知道圣賢的存心,圣賢的學問,而且他打從心底不相信圣賢學問可以學,圣賢學問可以真正在現在的社會用上去。他內心這個信心沒起來,他就想假如我把你問倒了,就代表我的想法是對的,所以就一題一題發(fā)出來叫你對招。這樣的心態(tài),再怎么問也不能問出學問的厚度出來,所以問問題的存心特別重要。

    問問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受教?,F在很多人問問題,都問一些會認同他想法的人,他去問他,這樣的心態(tài)好不好?不好,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很怕聽真話,一聽真話心臟受不了,所以就喜歡去問一些可能會贊同他意見,然后他心里又自己安慰自己,你看別人也是這么想,所以我這么想也沒錯。

    有一次很早我有一個朋友打電話給我,一個女性,打來之后哭哭啼啼,就講到她先生一些很惡劣的情況。講完之后,我看她情緒比較有發(fā)泄完了,我接著就跟她說:我們?yōu)槿颂幨聞e人對不對是其次,我自己有沒有做對才是重點。假如先生錯了,我也跟著錯,那我跟他是一般見識,我哪還有資格在這里說他!你先生不對是他沒受過教育,你自己要做對才有資格講他。所以你現在要思考的是現在你為人母的本分應該做什么?現在你為人妻、為人媳婦的本分應該先做到什么?當一個人心定在他的本分,他就不會氣憤,也不會胡思亂想一大堆。我這話一講完,我這個朋友就說,她說:蔡老師,你跟我其它的女朋友講的都不一樣。因為她問我以前已經去問過二、三個朋友了,這二、三個朋友都告訴她,非常的時期一定要用非常的手段。你看這一些朋友不知道給了她多少很激烈的手段。

    我們說人家問你問題,你可不能亂答,到時候給人家答錯了,誤了人家一生,人家一輩子都找你,所以「話說多,不如少」,「寧拆十座橋,不破一樁婚」。現在人輕易的就教人家:這樣的人算了。我們就有一個朋友他就是勸他朋友離婚,結果一離,雙方后悔,他自己也很難受。很多事有時候無法挽回,一輩子都會很不安。所以夫妻之間我們一定要抓住勸合不勸離,而且真正幫助朋友不是去煽風點火,真正幫助朋友是要讓他看到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不足,他才能夠有所成長。當一個人有所成長,那他一輩子是受益。所以我們被人家問的時候,一定要循著這個主軸,就是處處引導他修身,處處引導他反省自己的這一個主軸,去給人家提意見。

    所以你要有學了之后,你才知道如何去發(fā)問。而在問的當中,我們一定要以至誠恭敬的心去領受老師的教誨。當然你要問也要問對人,所以我們剛剛說的選擇一個好的老師,你要從有沒有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有沒有存心仁厚、謙恭的態(tài)度,這些方面去看他是不是真的是有道德之人?!竼枴?,你確定哪一個人的話可以相信,你就聽他的話去做,你不要又問一大堆人。有沒有這個情況?有,你問很多,到最后你自己聽都聽雜了,甚至于有一些家里人的問題到處跟人家問,問到最后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家有問題。這些做法都不理智,會陷自己進入一個更困難的狀況,到時候你先生說你把我的糗事都告訴多少人,他愈不能原諒你。

    所以問要找可以信任的人,找有德行的人來問。問好之后,你要好好的去思考,我們說「慎思」。我常常會跟家長做一個溝通,現在大部分的家長都把孩子擠到一個升學的路上去,只要求他學業(yè)成績好,其它的都不用干了,你只要把書念好就好。結果從這一條路出來的孩子,從此以后有沒有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沒有。家長都往那里送過去,而且送的過程自己還花了一大堆錢,然后自己也拼死拼活,結果是怎么樣?結果出來的是一大堆都是失業(yè)的人。那我們覺得很納悶,從大學、研究所、博士畢業(yè)出來的這么多人,結果都失業(yè),所以代表人才太多還太少?看起來好像人才太多用不完,結果企業(yè)家說都找不到要用的人才。這要很謹慎來思考這個問題,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整個教育的體系沒有訓練出企業(yè)社會需要的人。所以我們要有理智去面對現在的狀況,你才能夠真正栽培一個能夠在未來社會得到很好發(fā)揮的一個立足點。

