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林林一提起媽媽,就一肚子的不滿:“媽媽太嘮叨了,一件事老是重復幾次,什么事都不放心。我和同學出去玩,她能交代好幾遍,什么不要跟別人說話,路上要小心,晚上一定早點回來,煩都煩死了,好象我還是三歲小孩子似的?!眹Z叨似乎是母親的天性,但嘮叨過度也會適得其反,像林林這樣產(chǎn)生敵對情緒。
資深心理咨詢師林紫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愛嘮叨一般源于內(nèi)心的不安全感,總覺得事事不放心,擔心自己沒交代到,孩子就會出狀況。尤其是有完美主義情結的人,一般有強迫型人格傾向,對細節(jié)要求比較高,控制欲也比較強,不會正向地表達自己的需要,而是通過抱怨表達自己的擔心。有時候,媽媽之所以愛嘮叨,是因為她對自己目前的現(xiàn)狀沒有行動力來加以支持和改善,所以轉向強迫性的口頭語言來重復自己的不滿。另外,嘮叨有時也可能是夫妻關系不良的一種反應。媽媽無意中將婚姻關系里的負面情緒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對孩子過多關注,總是以一種挑剔的眼光看他們。
孩子如果長久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后也會容易重復母親的這種模式,或者形成被動攻擊的不健康防御方式。時時覺得自己不安全,很焦慮,內(nèi)心總是有種莫名的恐懼感,總覺得有不好的事情要發(fā)生。另外,會對現(xiàn)實產(chǎn)生無力感,覺得自己什么事都由媽媽操心,和自己無關,無法擔當自我責任。其次,過分嘮叨最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孩子往往會反其道而行之,親子關系容易疏離。媽媽覺得這樣是愛,孩子卻不這么認為。而且成年后孩子如果遇到各種不良情緒,也不愿跟母親訴說,一方面怕引來母親的嘮叨、抱怨和指責,另一方面認為跟誰說都沒用,內(nèi)心產(chǎn)生無助感。
對于這類媽媽,林紫建議要適當放松,增強內(nèi)心接納和包容的能力,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就事論事,不要把一件小事泛化,擴展到其他的種種事情上。其次,這類媽媽要學會多用“我……”的表達,而不是指責孩子“你總是……”,比如說“看到你這么做,我覺得……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表達有助于增強孩子的自我責任感。因為夫妻關系不良而經(jīng)常愛嘮叨的媽媽,要學會改善夫妻關系,不要把壞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要多聽少說,培養(yǎng)自己多元化的溝通途徑,比如說可以培養(yǎng)一些自己的愛好,或是經(jīng)常和好友溝通,釋放一下自己的不良情緒。如果你發(fā)現(xiàn)一件事已經(jīng)重復講了兩三遍,要在腦子里叫“?!保缓笙胂?,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來制止自己的這種嘮叨呢?
http://www.wangjinzhan.com/show/5805.html【曉巖轉】
相鄰博客
- 中國父母家庭教育的三個悲哀 [2012-04-19 17:26:03]
- 別說孩子“呆傻笨壞” [2012-04-19 17:27:14]
- 五種不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2012-04-19 17:29:43]
- 可以毀掉孩子一生的種種教育方法 [2012-04-19 17:30:49]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