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聽到兩位家長與孩子的對話。
第一位家長:
孩子:爸爸你不是說我要考到90分以上,就帶我去看電影嗎?看我今天考了90分。
爸爸:我是說90分以上,90分沒到90分以上,91分才叫90分以上。
第二位家長:
孩子:媽媽我們今天聽寫生字了,看我考了88分,你不要忘記······
媽媽:哦,那就給你買一個玩具吧,這是我們提前說好的,我沒忘。
這個時候我心里很欣慰也有點(diǎn)失落。欣慰的是,我從沒拿分?jǐn)?shù)和孩子談過條件,每次考試下來,我和孩子在一起討論的是考試內(nèi)容,特別是在試卷中沒有做出來的題目和做錯的內(nèi)容,而沒有把分?jǐn)?shù)放在第一位。失落的是,咱們作為家長真的只能看到孩子的分?jǐn)?shù)嗎?只能用分?jǐn)?shù)衡量孩子嗎?只能拿分?jǐn)?shù)討價還價嗎?只能考高分才能滿足孩子和家長談的條件嗎?
孩子的教育不能從小就給他灌輸‘只要你能考高分我就能拿金錢滿足你'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很多家長的做法,你想過沒有,這樣會給孩子一個怎樣心里?‘我只要考高分,我就有錢花,我就可以得到我想的東西,我就可以讓父母一次一次答應(yīng)我更高的要求,因?yàn)槲铱剂烁叻帧呛⒆訒w諒到我們作為父母的‘好意’了嗎?體諒父母工作的辛苦了嗎?反之,父母平日里教孩子的那些“爸爸媽媽掙錢很辛苦,你要學(xué)會體諒我們的辛苦”這句話還有多大的用處呢?
所以孩子平日里的攀比,是父母給孩子日復(fù)一日積累到孩子心里去的,等我們那天滿足不了孩子一次比一次高的條件時,我們還來得及補(bǔ)救嗎?
學(xué)習(xí)不是唯一的目的,分?jǐn)?shù)也不是唯一的標(biāo)準(zhǔn)。教育孩子的本質(zhì)不在于為孩子復(fù)制大人的人生,而是愿意溫柔堅(jiān)持地守候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人生。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