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
一、讀書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性
提到閱讀我不得不說說猶太民族,全世界猶太人不超過3000萬,只占世界總人數的0.1%,據說他們人均每年讀68本書。再看看這些偉大的名字——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卓別林、畢加索、門德爾松、柏格森、胡塞爾、大衛(wèi)?李嘉圖、盧森堡、基辛格、斯皮爾伯格、玻爾、費米、羅斯柴爾德家族、摩根、洛克菲勒、巴菲特……在全美200名最有影響的名人和10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中,占美國總人口2%—3%的猶太人占了一半;在全美名牌大學教授中,猶太人占1/3;全美律師中,猶太人占1/4,華盛頓和紐約兩地的大律師中,猶太人占40%;美國的百萬富翁中,猶太人占1/3;全美文學、戲劇、音樂的一流作家中,猶太人占60%……不勝枚舉。一個民族獲得這么多杰出的成就,靠的是什么?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后,是猶太人對書籍宗教般的情懷。猶太人嗜書如命,將閱讀置于很高的地位:猶太人會在書上涂一層蜂蜜,讓孩子一生下來就知道書是甜的,他們還喜歡將書放在枕邊。這種對書的迷戀和敬畏之情,非常值得我們關注。這么一個崇尚讀書的民族,沒有理由不得到豐厚的回報。讀書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二、中國讀書現狀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富裕。但與其相反,國民的人均閱讀量卻停滯在20年前的水準。2010年我國年人均閱讀圖書只有4.25本。而同期發(fā)達國家的人均年閱讀量都在10本以上,以色列、丹麥、瑞典等國甚至高達四五十本。據報道,在某一大城市調查發(fā)現,7.4%的家長平時沒有時間看書讀報,59.3%的家長沒有時間參加業(yè)余進修或自學,9.1%的家庭竟然沒有一本藏書,9.7%的家庭藏書為10本以下,這是非常痛心的事實。調查中發(fā)現,小學生往往根據自己的偏好來讀書,75.03%的小學生只看卡通漫畫、武俠小說、故事書,圖的是休閑娛樂;43.16%的小學生愛看有關課程學習的輔導書,偶爾涉獵其他書刊,目的在提高自己的學科成績;42.25%的小學生常讀的是優(yōu)秀習作,希望通過讀這類書,直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甚至還有一小部分為了獵奇,會看一些不健康的書籍。
三、部分家長對課外閱讀認識不足
中國雖為世界圖書出版的第一大國,但全民的讀書風氣仍舊不濃。這一點也可以從我所接觸的家長和學生的身上得到驗證。就拿我現在教的五年級為例來說吧,我接這個班時學生剛升入四年級,共48個學生,語文成績較差的有12人,成績優(yōu)秀的只有5個人。有一個規(guī)律語文老師都知道:凡是成績較差的學生閱讀和作文都弱。而這兩大塊直接和課外閱讀有關。于是我想先從課外閱讀入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決定和學生共讀好書。好在學校有這個條件,我興沖沖地從圖書室借來49本《秘密花園》,允許學生帶回家看,每天規(guī)定讀20頁,計劃10天讀完。為了防止個別學生偷懶,我讓家長每天簽字,目的是讓家長督促孩子讀書。家長們倒是很配合,每天都簽字。10天后,我專門抽出一節(jié)課讓學生交流感受,讓我沒有料到的是有很多學生竟然一問三不知,我挨個問下去,從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來看,把書讀完的學生只有幾個人,而那幾個學生恰恰是班里成績好的學生。我私下里了解到,這幾個孩子家里藏書較多,之前已經讀過不少課外書。那幾個勉強能考及格的學生,家里就沒幾本藏書,這次發(fā)的書壓根就沒讀幾頁??磥?,越是成績不好的學生越不愛讀書。如果我沒讓學生交流的話,不知道要被有些家長和學生蒙多久。這件事引起了我的重視,我先反思自己:是書沒選好嗎?不對呀,《秘密花園》是名著,我以前讀過,挺吸引人的。是家庭作業(yè)多導致學生沒時間讀書嗎?不是的,我布置寫的作業(yè)一般控制在半個小時左右,數學作業(yè)一般也在半小時左右完成。這樣的話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讀書,那他們?yōu)槭裁床蛔x書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做了一項調查,發(fā)現班里有藏書的家庭不多,家長能陪孩子一起讀書的只有幾個人,這幾個學生各科成績都很優(yōu)秀。原來這個班的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對課外閱認識不足,他們以為學好語文只需要學好課本就可以了,閑書嘛,讀不讀無關緊要,所以讓家長簽字沒有真正起到督促的作用。教這個班之前我連著帶了兩輪大循環(huán),我對課外閱讀這一塊兒很重視,從一年級開始到六年級,我?guī)е鴮W生讀了很多書,那時的學生全是自己買書讀,后來這兩屆學生中有不少人在初高中時都很優(yōu)秀。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的話:“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閱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語文成績和課外閱讀密切相關,因為課外閱讀拓寬了孩子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知識,使他們具備了較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當新的學習內容呈現在面前時,他們就會比別的孩子學得好、學得快。由于他們把廣泛閱讀中積累的大量詞匯和寫作方法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中,所以容易取得較為滿意的成績。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為什么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tài)度冷漠、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這就是說小學的閱讀會影響孩子初中、高中的成績。現在的孩子不少成了“電視迷”“游戲迷”“卡通迷”,對于單調的文字閱讀缺乏興趣。
