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天才來自教育
牛津大學的數(shù)學博士露絲·勞倫斯今年才18歲,卻已在美國著名大學哈
佛任教一年了。 1990 年9 月起,露絲放下講師的工作,成為哈佛大學的初
級研究員。目前,哈佛只在24個人具有這個身份,數(shù)學系更是數(shù)年才有一個
名額進入這個行列,誰進入這個行列誰就等于被確定會成為哈佛的教授。
倫敦一家報紙介紹露絲時用的標題是:“她是真正的天才”。露絲反對
這種提法,她認為自己并沒有什么獨特的地方,而在從事研究工作時,一樣
要努力集中精神。
事實正是這樣,天才來自勤奮,來自教育。
露絲的父親哈利在年輕時只當過一年初中教員,但他對教育方法卻有自
己獨特的主張。他認為學校把各種孩子聚集在一起,結果每個人都失去個性;
努力發(fā)展自己的所長反而被輕視。因此,他決定不讓長女上學,自己承擔起
教育女兒的重擔。
哈利給孩子制定教育計劃,從4歲便開始指導露絲讀書。內(nèi)容有詩歌、
音樂、歷史、自然等。孩子5歲時,哈利辭了工作,把家務事交給妻子,自
己全力以赴指導女兒學習數(shù)學。
在教育方法上,哈利也與眾不同,他不用課本教數(shù)學,讓女兒在解題的
實踐中去學習,解題的目的也不在于熟練某個學過的數(shù)學技巧,而在激發(fā)其
思考出新技巧,新的解題方法,哈利只在必要時暗示一下,每天父女二人對
坐讀書兩小時,其它時間用來交談、散步、寫作。哈利始終堅持循循善誘、
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而且想辦法讓孩子保持好奇心,他認為孩子若是得到成
年人敷衍的答案,以后就失去發(fā)問的興趣了,這等于扼殺了孩子的求知欲。
這套教育法實施5年后,露絲于10歲時考上了大學。在這5年里,露絲
演算的數(shù)學題,全按日期順序記在電腦報表紙背面,厚達400頁。
露絲的妹妹列貝卡,也是在“哈利式數(shù)學法”下長大的。她8歲時便具
有一般16歲的人才具有的數(shù)學程度,但她志在成為鋼琴家。目前就讀美國一
家音樂學校。
我們每個家長不可能都辭了工作去專門教育自己的孩子,這個故事不是
在強調(diào)這點,而是說明“早期教育”和“教學方法”的重要。我們許多家長
把教學的責任完全推給學校,學齡前很少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教育,這是一種
家長的“失職”。
28.童星的成長
好萊塢電影史上男女童星涌現(xiàn)不少,但象秀蘭·鄧波兒那樣出類拔萃、
獲得全球聲譽的卻只有一個。 1935 年2 月27 日,當秀蘭才7 歲時,她就
榮獲了奧斯卡特別獎。1977年,美國兒童影片公司又授予她終身成就獎,以
表彰她對電影事業(yè)的杰出貢獻。 1988 年1 月,她再次獲第五屆美國電影獎
的榮譽獎。
這位長著兩個小酒窩、帶著美麗天真的笑容、能歌善舞的童星,她主演
的電影風糜全球。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她的銀幕形象,使得全世界的青年男子
為之傾倒,連戰(zhàn)死的德國士兵衣袋里都裝有她的像片。就是這個秀蘭,息影
后又步入政壇。 1969 年她被尼克松總統(tǒng)指派為美國駐聯(lián)合國代表,她工作
成績卓著,在為籌備1972年于斯德哥爾摩召開的環(huán)境會議上,由于她對情況
了解透徹,與人協(xié)商問題時態(tài)度平易友善,為人們普遍贊賞。因而被聯(lián)合國
評為1972年度杰出婦女而得到考文垂杯。
在秀蘭·鄧波兒成為童星時,有輿論說她是神童和天才。心理學家對她
進行了測試,證明她的確聰明過人,但并非奇才。事實上,秀蘭的成功,與
她早期的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
秀蘭出生在1928年4月23日,她的父親是一個銀行職員,母親在家操
持家務,兩個哥哥,一個12歲,一個8歲,秀蘭的家,與當時千萬個美國普
通家庭一樣,受到經(jīng)濟衰退的沖擊,經(jīng)濟拮據(jù),全靠母親精打細算,才勉強
度日。
秀蘭的母親年輕時向往銀幕生活,但未能如愿。她于是把全部希望都寄
