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案例(作業(yè))
利用所學家庭教育指導知識,分析林先生教子失敗原因。
林先生的兒子今年念小學三年級,應該算是個聰明的孩子,因為他幾乎不怎么聽課、也不愛做作業(yè),輕輕松松也能考班上前幾名;林先生說,兒子從幼兒園開始就不誠實。一開始,林先生通過“家校聯系本”加強管理,可上小學之后,“家校聯系本”的辦法失效了,用林先生的話來說,小學老師每天對著五六十個學生,哪里有空為一個孩子費這么多心思。監(jiān)管失去效力,兒子就越發(fā)自由自在了。每天回家都說老師沒有布置作業(yè),逼急了就說自己忘記了。
“沒有證據是不可以冤枉小孩的哦”
除了不愛做作業(yè),兒子還特別喜歡看電視,在看電視這件事上,林先生和兒子的關系簡直可以用“貓和老鼠”來形容。平時兒子放學早,到家后就開始看電視,但又總能在父母到家前把現場收拾得整整齊齊,裝出一副在念書的樣子來。林先生察覺到了這一點,質問兒子為什么不先做作業(yè)又偷看電視,兒子總是很無辜地否認,問急了兒子就反問:“你說我看電視,那證據呢?沒有證據大人是不可以冤枉小孩的哦!”林先生被反問得啞口無言。從此以后,他開始煞費苦心地搜集兒子的撒謊證據:比如前一天晚上故意將電視音量調在數字8上,如果第二天發(fā)現數字音量變了,就說明兒子開過電視;或者回家后用手摸電視后蓋,如果覺得比較熱,說明電視剛才是開著的。只有當林先生拿出確鑿的證據來,兒子才會承認自己放學后的確在看電視。
林先生也曾與兒子的老師溝通過,但老師認為兒子已經無可救藥,改不了了。林先生說,現在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懼,甚至不敢去面對兒子撒謊這個現實,他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失敗,但又不知道究竟在哪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出了問題。其實兒子在學習方面挺有天賦,可就是愛撒謊,放學后總是磨磨蹭蹭不先做作業(yè),一會玩玩具、一會看動畫片,催他先完成作業(yè)再玩,兒子立刻就會編造出一個理由來,比如今天老師生病了,沒有來上課;或者忘記作業(yè)布置了哪幾道題等等,弄得家長一籌莫展。
分析:
1、林先生的兒子為了不做作業(yè),找出各種理由搪塞甚至撒謊,說明他對做作業(yè)不感興趣。
2、孩子喜歡看電視,而父母又禁止看,為了滿足自己的喜好又不被父母責罰,僥幸心理使孩子以為說謊能把事情瞞住。
3、父母處理方法太簡單,“貓和老鼠”是對立的關系,孩子出現問題,父母非打即罵,孩子當然不敢說出實話。
4、父母在孩子第一次撒謊時,就應該適時引導、制止,否則孩子經常撒謊而不被父母察覺,就反復強化了這一不良習慣。
建議:
1、父母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孩子的能力,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這就要父母蹲下身來,和孩子平等交流,做孩子的朋友,不要總是在學習上命令、生活上直接安排、出現問題了責罵甚至棍棒伺候,這樣永遠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不了解孩子又怎么知道從哪里入手去解決問題呢?
2、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以及做作業(yè)的自覺性。與孩子一起商量制訂每天的學習計劃,包括完成家庭作業(yè)的時間安排、看電視和讀課外書以及游戲的時間安排等,逐步讓孩子養(yǎng)成每天按時完成家庭作業(yè)的習慣。同時,針對完成情況制定出獎懲措施。注意獎懲措施實施細節(jié)要同孩子商量,確定之后要嚴格執(zhí)行?!把员匦?,行必果”。對于孩子在作業(yè)上的點滴進步,一定要適時地稱贊、鼓勵。另外,家長注意不要在學校作業(yè)之外額外補充作業(yè),這會使孩子對作業(yè)產生反感。
3、家長要與學校老師多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及作業(yè)內容,配合老師督促孩子,不要制造讓孩子撒謊的機會。當孩子知道總是很難騙過家長,他就沒法撒謊了。家長要注意傾聽,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孩子。十歲以后的孩子已經有了明確的自我意識,當孩子出現不良傾向時,家長要及時引導糾正,但不宜以命令的口吻、粗暴的方式來處理,否則,無論家長的建議是對是錯,孩子都會有抵觸情緒。
4、對于看電視的問題,建議在制定學習計劃時,把看電視做為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獎勵,當然要控制時間,孩子和家長共同監(jiān)督。當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后,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看電視的時間,同時使孩子感受到家長的信任。另外,家長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多方面的愛好,比如下圍棋、課外閱讀等;也可以豐富孩子課外的生活內容,比如讓孩子負責養(yǎng)適合家養(yǎng)的小動物,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以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和責任心,這些活動也能分散孩子對電視的專注度。
5、孩子的學習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強,父母平時在誠實、誠信方面要做好榜樣示范。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隨口承諾,敷衍孩子,要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這樣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同時這對孩子做人行事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不講誠信,又如何讓孩子不撒謊呢?所以,言教不如身教,家長以身作則是對孩子最好的正向引導。
勞倫斯先生的名言:“哪怕再頑劣的孩子都有名譽心;所以,要想他朝誠實、進取的人生發(fā)展,父母要盡可能地激發(fā)孩子的名譽心,讓他有機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光榮、感到自豪。這是所有孩子向善而行的根基?!?span>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