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敢去競爭的人,他的人生通常是不會成功的。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適時地鼓勵孩子勇敢地去參與競爭。
競爭是孩子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的競爭意識是與生俱來的,最初的競爭性語言便是“我,是我的”“我的最大……”上了小學以后,他們經常構思一些有原則、有組織、有勝利者和失敗者、有競爭性的活動。這些活動會激勵孩子自覺地去努力,進而顯示自己比同伴更為優(yōu)秀。更多的競爭則是在班級中展開的,例如學習、體育運動、交友等??梢哉f,競爭如影隨形,時刻存在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
提高孩子的競爭力,首先就要抓住培養(yǎng)的最佳時期。心理學研究證實,6-12歲是孩子自我意識最明顯的時期,這期間孩子對各種競爭的結果特別敏感。那么在此期間,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積極地參與集體活動,激發(fā)孩子參與競爭的熱情和動力。競爭可以讓孩子不斷提高自己、超越自己。事實上,對于很多孩子來說,在班級中、運動場上,參與到競爭性的活動之中比獲勝更為重要。所以說,只有良性的、有益的競爭,才能促進孩子不斷前進。他就像一個強有力地推動器,推動孩子在學業(yè)上有更好的表現(xiàn),取得更大的成績,促使孩子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使日常活動更為豐富多彩。
讓孩子積極參與競爭是對的,但是不應該把“第一”當成競爭的唯一目的,而更應該注重孩子在參與過程中培養(yǎng)的良好品質,如遇事冷靜、沉著、性格開朗等。這些個性品質比“第一”重要得多。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能力,就要讓孩子明白只有與嫉妒告別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最后競爭的勝利,取得優(yōu)秀業(yè)績。妒嫉心理是人與人相處,人與人競爭中存在的一種陰暗心理。對孩子來說,危害性很大。
現(xiàn)在的孩子在競爭道德認識方面常存在許多問題:認為競爭不需要講道德;講到取勝,就認為要抑制他人,致使他人失敗;講到友誼,就認為不要競爭;要么好,就好到極點,不知在總體好中也可以有些不好的東西;要么不好,就壞得一無是處,不知在總體壞中也可能有些積極的因素。因此,我們在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的同時,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美德。
讓我們都行動起來,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競爭活動,讓孩子體驗合作在競爭中的作用,從而讓孩子學會與人競爭、與人合作。
來源:http://hi.baidu.com/qcz5888/blog/item/0cbe3add8aa8d9df8d102918.html【曉巖轉】
相鄰博客
- 孩子的成長教育談幾點 [2012-05-29 14:32:20]
- 家長手冊:逆向思維讓孩子聰明翻倍 [2012-05-29 14:33:29]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