托在女兒身上了,鄧波兒太太曾說:“早在她出世前,我就盡量多欣賞音樂、
藝術、多欣賞自然景色,期望給未出世的小生命美的熏陶。也許胎教對造就
今天的秀蘭確有影響?!毙闾m出生以后,鄧波兒太太悉心照料愛女,她為秀
蘭的起居、膳食、鍛煉都制定了周密的計劃,在拮據(jù)的家庭預算中擠出錢來,
保證秀蘭成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鄧波兒太太干家務活時嘴里哼著歌曲或開著
收音機,秀蘭跟在媽媽身后轉,聽著音樂就手舞足蹈,有時還邁出一些有趣
的舞步。為了促進秀蘭的智力發(fā)展,母女倆人利用吃飯時玩文字和算術游戲。
秀蘭3歲時,鄧波兒全家省吃儉用出一筆學費,將她送進舞蹈學校。秀蘭在
學校仔細聽講,認真模仿。鄧波兒太太把全部時間都獻給了女兒,她為女兒
安排全部日程。拍新片時,每晚都要教她念第二天的臺詞、教她合適的速度、
手勢和語調(diào)。
秀蘭4歲開始拍片,收入越來越高,30年代初期,當美國經(jīng)濟處于大衰
退時,秀蘭的年收入高達50萬美元。但鄧波兒太太對女兒要求十分嚴格,每
周只給她4美元25美分的零用錢。拍片時,鄧波兒太太更是一位嚴格的、受
人尊敬的紀律執(zhí)行者。秀蘭7歲時獲得奧斯卡特別獎時,每天收到5000封影
迷的來信,面對榮譽、金錢、歡呼和鮮花,鄧波兒太太和導演們合作,為使
秀蘭保持純樸、天真的童稚心靈,規(guī)定不許任何人當面稱贊秀蘭,更不允許
在秀蘭面前出口污言穢語。事實證明,家庭早期教育對孩子成長是多么重要。
29.“鐳的母親”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公元1867年——1934年)波蘭著名的科學家,由于她發(fā)現(xiàn)
了鐳,被譽為“鐳的母親”。居里夫人將畢生精力獻給了鐳的研究,曾兩次
榮獲諾貝爾科學獎。
居里夫人埋頭科學研究,很遲才結婚。 30 歲才生下第一個孩子,取名
叫綺瑞娜·居里(公元1897年—1956年)。居里夫婦視孩子如掌上明珠,
疼愛地叫她:“我的小皇后?!本永锓蛉藢Α靶』屎蟆标P心備致,在百忙中
每天都要抽出時間來照顧女兒。她象觀察鐳那樣細心地觀察女兒的生長發(fā)
育,每天記日記,記下女兒的體重、飲食及乳齒的生長情況,以及智力的成
長情況。這里摘錄幾篇日記:
1898年7月21日,綺瑞娜會用手勢“道謝”..會爬,會自己站起來..
1898年8月15日記著:綺瑞娜長了第七顆牙齒,在下面左邊。不用人
扶,她可以站半分鐘。她同貓玩,大喊著追它。她不怕生人了,她常唱歌?!?/span>
居里夫人除了記日記,每天晚上,從實驗室回家,無論多么累,她總是
親自給女兒洗澡,陪女兒睡覺,守在小床邊,直到女兒睡著發(fā)出輕微的呼吸
聲,她才離去。
居里夫人愛孩子,但決不溺愛嬌慣。待孩子稍大一點,她便開始有計劃
地培養(yǎng)教育孩子。居里夫人規(guī)定,綺瑞娜每天在家里做一小時的功課,還要
學習園藝、烹調(diào)和縫紉。
居里夫人是位細心的母親,當她在對女兒進行一般性教育時,她觀察到
大女兒對數(shù)學有特別的興趣,而且顯露出一定的天賦。居里夫人馬上加強了
對女兒這方面的訓練。
為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居里夫人與幾位科學家朋友商量出一個計
劃,讓孩子們集中在一起,由這幾位科學家分別講授各門自然科學。這個計
劃沒有堅持很久,但孩子們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以后的學習十分有益。
居里夫人不僅注意開發(fā)女兒的智力,更注意女兒性格和品質(zhì)的培養(yǎng)。綺
瑞娜和妹妹艾芙小時候膽子都很小,比如有一次大雷雨的晚上,居里夫人看
見女兒們用被子蒙住頭,她便對女兒講解雷鳴閃電的原理,并說明,一個人
具有勇敢精神的重要意義。為了培養(yǎng)孩子勇敢,不畏艱難險阻的品格,居里
夫人待孩子稍大一點,便經(jīng)常帶她們?nèi)ゴ笞匀诲憻挘幸淮文概蓑T自行
車回到祖國波蘭,這對孩子意志是一個鍛煉,同時又是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
居里夫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擁有一公分鐳,價值100 萬金法郎。丈