    所以在幾十年的過程當中,企業(yè)最重視的叫做全面質量管理。在他的管理當中他注重的是什么?注重的是商品。比方說這一枝筆,我只要把它做得很好,把它的質量抓好,他就覺得我的事業(yè)可以做得很長久,所以他就著眼在把這個質量做好就好。結果因為這二、三十年很多很大的企業(yè)垮了,像英國的霸菱銀行,二百多年的企業(yè)只因為一個新加坡期貨員挪用公款,二百多年的基業(yè)毀于一旦。他的公司是通過ISO900 這一些統統管制,你們的質量很好,作業(yè)都很好,結果二百多年的基業(yè)還是保不住,只因為員工的品德不好,這是在一九九五年發(fā)生的。二00一年全球第七大企業(yè)安隆集團,一年的營業(yè)額超過千億美金,結果也因為兩個主管在會計當中做手腳,挪用了一些金錢,公司也在二00一年宣布倒閉。所以外國人一驚,我拼死拼活幾百年的基業(yè)、幾十年的基業(yè)都會因為員工的品德不好而毀于一旦。所以全球各大企業(yè)開始從只重視物品,開始重視人員的品德、職員的品德,所以整個管理學的重心從TQM 轉到TEM 來了,這個E Ethics,全面道德倫理的管理,未來的社會已經轉到這個方向來了。

    所以未來愈有德行的人、愈值得信任的人往后的發(fā)展愈好。我們接觸一些企業(yè)家,我也曾經到企業(yè)去演講,我們都會跟他請教,你覺得現在最想用的員工是什么?絕對沒有一個人跟你說學業(yè)成績考得很好的,都是什么?都是誠信、負責任、有擔當,都是這一些做人處事的特質,最缺乏的就是這種人才。所以我們?yōu)槿烁改傅娜?,能夠慎思到扎孩子一生的德行是成就他的修養(yǎng),還有成就他人生事業(yè)最重要的基石、根基。當我們現在就懂得去扎孩子的德行,他往后面對全球性的社會,他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了,那你還擔什么心!

    所以我們理解到這一點慎思,懂得去判斷、去明辨,那我們從小該教孩子什么?你就要去辨別、要去取舍、要去重視輕重緩急,所以德行就要擺在第一位,知識跟技能要擺在其次,這樣你這個慎思才有價值。不然每一次聽一聽,真有道理,講得真好,但是一回去看到這么多人都在補習一大堆,又把孩子送去了。人生沒有真正透到道理,你很難轉變成行為,所以你真正能夠思考到把道理想透了、想通了,你的孩子就有大福氣了。

    所以我們面對很多的道理你要思考,進而轉化成行為,你這個學問才是真正扎下去。一個道理一定透過博學,然后審問、慎思,那你也辨別正確了,之后要落實,開始教孩子德行。假如你沒有篤行,那你前面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都白費了。所以學問最關鍵的樞紐還在力行、篤行。其實我們人生面對很多情境都需要謹慎思考,慎思。我們之前在講五倫關系的時候,父子關系要不要慎思?要!教育的時候時時慎于開始,慎于始,這就是慎思。今天孩子不吃飯怎么辦?現在孩子說我今天不想吃,父母會做什么動作?哄他,拜托再吃兩口,你這一碗吃下去,禮拜天我?guī)闳コ喳湲攧?。他本來在那里耍脾氣,馬上狼吞虎咽把它吞完。有沒有家長干這種事?家長覺得太好了,我解決問題了,他終于把它吃下去了。有沒有解決問題?問題更大!這叫癥狀解除,但是根本問題愈來愈嚴重。

    諸位朋友,東西方的差異在哪?東方的思想學問是根本解除,西方是癥狀切掉就好了。所以醫(yī)學是這樣,癌癥,好,來切了,沒看見就是沒有了。中醫(yī)是不是這樣看?不是,這只是一個癥狀顯示出來,真正根本問題在哪?在你長期身心失調,所以身心一調回來癌癥就消失。結果你這里一切掉,你的身體還是那個身體馬上又長,而且你這一切掉之后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一來開刀,二來鈷六十照下去,那個很痛苦!很多癌癥病人不是病死的是跳樓死的,是治療過程太痛苦受不了死的。我們做一個比喻,就是今天有一包垃圾在那里,很多蒼蠅飛過來,這個人一看到蒼蠅很生氣,就統統把蒼蠅通殺,他說你看問題解決了,牠離開了。過沒三分鐘又長了一大堆,蒼蠅又來了,他又氣得半死,又把蒼蠅統統殺掉了,問題是在蒼蠅嗎?不是,根本在哪?在那一包垃圾。所以婚姻的問題絕對不是在對方,在自己內心沒有寬容、沒有愛心。所以人都癥狀解除掉,但是他的人生會一直活在不明不白當中。其實現在人很苦,現在的人能夠笑得很燦爛都很少見,理不明。