大家知道0-12歲是人一生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閱讀的關鍵期。而現在有不少孩子被一些現代化的元素迷住了眼,不是沉湎于上網聊天中,就是置身于電子游戲里,很難靜下心來去讀一本書。許多家長都意識到孩子的閱讀能力弱、作文能力差,做家長的感到無從下手,無能為力。父母買來的課外書在孩子眼里成了負擔,棄之一旁,這引起了眾多家長的擔心??茖W研究表明,孩子的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總閱讀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語文能力;一個人擁有的詞匯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閱讀是提高孩子能力,發(fā)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徑。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是可以幫得上忙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快樂地閱讀呢?這是課外閱讀首要解決的問題。
四、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呢?
(一).合理安排時間,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美國詩人惠特曼寫了一首詩叫《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詩里說: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是早開的紫丁香,那么它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最初看到的是雜亂的野草,那么它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最初看到的是優(yōu)秀和經典的書,那么它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想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的話,父母每周可以為孩子專門安排用于閱讀的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商定好時間,利用午休或晚飯后睡覺前的時間都行。幼兒和一、二年級的孩子閱讀時間為20分鐘,三、四年級的孩子讀半小時,五、六年級的孩子可以讀40分鐘。雙休日和假期閱讀次數可以長頻繁一些。貴在堅持,21天可以養(yǎng)成一種習慣。如果有一天孩子提醒你“讀書時間到了”,說明生物鐘開始起作用了,孩子的閱讀習慣已初步養(yǎng)成;如果孩子把閱讀看的和刷牙洗臉一樣自然,不再需要提醒,那孩子的閱讀習慣就真的養(yǎng)成了。
(二).先從孩子最喜歡的書入手
喜不喜歡閱讀,善不善于閱讀,與孩子的閱讀興趣有很大的關系。要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應該從孩子最喜歡的書籍入手。比如說,你的孩子比較喜歡科普讀物,你就可以先讓孩子多讀科普類書籍,讓孩子從中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在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孩子會發(fā)現自己的欠缺,這時家長就要及時引導孩子從別的類型的書中去汲取知識,來補充知識上的欠缺。
(三).給孩子營造一種讀書的氛圍
哲學家波普爾的父母非常注重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在波普爾的家里,除了餐廳外,其他地方幾乎全是書。在一間特大的藏書室里,放滿了弗洛伊德、柏拉圖、培根、斯賓諾莎、康德和叔本華等名家的上萬冊著作。
一個家庭有沒有書,孩子是不是經常能接觸到書,這與孩子是不是喜歡閱讀有著很大的關系。作為家長可以為孩子營造一種讀書的氛圍,比如在孩子的床頭,學習的桌面、茶幾,甚至是衛(wèi)生間等孩子經常活動的地方,有意多擺放一些適合孩子讀的書籍,讓孩子隨手就可以拿起一本書來讀。天長日久,孩子每天所見的都是書,隨意翻翻,慢慢就會對書籍產生興趣。
要想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家長就應該經常領孩子去書店或者圖書館,教給孩子買書或借書技能,讓孩子養(yǎng)成定期買書或借書的好習慣。書店、圖書館可以給孩子營造讀書的氛圍,可以讓孩子體驗 “竊讀”的滋味。經常光顧書店的家長一定看到過這樣的情景:許多孩子在書店里捧著書,他們有的站著,有的蹲著,有的索性坐在地上,他們讀書的姿勢各不同,讀書的樣子卻一樣專注。如果你的孩子經??吹竭@樣的場景,他一定會主動加入到讀書者的行列中去。讀書需要氛圍,讀書會被感染的。如果你是一個愛讀書的人,你的家人,你身邊的好朋友都會被你感染的。孩子如果從小在讀書的環(huán)境中生活,耳濡目染,你說他能不喜歡讀書嗎?
