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的問題100%是父母的問題
主持人:當下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擾: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反而越來越不知道如何與孩子交流,越來越糾結孩子的學習,您認為問題出在哪?
于展:問題就是這些父母還不懂得如何做父母。當今社會絕大多數父母基本上都是在用來自上輩的經驗在教育子女。在孩子3歲前似乎沒有什么問題,可是孩子3歲以后,尤其是到了7-12歲這個階段,父母們才發(fā)現問題出現了,有的甚至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這時候的父母才開始著急,焦慮、糾結、郁悶是這些父母在子女教養(yǎng)方面的普遍表現。
孩子沒有帶著任何錯誤和偏執(zhí)來到這個世界中,他們對待生活和學習的一切問題都是從身邊的人特別是父母身上學到的。因此,孩子的問題100%是父母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表現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卻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藥”。
(二)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脫離我們的生活,而成功進入他們自己的生活
主持人:是啊,您說的這些問題確實在很多父母身上存在。當下,很多父母都感嘆“養(yǎng)孩子容易,教育好孩子卻很難”,在您看來,什么樣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
于展:養(yǎng)孩子看似容易,實際學問卻很多。因為作為孩子人生的領路人,父母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征等都對孩子產生了最直接的影響。要想成為合格的父母,首先要知道為人父母的真正職責是什么,曾經有個教育家說過: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脫離我們的生活,而成功進入他們自己的生活。如果子女最終不能成功地進入他們自己的生活,那無疑父母就是失敗的!父母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本質上講是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合格的父母不僅僅需要必備民主、寬容、平等、明理、耐心的好品質,還應該能認識到自身的種種不足,努力擺脫這些局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反省自己,改善自己,這樣才能陪著孩子走上健康、快樂、成功的人生之路。
主持人:其實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表達愛的方式卻各不相同,怎樣的表達方式才是最科學合理的呢?
于展:愛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孩子成長的最大動力是父母的愛。在我的親子教育實踐中,可以看到一種普遍規(guī)律,那些嚴厲甚至苛刻的家長,養(yǎng)育的孩子基本都是缺乏兒童本應具有的活潑性,思維木訥、缺乏自信、說話消極是這些孩子的普遍特點;而那些放縱、遷就的家長養(yǎng)育的孩子,表現出來得卻是任性、缺乏規(guī)則意識、自我、好動、做事不專注等。許多家庭孩子和父母之間基本沒有什么心靈的交流,多是打著“愛”的旗號,行使著家長的權威!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的教育無疑是蒼白的、無效的。只有在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系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才會發(fā)揮作用。而從很大程度上看,良好的親子關系本身就是教育。
(三)先忙事業(yè)后顧孩子是很愚蠢的
主持人:現在許多年輕父母都嫌自己帶孩子麻煩、誤事,把小孩交給老人看管,等孩子長大了,再接回家自己看管。您覺得這些年輕父母的做法可行嗎?
于展:俗話說“隔代親”,老人比父母更溺愛、遷就孩子。從智力發(fā)展方面,幼兒和兒童時期是智力發(fā)展的關鍵期,但老人事事代辦和過度保護的行為,只能讓孩子錯過智力發(fā)展的最佳年齡,甚至阻礙自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fā)展。從性格發(fā)展方面,老年人一般喜靜不喜動,這樣會不自覺地限制孩子的活動,一般多關注孩子的吃穿,卻很少和孩子進行心靈交流,孩子長期待在家里,接觸新鮮事物和與人交往的機會自然就會少,這樣就會導致孩子視野狹小,不敢面對生人,缺乏探索欲和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固執(zhí)、孤獨、冷漠、退縮、膽小等性格。從養(yǎng)育觀念上,老人的傳統(tǒng)育兒觀念,經常引起年輕父母的反對,這不僅影響家庭關系,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即便雙方教育觀點一致,祖輩在經驗基礎上,很難做到不斷更新科學育兒理念,因此“隔代養(yǎng)育”是無法代替“親子關系”的。
主持人:在家庭教育中,您認為親子關系是關鍵,那如何才能做好親子關系呢?