夫去逝得早,如果將這筆財產(chǎn)存入銀行,孤兒寡母,一生榮華富貴,享用不
盡。但居里夫人認為,人生的意義不在享樂,而是要不虛度年華,為人類多
作貢獻。她說:“鐳是一種原素,它屬于全世界,任何人不該拿它發(fā)財致富,
享受榮華富貴?!彼龥Q定將這一公分鐳獻出來作科學實驗,把獎金獻給祖國,
建立一個科學實驗室。她自己和女兒始終過著儉樸的生活。
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綺瑞娜勇攀科學高峰,48 歲時便因發(fā)現(xiàn)了“誘導”
發(fā)射性而登上了諾貝爾領獎臺。至此,居里一家已三次登上諾貝爾領獎臺,
這在科學家中是少見的。小女兒也不甘落后,在媽媽教育下改掉了講究衣著
的缺點,努力學習,寫出了《居里夫人》一書。
居里夫人的女兒后來回憶說:“有幾件事永遠印在我們的心上了,對于
工作的愛好,不熱衷于錢財,以及喜歡獨立的本能,這種本能使我們兩個都
相信,我們在任何環(huán)境之下,都應該知道如何處理一切,不倚仗別人幫助。”
30.企業(yè)家教子有效
印尼的草藥廠據(jù)1986 年統(tǒng)計,有350 家,其中最大的有7 家,雄雞牌草
藥廠排名第三。這個廠是華人潘宗觀于1920 年創(chuàng)建的,而今擔任公司總經(jīng)理
的是他的第三代傳人潘國強。
潘國強生于1949 年,少年時在印尼的三主壟上中小學。小時父親對他要
求十分嚴格,從不多給零花錢,兒子問爸爸:“你做什么工作?”當父親的
總是回答說:“普通職員。”潘國強4 歲時迷上了音樂和繪畫,父親雖然很
富有,但兒子還是只能用盤子和桶作樂器,長大一些,父親才給他買了一架
鋼琴。
潘國強1967 年至1975 年在西德深造時,仍不知父親是位大企業(yè)家,因
此,從不敢向父親多要錢,靠自己半工半讀解決部分生活費用。在上學期間,
潘國強當過車工、水泥工、售票員和音樂教師。半工半讀的艱苦生活教育了
他,使他懂得了自食其力的重要意義,養(yǎng)成了勤奮、節(jié)儉和謙虛好學的好品
德。他后來曾對人說過:“如果我當時知道父親很有錢,我決不會在西德那
樣辛勤工作,我還可能成為一個很驕做的人?!?/span>
潘國強的父親不僅在經(jīng)濟上從嚴要求,在對兒子能力的培養(yǎng)上,也傾注
了很大心血。潘國強上中學時,父親憂注意培養(yǎng)他管理企業(yè)的能力,因此,
他在留學歸來后就能繼承父親的事業(yè)。
潘國強當了總經(jīng)理以后,積極開拓新產(chǎn)品,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和信譽,擴大
國內(nèi)市場,積汲參加在澳大利亞、瑞士、西德以及東南業(yè)各國舉行的印尼草
藥展銷會,致使雄雞牌草藥多次獲國際比賽優(yōu)質(zhì)獎,從而打開了在國外的銷
路,產(chǎn)品暢銷全球。
一個企業(yè)家要想成功,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zhì),而這些素質(zhì)是從小培養(yǎng)起
來的。潘國強的父親教育孩子從小學要艱苦奮斗,自立更生,不躺在父親的
財富上坐享其成,養(yǎng)成好逸惡勞的惡習。否則長大了不但不能發(fā)展父親的事
業(yè),恐怕還會變成一個敗家子,潘家的事業(yè)就此斷送其子手中也未可知。
我們培養(yǎng)的是革命事業(yè)接班人,創(chuàng)的是國家大業(yè),守的是人民財富,更
需要具有勤奮、節(jié)約、好學、開拓好品質(zhì)的企業(yè)家。這就需要家長從小加強
對孩子這方面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相鄰博客
- 第六十五講:孩子們對父母的看法 [2007-03-09 12:22:00]
- 第六十七講:家教名事(四) [2007-03-09 16:37:00]
- 第六十八講:家教名典(一) [2007-03-09 16:44:00]
- 第六十八講:家教名典(二) [2007-03-09 16:4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