(四).家長要給孩子樹立閱讀的榜樣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熱愛讀書的家長才能培養(yǎng)出愛讀書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喜愛閱讀,懂得閱讀的方法,了解書籍的內容,這樣才能指導孩子閱讀,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帶動孩子喜歡閱讀。專家建議父母應盡可能多的和孩子在一起看書,給孩子樹立閱讀的榜樣。
家長要從孩子的認知特點出發(fā),積極幫助孩子選擇優(yōu)秀的圖書。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不同年齡的孩子閱讀能力有所差異,3歲以前的孩子大多愛看色彩艷麗、形象逼真的圖畫書;3~6歲的兒童愛看童話、幻想故事以及有關動物、日常生活的圖畫書;7~10歲的孩子愛看有一定情節(jié)的神話、童話及令人驚奇、富于冒險性的兒童圖書;10~13歲的孩子愛看富于幻想、探險、神秘色彩的圖書;14~16歲的孩子愛看推理及人物傳記類圖書。
0~12歲是形成孩子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關鍵階段。親子閱讀是現代社會提倡的一種非常好的閱讀方式,親子閱讀就是指父親或母親和孩子一起讀書,也可以由父親或母親讀書給孩子聽。教育專家認為,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讀文章給孩子聽,每天20分鐘,持之以恒。讀書時 ,可以讓孩子靠在自己的懷里,或著和孩子面對面,讓孩子沉浸在一種濃濃的親情之中,這不但會給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還會讓孩子喜歡上讀書。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在父母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漸漸地產生了。這樣不僅可以延長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增加孩子的識字量,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促進他們的情感發(fā)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他們讀書的興趣,從而使孩子自覺自愿地想去讀書。對于這一點,美國著名教育家吉姆認為,讀書給孩子聽的作用“僅次于擁抱”,在這樣的“擁抱”下,孩子的讀書興趣上來了,慢慢的,他們對讀書的態(tài)度就變成了“我要讀”。 在讀完一個故事后,家長與孩子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讀書的心得,家長還可以問孩子一些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問題,比如 讀完《時代廣場的蟋蟀》其中一個章節(jié)后,家長可以這樣問:“這一章主要講了誰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么?故事中什么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也可以問問某個詞是什么意思,孩子講不出來,家長就可以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給孩子聽,不一定非要遵照字典的解釋。當然如果家長自己回答起來很吃力,就可以借助字典,這可以培養(yǎng)孩子嚴謹求真的學習習慣。同時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提出問題。當孩子自己提出問題時,家長一定要認真、耐心地解答,不管什么樣的問題,家長切忌不要嘲諷孩子,多鼓勵多表揚,給孩子以信心。對于自己回答不上來的問題,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還可以自己去問問其他人。這樣堅持做下去,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同時,還可經常與孩子在一起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或具體內容復述出來,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討論。如果經常這樣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厚,同時孩子的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
(五).懸念調動法
家長讀書時盡可能聲情并茂,然后把懸念留給孩子。例如,讀《了不起的狐貍爸爸》時,家長只讀前面狐貍一家被困在洞里的部分,然后和孩子一起猜猜狐貍一家獲救了嗎?他們是怎么獲救的?你的表情可以夸張一些,好奇心會促使孩子自己讀下去。這本書不厚,畫多字少,孩子最多半天就可以看完。再比如讀《夏洛的網》時,你只需繪聲繪色地讀前面一部分,當你讀到弗恩救下威爾伯后孩子可能會問:“小豬威爾伯后來怎樣了?蜘蛛夏洛會想出什么辦法救威爾伯?”這時你可以賣賣關子吊吊孩子的胃口說:“明天再讀吧。”你也可以借故說:“我累了,你能給我讀上一段讓我也聽聽嗎?”這本書讀給孩子聽的話估計得一個星期,孩子自己讀的話最多用半天。好多故事都設置有懸念,懸而未決的情節(jié)促使孩子自己急切地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家長只需拋磚引玉,引領孩子慢慢地掙脫扶持,漸漸的孩子自己會自由地暢游于書海,尋求他的精神家園。
