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讓孩子自己做事情做得越多,他就越有成就感,能力也就越強。那么,等他下次遇到挫折的時候,受挫的程度就會減弱一些,內(nèi)心承受能力就會增強一些。” “挫折教育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復能力,是否有無所畏懼的自信心。其實,挫折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尋找幸福的能力,這樣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處之,永遠樂觀?!边@句話,寫得真好,現(xiàn)在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六個大人帶一個孩子,很多時候,無意之中,就剝奪了孩子動手的能力,可能當我們自己這么做的時候,自己都沒有查覺到,以為,讓孩子少做事,就能少受挫折,這樣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其實不然,孩子動手能力差,在家里,有家人當保護傘,可是出去與外界接觸,卻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都做不了,這時,可能孩子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很大的打擊。不過,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越是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長大后的生活應變能力就會越差,從小無微不至的呵護,反倒可能成為未來的隱患。
今年春天,都是我給孩子洗臉,到了夏天,我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動手能力,就開始讓他慢慢的自己洗臉,一開始會擔心他沒有洗干凈,后來想想,就算沒有洗干凈又怎么樣呢,也不會怎么樣,那就這樣吧。我還教孩子一個辦法,洗完臉,自己去照下鏡子,看看臉洗干凈沒有,如果沒有洗干凈,就繼續(xù)洗,如果洗干凈了,就把洗臉水倒了,把盆收好。當我獎勵孩子一個重重的章(用大拇指按著孩子的腦門上,并同時說,你真棒,你會自己洗臉了,你長大了)孩子聽到我這樣說,他突然就很高興的說,是呀,我真的長大了,我會自己洗臉了,我明顯感覺到孩子增加了一份自份。
又是某一天,我突然想到,既然孩子可以自己洗臉,那他也可以自己洗屁股,洗腳,想到這里,我立刻就開始實施行動。后來寶貝也學會了自己洗屁股,洗腳。每天,我就打一盆水,把洗臉,洗屁股的毛巾給他準備好,并讓他脫衣服開始洗澡,我就去床上等著他,當然也不會忘記提醒他:講故事的時間是由你決定的,如果你洗得快,我們就可以多講一會,你洗得慢,我們就少講一會。我先去床上等著你了哦。哈哈,從此,不用再給孩子洗澡,我有時間看書了。
等孩子學會洗屁股,我也感覺到,他自己的自信又增加了一點點。我擁有了更多的時間,他又增加自信了,真是一舉兩得。真好。
“當孩子犯錯時,理解孩子,比指責孩子更能讓孩子接受并改正錯誤?!?br />
昨天,我和孩子在講花園寶寶的故事,拿了兩本,我們手上拿著一本,另外一本,孩子非得放在他的右邊,我勸說了兩句,他還是不愿意,我想,那好吧,你就放吧,結(jié)果,當他放的時候,從床的縫隙里掉了進去,他一下子嚇傻了,臉色馬上沉下來,嘴里,發(fā)出嘆氣的聲音,我感覺到,他此刻很自責,他一定很難受,再一看,他的眼淚以經(jīng)在眼睛里打轉(zhuǎn),馬上就要出來了,我很想告訴孩子,我說不能放那,你非要放,結(jié)果掉進去了吧,可是后來想到,我處理覺醒狀態(tài),這種話,說出來,只能讓孩子更加難受,自責,所以,我一把摟過孩子,告訴他,寶貝,沒事啊,我小時候,也和你一樣,把書掉進床縫里了。寶貝又問,那你媽媽怎么說的,我告訴他,我媽媽說沒事,因為我媽媽小時候也掉進去過。哈哈,我又接著說,掉進去,咱們再重新拿一本就好了,掉進去的那本,咱們明天,把他撿出來就行了。但是記住,下次要放這里,要不然,又會掉進去的。 我想他肯定不知道把書放在那里會掉進去,如果知道,他一定不會放。寶貝聽到我這么說,皺著的眉頭松開了,眼淚也沒有流出來。我感覺,他以經(jīng)由陰轉(zhuǎn)睛了,于是,我們繼續(xù)講故事。今年春天,都是我給孩子洗臉,到了夏天,我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動手能力,就開始讓他慢慢的自己洗臉,一開始會擔心他沒有洗干凈,后來想想,就算沒有洗干凈又怎么樣呢,也不會怎么樣,那就這樣吧。我還教孩子一個辦法,洗完臉,自己去照下鏡子,看看臉洗干凈沒有,如果沒有洗干凈,就繼續(xù)洗,如果洗干凈了,就把洗臉水倒了,把盆收好。當我獎勵孩子一個重重的章(用大拇指按著孩子的腦門上,并同時說,你真棒,你會自己洗臉了,你長大了)孩子聽到我這樣說,他突然就很高興的說,是呀,我真的長大了,我會自己洗臉了,我明顯感覺到孩子增加了一份自份。
又是某一天,我突然想到,既然孩子可以自己洗臉,那他也可以自己洗屁股,洗腳,想到這里,我立刻就開始實施行動。后來寶貝也學會了自己洗屁股,洗腳。每天,我就打一盆水,把洗臉,洗屁股的毛巾給他準備好,并讓他脫衣服開始洗澡,我就去床上等著他,當然也不會忘記提醒他:講故事的時間是由你決定的,如果你洗得快,我們就可以多講一會,你洗得慢,我們就少講一會。我先去床上等著你了哦。哈哈,從此,不用再給孩子洗澡,我有時間看書了。
等孩子學會洗屁股,我也感覺到,他自己的自信又增加了一點點。我擁有了更多的時間,他又增加自信了,真是一舉兩得。真好。
“當孩子犯錯時,理解孩子,比指責孩子更能讓孩子接受并改正錯誤?!?br />
當孩子犯了錯的時候,他們本身就知道自己錯了,會很難過,很自責,如果這時候,父母再去責怪孩子了,孩子會更自責,感覺沒有人理解他,(當我犯錯的時候,我特別希望身邊的人可以理解我,而不是去指責我,我想,孩子和我們的感受也是一樣的。)他犯錯,他也不愿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只是孩子還不能像我們大人能預料到很多事情的后果,雖然我們不能去責怪孩子,但是事情發(fā)生了,我們要去引導孩子,當下次再有同樣的事情發(fā)生,我們應該怎么辦,不至于下次還發(fā)生同樣的事情。這樣,孩子既感到大人對他的理解,又能成長。保證同樣的錯誤只犯一次。
1
寫得好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