于展:所謂“親子關系”,是指父母親和子女之間的關系。親子關系,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養(yǎng)”字,更重要的在于“育”。即不單使其長大,還要使之成才。在子女教育中,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逆反心理”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我發(fā)現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苦惱。當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與子女之間卻越來越難以溝通。做父母的往往并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在絕大多數家庭里,親子關系比較融洽的階段是在孩子出生后到孩子上小學前。在這個階段里,孩子沒有學習任務。當孩子上了學,在學習上陸續(xù)出現問題后,親子之間的關系也就會出現一些麻煩了。其表現是:孩子認為家長不懂他們的心;家長認為孩子不理解父母。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孩子和家長不能很好地溝通,經常發(fā)生一些摩擦和不愉快。這樣不但影響親子關系的發(fā)展,也給孩子的情感與學習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還會使孩子和家長長期陷入痛苦之中。
親子關系是影響孩子發(fā)展至關重要的因素。我經常說,孩子的問題100%是家長的問題,家長變,孩子變!要想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我個人以為作為家長可從以下五點做些嘗試:一是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二是要引導孩子去體驗生活,三是要無條件的接納孩子,四是要做好孩子的榜樣,五是要耐心傾聽平等交流。
(四) 學習的興趣來自家長的不斷認可與鼓勵
主持人:做父母的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和學習興趣,您認為做父母應該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于展:這個問題確實困擾著很多家長。在知道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之前,我們要知道一個基本原理。
主持人:什么原理呢?
于展:為什么人會持續(xù)地鉆研一件事?
主持人:應該是對這件事有極大的興趣吧。
于展:那么,興趣是如何產生的呢?
主持人:興趣來自好奇心。
于展:對,興趣產生的前提首先是好奇心的驅動,好奇心促使人去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如果被周圍的人認可,這種探索就會促進好奇心增強,隨之又會繼續(xù)探索,探索后如果又被鼓勵與認可,如此往復,時間一久,人就會對這件事產生興趣。同樣的道理,孩子在最開始往往對學習是有強烈的好奇心的,只是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當遇到了困難,出現了轉移注意力的情況時,這時很多父母往往不顧孩子的感受,逼迫孩子去學習,于是孩子被迫回到對學習的不良體驗上,這樣時間一久,孩子自然就對學習不再有興趣了。有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學習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實出類拔萃的孩子絕不是靠意志力來學習的。孩子晚上看書看到一兩點鐘,是因為有興趣看,不想睡覺,也不覺得累。如果孩子沒有興趣,單憑意志力,是斷然做不到的!因此,要想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家長在孩子學習方面要給予足夠和及時的認可與鼓勵,無論孩子的成績如何,都不能有任何責罵、嘲笑的舉動。當孩子遇到學習困難時,更要耐心地幫助孩子,并用科學的方法去發(fā)現孩子在學習上的優(yōu)勢。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五)學習能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主持人:你是希望家長把精力少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多放在培養(yǎng)孩子習慣和學習能力上。但家長的功利是有現實原因的,比如,孩子考不上好大學,他的前途就很可能不如別人。
于展:父母都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喜歡學習,熱愛學習??墒呛芏喔改覆⒉恢篮⒆訉W習成績優(yōu)異以及熱愛學習的關鍵因素是什么??茖W研究表明,0-12歲是孩子智力發(fā)展的最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大腦的感覺統(tǒng)合系統(tǒng)和學習能力是影響孩子智力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感覺統(tǒng)合系統(tǒng)的完善在6歲前基本完成。它是學習能力的基礎。而所謂的學習能力就是指人獲取與運用知識,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聽、說、讀、寫、算、思維等諸多能力的綜合體現,這種能力一旦成形,就會伴隨我們一生,并影響我們一生。 因此,學習能力是決定最終學習結果與成績的最主要因素。
但遺憾的是,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2-3歲時就開始為孩子準備了各種認字和算術甚至英語的教材,他們認為孩子越早認字,認識的字越多越好。這是個很可怕的誤區(qū)!還有一些小學生的家長,盲目給孩子報各種補習、培優(yōu)班,填鴨般地逼迫孩子學習更多知識,而忽視最關鍵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錯過了最佳的訓練時期!孩子最終在家長這種急功近利、揠苗助長的心態(tài)下喪失本有的天分和對學習的興趣也就不足為奇了。
(六)做合格的家長沒有捷徑可走
主持人:如今很多家長開始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但基本上是通過看一些家庭教育案例多的書從中尋找“絕招”,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于展:家庭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學問,絕對沒有捷徑和絕招。每個家長都應當認識到,雖然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但家庭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卻是不變的。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雖然是同樣的問題,但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與成長環(huán)境不一樣,解決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家長們應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保持清醒頭腦,不要急功近利,應該靜下心來,把教育基本理論和規(guī)律認真了解一下,好好學習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識,然后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好好研究自己的孩子,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特征、個性特征以及智力特征,恰如其分地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這些規(guī)律、理論去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科學地正確地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
http://www.hjzcn.com/Interview/2011/1014/525.html
相鄰博客
- 如何作一個合格的高中生家長 [2012-07-31 23:53:23]
- 做孩子堅強后盾 高三家長先應具備幾個力 [2012-07-31 23:55:47]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