(六).故事梗概法
三年及以上的孩子識字量以超過2000,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家長先可以把故事的大意講給孩子聽,引導孩子進行閱讀。例如引導孩子閱讀《魯濱遜漂流記》《金銀島》《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愛的教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草房子》綠山墻的安妮》《窗邊的小豆豆》《人鴉》等書時,家長事先將故事的大致內容簡單地向孩子介紹,孩子聽了有趣,就會自己去讀書了。
(七).電視輔助法
社會上流行的電影電視劇往往會對孩子的閱讀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家長如果能抓住機會,因勢利導,趁機向孩子介紹相應的讀物,孩子閱讀的興趣會比較大。我們班讀完《夏洛的網》《草房子》后,我就讓學生在班里看同名電影,學生特別感興趣。再比如電視臺播出新《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后,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對孩子們也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他們常常討論劇情的發(fā)展。針對這種現象,家長可以適時推薦孩子讀少兒版的四大名著,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談談書中的人物,和孩子邊讀邊看,邊讀邊議,一家人其樂融融,收獲的不僅僅知識,還有親情?!?span>
(八).學以致用
閱讀是一種積累,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在平日的生活和學習中逐漸積累的。學了就要用,家長要鼓勵孩子說話或練筆時主動運用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時間長了,孩子會出口成章。另外,家長還要鼓勵孩子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愛養(yǎng)花,女兒告訴我書上說用淘米水澆花好,每次做米飯,我和女兒都會把淘米水留下來澆花。孩子讀了有關的地理讀物后,旅游時可以讓孩子設計旅行路線。2009年我們一家去內地探親,行程路線就是由女兒制定的。去年女兒中考完后去西安旅游,走之前我讓她看看有關兵馬俑的書,女兒看完書又在網上查看有關西安的資料,忙得不亦樂乎。女兒從西安回來后,興奮了好一陣,這兩次出游不僅激發(fā)了女兒的閱讀興趣,還增強了女兒的自信心。生活中這樣的機會很多,希望每個家長能和孩子通過課外閱讀互相影響。
最近我比較關注湖南臺播出的《變形記》,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那些問題少年大多都是初二、初三的學生,他們桀驁不馴,專門和父母對著干。家長實在沒有辦法管教了,只好求助媒體和心理咨詢師來改變孩子。由于錯過了最佳教育時機,家長和孩子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鋵嵏改父澄镆粯?,都是有“有效期”的。0-12歲的孩子,基本上還是在父母的庇護下,他們的生活還沒有被學業(yè)、社會所占領,屬于自己支配的時間很多,升入初中后作業(yè)繁多,讀書的時間相對于小時候少多了,高中孩子被作業(yè)壓得喘不過氣來,平時哪有時間看課外書?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正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也是孩子閱讀的黃金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就快到了。“過期”后,父母無論再怎么努力,也不會像小時候那么有效了。家長必須要在黃金期內幫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因為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孩子就到青春期了。將來你只有嘆息、搖頭的份。各位家長請珍惜你的“有效期”吧, 在 “有效期”還沒有失效的時候,盡一切努力抓緊時間學習家庭教育,抓緊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不要因為自己的無知影響了孩子的前程。我們只要努力,把有限的時間利用好,一切都還來得及。真心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利用好你的“有效期”,在“有效期”內和孩子一起在書的海洋里盡情暢游吧!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