    我在從事教職的時候,剛好我到那個學校去,我們的會計小姐來跟我詢問一些基本數據,我教六年級在四樓,她爬上來,然后問了我一些基本數據之后就要離開。結果走了二、三步她又回頭看看我,我就有點不好意思,諸位朋友看得出來我很害羞。她看看我,我說有什么不對嗎?她說我從沒看過人家笑,笑得這么燦爛的。笑可以幫助一個人,因為你笑得太燦爛,她很羨慕,所以我就說因為我都跟圣人學習,后來我就把一些經書送給她。所以道理明白才能從根本解決人生的問題,所以東西方的差異你一定要看出來,我們才能夠珍惜自己的文化珍貴之處,所以就不把責任推出去。

    剛剛說的,這個孩子一偏食,你馬上滿足他,表面上他聽你的話,事實上他往后一定是予取予求,他是攻城略地,你是節(jié)節(jié)敗退。所以盧叔叔他的兒子第一次不吃飯,他太太馬上那個動作就是要過去勸,拜托一下。他馬上跟他太太用眼神示意,你退下。當然這個前提是夫妻有默契,太太很尊重先生教導孩子的智慧,就叫她退下。后來盧叔叔一吃飽之后就說:來,統統收起來。就把所有的菜都收掉,他兒子還在那邊憋嘴。當天晚上他兒子餓的不行了,自己起來翻東西吃,下一次敢不敢發(fā)脾氣?不敢。

    所以父子關系要慎思,君臣關系也要慎思,什么時候該勸,該用什么方法勸,這都是你要有智慧去思考。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有一個國君,剛好有一次他的母親跟他發(fā)生了一個很大的沖突,這個國君馬上就講我再也不想見到你。就對他母親講,我再也不想見到你,不到黃泉不相見。他馬上講出這么絕情的話,這是鄭莊公講出來的。他有一個臣子德行很好,看到國君講這樣的話,他覺得國君有過失。我們?yōu)槿颂幨乱涀 肝鹨孕∠邮柚劣H,勿以新怨忘舊恩」,這句話一定要切記,不然我們可能會產生很多人生的遺憾。

    「勿以小嫌疏至親,勿以新怨忘舊恩」,人不要因為小小的嫌隙就跟至親傷了很大的和氣,甚至于連電話都不打,這個太意氣用事。我們在北京辦課,剛好談五倫關系談到「長幼有序」,有一個姊姊聽完之后自己很懺悔,因為她已經跟她妹妹兩年沒通過話了,只因為有一次口角吵了一個架就兩年都不通。后來她一回去就打電話給她妹妹,跟她妹妹說:這件事是我錯了,我跟你道歉。結果她話才講完,她妹妹就在電話那一頭就哭起來,放聲大哭。幸好兩年化解了、包容了,假如撐五年可能兩個人都快得癌癥,每天怨氣在身上,血氣都不通,細胞遲早會病變,所以癌癥都是先從心病起。結果這么一承認錯誤之后,整個關系就化解了。所以人生不要去賭這種氣,太不值得了,苦了自己然后也苦了至親。

    「勿以新怨忘舊恩」,跟所有的親友也不能因為小小的沖突,就把人家?guī)资陮δ愕膮f助,很多的幫忙、恩情都忘得一乾二凈,這是最缺德的、最折福的。所以鄭莊公因為一時氣憤講出了「不到黃泉不相見」,其實他講出來之后,他自己也很后悔。所以他這個臣子一發(fā)現,因為他這個臣子是一個孝子,是一個很有名的孝子,所以他能夠去體諒到。我相信他這個臣子能夠去體諒到,當他講出這句話的時候他的母親有多么的傷心,一個孝子一定能夠去體諒到別人父母的感受。所以《孝經》說「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一個人真正學到孝道,他一定敬所有人的父母。

