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們兩家一塊出去爬山,在路上談起孩子的特長來。
我說:“你這孩子拉小提琴,將來的路怕是越走越窄?!?/span>
夫婦倆還不服氣,一回去就向北京大學交響樂團咨詢。
我問:“你們學校的樂團里,最需要什么人?”
對方說:“我們現(xiàn)在比較缺的是大提琴手?!?/span>
“為什么?”
對方回答:“一來,拉大提琴需要個子高的人,個子矮的拉不了。二來呢?拉提琴還得從小抓起??墒牵筇崆倌敲创?,一般的小學生達不到拉它的那個高度。小孩子拉大提琴,就像小不點騎大象一樣,力度上不來,手指按琴弦還費勁。培養(yǎng)不到位,導致大提琴手斷檔了?!?/span>
我們于是跟那個女孩商量:“你的身高都1.69米了,還有拉小提琴的基礎,現(xiàn)在改拉大提琴,行不行?”
到了初三,女孩轉(zhuǎn)向大提琴。今年就以大提琴的藝術(shù)特長,考進了北京大學。要是拉小提琴,她就不具備那么明顯的優(yōu)勢了。
因此,在特長培養(yǎng)方面,家長們還需要避開三大誤區(qū)。
第一點,特長最好和孩子將來的發(fā)展對接起來,不能盲目。看見人家學得熱火朝天,咱們也跟跟風。學了干什么?有什么用?不知道。家長能不能再往前看一步?孩子學了這個樂器、畫畫、跳舞,能不能為他的將來做一個鋪墊,讓他在今后人生道路的關(guān)鍵時刻,走得平坦一點,輕松一點?小學離高考,看似遙遠,可一旦把小學這個時機錯過了,到了中學,孩子15、16歲手指就僵硬了,腿腳也不靈活,你再來選特長,就有點晚了。
女兒學中阮之前,還試過一段時間的二胡。
老師教了她一段,感覺女兒指法有點生硬,于是跟我說:“學二胡的人很多,高手如云,你孩子要是只把它作為一種愛好,我可以教她。如果你們想通過二胡走高考特長的路子,她一個初中生,才開始練,我沒法保證成功。”
聽老師這么一說,我才開始慎重地選擇了中阮。
第二點,特長的培養(yǎng)要精,不宜戰(zhàn)線太長。家長們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中國的達·芬奇,音樂、美術(shù)、哲學、科技樣樣精通;成為當代的曹雪芹,琴棋書畫無所不能。于是,他們就給孩子選擇太多的學習項目,有些孩子的特長甚至有四五種之多,休息時間都排滿了。長此以往,一是孩子身體吃不消,再一個,他的能力也上不來。
什么是特長?特長就是特別突出的本事或能力。你想讓他什么都會,最后是什么都不強;什么都懂,只能是什么都不精。當孩子的精力不濟、興趣銳減的時候,很可能過早地產(chǎn)生厭煩情緒,失去學習和生活的激情?!坝賱t不達”,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孩子能有一技之長,其他學科、其他方面:性格、毅力、心態(tài),能夠健康、陽光、全面地發(fā)展,已經(jīng)是很不錯了。
第三點,特長要長足發(fā)展,最好找一個比較專業(yè)的老師,不可隨意。如果你只是單純讓孩子粗通點吹拉彈唱,參加普通的業(yè)余培訓班就行了。但是你要看準了,讓孩子走特長之路,起點一定要高。中國古話說得好:“學其上者得其中,學其中者得其下?!睂W藝就要拜高明的師傅。否則,藝術(shù)上一旦形成了壞習慣,改起來可比一張白紙困難多了,成材率也大大降低。
女兒學中阮,我剛開始就沒有準備充分,找了一個北大的學生來教她。等到后來,中國音樂學院的教授再來糾正她的一些不規(guī)范動作時,可就費了大勁了。所以,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一開始就要找專業(yè)水準比較高的老師,把基礎打好,為將來奠定一個好前程。
http://www.wangjinzhan.com/show/92.html【曉巖轉(zhuǎn)】
相鄰博客
- 對付孩子學習的五種對策的誤區(qū) [2012-03-12 09:19:25]
- 爸媽愛攀比 “別家孩子”成宿敵 [2012-03-12 09:23:07]
- 家庭教育須回歸“嚴父慈母” [2012-03-12 09:24:46]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