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人格品質,是一種對他人的不幸和困難產生共鳴及其對其行為的關心、支持、援助的情感,是人的道德情感之一。道德情感教育是幼兒品德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同情心作為道德情感的一種,對幼兒順利融入社會,協(xié)調人際關系至關重要。
一、幼兒缺乏同情心的因素分析
1.現(xiàn)代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成人往往忽視與幼兒進行溝通,忽視了對幼兒心理需要的滿足,以致造成代溝;幼兒間相互交往的機會與時間相對減少,缺少施與別人同情的環(huán)境;隨著競爭的加劇,為了在競爭中取勝,人們開始更多的關注于自身而排斥他人,這種現(xiàn)象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
2.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家長重知識、技能教育,忽視同情心的培養(yǎng);有些家長怕孩子吃虧,受人欺負,對幼兒進行消極教導,如:“他打你,你就打他”;“想玩你就拿”等,在家庭教養(yǎng)中,父母自身缺乏同情心,難以給幼兒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有些家長只給孩子愛,卻不教孩子愛同伴、愛別人。這就使孩子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不考慮他人感受的習慣,缺少必要的同情心。
二、幼兒同情心的培養(yǎng)途徑
1.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社會環(huán)境就是幼兒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因素,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以及與集體的關系,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關系等,尤其是幼兒園的整體氣氛,都屬于社會環(huán)境的范疇。為幼兒提供“健康、和諧”的環(huán)境,使幼兒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人間珍貴的友情和同情。
2.善于發(fā)現(xiàn)、保護幼兒的同情心。
同情心強的幼兒能夠覺察別人的困難、需要,能產生同情的情感與幫助的行為,這正是孩子同情心的萌芽,應加以保護,假如不能設身處地的體驗別人的痛苦,同情心從何而來呢?
3.利用教育內容培養(yǎng)孩子的同情心。
我常常有目的的讓幼兒欣賞一些具有情感性的童話故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等。
4.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也是培養(yǎng)幼兒同情心的好教材。
對弱者表示同情,對暫時有困難的給予幫助,是兒童的美好愿望,也是一種健康的心理需求。
捐資助學,希望工程,為災區(qū)捐款捐物,與貧困山區(qū)的孩子“結對子”,讓幼兒知道,在邊遠山區(qū),還有很多小朋友生活十分貧困,他們上不起幼兒園,不能邁進學校的大門,沒有老師、小朋友、教室、課本,讓幼兒了解那里的生活環(huán)境,了解他們的衣食住行,鼓勵孩子伸出援助之手,捐出自己的壓歲錢、零花錢,把自己的衣物、圖書、學具無償送給困難小朋友。
5.家園配合,共同培養(yǎng)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同情心的發(fā)展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由于孩子年齡小,模仿性強,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家長是孩子最早模仿的對象,一方面家長要積極培養(yǎng)孩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家長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素質,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http://www.wangjinzhan.com/show/6610.html【曉巖轉】
相鄰博客
- 孩子說臟話 5妙招及時制止 [2012-06-17 11:25:57]
- 家長包辦致孩子性格軟弱 [2012-06-17 11:26:54]
- 幫助孩子交朋友的竅門 [2012-06-17 11:29:06]
- 怎么做使懲罰更有效 [2012-06-17 11:30:09]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