    所以他很謹慎思考,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夠讓他的國君回心轉意,能夠放下他的執(zhí)著。他就拿了自己很好的東西就去獻給國君,因為當時候的禮儀,臣民獻東西給國君,國君一定要回禮,要請他吃飯。結果他一邊吃就把一些很好的食物放著不動,然后在這個過程,國君一看說:你這些食物怎么不吃?臣子就跟君王講:我家里所有的食物都一定是先讓我母親先嘗,因為我母親沒嘗過國君您賜的食物,所以我要先帶回去給我母親吃。這么一說,打動了國君,他說你都有母親可以奉養(yǎng),怎么我沒有。就把他的一種孝心喚醒了。

    喚醒完之后也不是直接說,君王你自己怎么講這種話?沒有這樣直接給他難堪,就給了他一個方法。他說:君王,現在有一個地方,你只要在這個地方把它往下一挖,挖得很深,挖出一個隧道出來,然后在這個地方上面寫著黃泉兩個字,就取那個地方叫黃泉,然后你就跟你的母親到里面去相見,那就到黃泉,不就相見了。所以就因為這樣的設計讓君王有臺階下,也讓這一件可能會造成母子終身遺憾的事能夠化解掉。而且這一個動作不只化解掉一對母子關系,一個君王假如做出不孝的行為,那所帶動的可能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不孝。所以這位臣子不只是要成全他的君王,他還要挽救整個社會的風氣。

    所以古代這些讀書人圣者,我們常常都用自己的想法去想他們,其實我們是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在商湯那個時候,就是有伊尹輔佐才推翻夏桀。商湯是接二連三用非常重的禮去請伊尹出來輔佐他,都拿了非常貴重的東西去,伊尹毫不動心,后來三次之后才把他請出來。諸位朋友,是什么把他請出來?當然第一個是商湯的尊重賢能的人的這種態(tài)度,我們說尊賢的態(tài)度把他請出來。但是這還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在哪?在天下人民現在在水火之中,只要哪一個人、哪一個賢君有真正要解決人民痛苦的這種仁慈之心,他一定出來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而且商湯他請伊尹出來并不是要打夏桀,商湯請伊尹出來是為了要請伊尹去輔佐夏桀。所以因為我們現在人什么都是名、什么都是利,都不清楚古代這些圣者,他們確確實實存心都是為人民。所以因為介紹了將近快十次,把伊尹介紹給夏桀,夏桀都不接納、不接受,反而愈來愈暴虐無道,后來不得已才代天宣化,才推翻夏桀。而且古代這些圣王一推翻夏朝,他就劃一個地方給他的子孫繼續(xù)住,沒有把他趕盡殺絕,所以這一分存心我們要去領受、去學習。

    這一位臣子他的慎思,他處處為國君著想,然后處處能夠沙盤推演,知道要拿一個東西去,然后君王才會賜東西給他,賜了東西給他,他就可以把好的留下來喚醒君王的一個孝心。所以我們在父子關系、在君臣關系、在五倫關系當中,你要擅于去思考、去體會哪一些情況出現,我們要怎么去化解。好,這節(jié)課就到這邊,謝謝。

    第二十二集

    一、    論語對學藝能之教誨為何?

    二、    代音跟古代有何不同?

    三、    簡敘「六」?及學習目的?

    四、    解「經師易得,人師難求」?

    五、    「恭敬心」

    六、    先「博」,再「審問」?

    七、    審問有的心態(tài)

    八、    審問」及「答」的重點為何?

    九、    業(yè)界找不到人才的問題出在哪?

    十、    教孩子什?

    十一、   「父子關系」要不要「慎思」?

    十二、   「君臣關系」如何「慎思」?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培訓

    最近訪客

    2005~2025 家庭教育網·家庭教育顧問·家庭教育指導師 Copyright by ajm-engineering.com

    本網投訴信箱:gwzds@zhjtjyw.com
    手機版
    滬ICP備13036094號 家庭教育網

    推薦博客↑返回頂部x

    【真情傳遞】石宣家庭教育書院

    【父母手記】不發(fā)脾氣日

    【家教誤區(qū)】教子感悟

    【】讀書沙龍的人文關懷

    【家教論壇】《每日分享》105(2019年6月)

    【】父親節(jié)

    【】寫給女兒的信

    【】分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