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專家在研究兒童行為問題時,認為嬰兒的行為問題往往會延續(xù)到整個兒童時期,因此絕不能忽略了嬰兒的哭鬧等行為問題。當然這些問題不是必然會延續(xù)到整個兒童時期,而兒童時期有行為問題也不是必然會發(fā)展成問題少年,但我們作父母的若疏忽這一點,這種危險的確是存在的。這項研究最具價值之處在于,孩子的誕生不僅給我們帶來許多快樂和滿足,更重要的是給我們帶來了重大的責任與義務,而這個責任與義務是從嬰兒期便開始了,開始得越早,其成功的機會也越大。
就像另一些權(quán)威的研究及我們的經(jīng)驗所表明,嬰兒期與兒童期的行為問題不是天生的,是完全可以糾正的,而問題在于對孩子的愛往往使父母忽略了科學教育孩子的責任,以至于一些行為問題積重難返,最終對孩子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為嚴重的后果。在教育孩子時有一個重要的立足點要明確,孩子在心理、行為、學業(yè)等方面的健康成長,使孩子有個好前途,是我們最重要的責任與義務。當孩子在行為上有些某種偏差時,常有孩子的長輩這樣認為,孩子還小,大了就好了,從而忽略了自己的責任與義務,而無辜的孩子卻正在錯失自己成才的機會。一方面專家指出,八歲以上的孩子對行為錯誤的心理治療有明顯的抗拒,另一方面,有的孩子十多歲了,父母與祖父母對孩子的行為錯誤還是不以為然,“還小呢”,從而繼續(xù)縱容孩子的錯誤行為,長輩的這種疏忽是很讓人驚心的,而對孩子前途發(fā)展的損害也自然是可以預見的了。
若說要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在孩子八歲以后就會增加難度,而孩子的學業(yè)在八年級開始不及時采取措施,也會有難以恢復的危險。更令人擔憂的是,孩子的學業(yè)問題很多時候與行為問題是錯綜復雜的混合在一起的,面對這些問題,即便是最有經(jīng)驗的老師和教育家也會感到棘手。教學與教育從來就不是孤立的書本教育,同樣的教學為什么在不同的學生身上有不同的效果,原因即在于此。
學業(yè)的問題與行為問題一樣,家長有責任不讓自己的孩子發(fā)展到十分嚴重的階段,以至于積重難返,到時候即使盡全力、盡全心也難以得到全面恢復,作為父母必須有這個責任與警覺,因為這些疏忽所產(chǎn)生的后果,將伴隨孩子一生。絕對不能用金錢衡量,即使用金錢衡量,一個成功的醫(yī)生、律師、行政人員,與一個普通職員的差距年薪以五萬計算,一生之差何止百萬,這就是為什么我要提出這樣的問題。家長、老師的責任與義務是創(chuàng)造最好的環(huán)境,作出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在學業(yè)、心理、行為等方面作出最好的發(fā)展,孩子能在十年級學完十二年級課程,就讓他學完,一天也不要拖,對于孩子的超前、出類拔萃是我們歡喜的,擔心是完全多余的。
而當自己的孩子在學業(yè)與行為上已經(jīng)存在或大或小的問題時,我們更不能忽略,一天也不能耽擱,早一天便多一分機會,因為學業(yè)、心理、行為等問題的產(chǎn)生有一個過程,而要解決也需要一個過程,由于父母與孩子的親情,有一些問題的嚴重性也難以正確與客觀地認識到。
有一個億萬富翁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從沒想過要成為億萬富翁,只是努力工作,永不停歇地進取,抓住每一個機會,這事(成為億萬富翁)就這樣發(fā)生了?!睂⒆拥膶W業(yè)也是這樣,從學齡前數(shù)數(shù)開始,分數(shù)、小數(shù)、邏輯、系統(tǒng)思維的訓練等等,扎扎實實地在學業(yè)上進步、領先,考取名牌大學,這以后發(fā)生什么自然可以預料,若孩子學習有了問題,父母不加重視“還小呢,也不算差”,那真會從過得去的成績變得一般,最后變得過不去,而這時候,孩子也感到力不從心,灰心喪氣,對這樣的孩子來說,這以后會發(fā)生什么真是難以預料的,孩子可能不會責備父母教育不當,而我們作為家長自然能認識到,這都是我們的過失,后悔當初沒有盡心,對孩子的歉疚也就常伴于心揮之不去了。
http://www.cnkang.com/myjk/bb/yeqi/yexl/200609/42057.html【曉巖轉(zhuǎn)】
相鄰博客
- 讓孩子在獨立中成長 [2012-05-14 12:11:11]
- 心理健康離不開母愛 [2012-05-14 12:12:13]
- 人格從小重培養(yǎng) 寶寶長大更健康 [2012-05-14 12:14:10]
- 孩子吃手指的心理原因 [2012-05-14 12:15:36]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