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魏銘言)節(jié)假日經常與父母共度、親自給父母做飯、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昨日,由全國婦聯(lián)老齡工作協(xié)調辦、全國老齡辦、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共同發(fā)布新版“24孝”行動標準。
新版24孝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充滿了強烈的時代感,更加關注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比如說教父母上網,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陪父母一起鍛煉身體、和父母一起看電影、以及為父母建立“關愛卡”等。這也符合目前社會的的趨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有權利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同時追求屬于自己的精神生活。
我從小成長在農村,自幼失去了父親,我一直渴望通過自己的學習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經過十年寒窗苦讀,我最終光榮的成為一名人民教師?,F(xiàn)在我已經是一個奔四的人,母親也60出頭,平時工夫緊張而又忙碌,我沒有更多時間陪自己的母親。雖然我也在縣城安了家,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是母親卻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家,不愿意離開自己老家的親姊熱妹來住我們的格子樓。為了和母親聯(lián)系方便,幾年前給母親安了電話,時不時的問問母親的生活狀況。由于母親一直在農村,不像城里人那樣有退休金養(yǎng)老金,我會每月給母親幾百塊錢的生活費,農村的生活相對簡單,家里有糧食,平時的花銷也就是柴米油鹽,所以每次給母親生活費她都會推辭,我明白母親的心意,但我始終堅持讓母親手下。雖說自己住的小縣城離老家只有10幾公里,但由于平時早出晚歸,周末又要加班,很難做到經常帶愛人、子女回家,只能盡量做到幾個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母親都很開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農村合作醫(yī)療已經開始普及,從一開始我就堅持為母親購買了合作醫(yī)療,從未間斷。母親身體一直很健康,這也是我最高興地事情。
新版24孝的出版讓我感到非常困惑,畢竟對照24條標準,我感覺自己好多地方都做不到,或者有心去做,母親也不樂意接受。新版24孝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或者行動指南,讓我們懂得如何去關心孝敬父母。但也不能成為判斷子女是否孝順的唯一標準,畢竟每個人的現(xiàn)實狀況是不一樣的。作為子女只要我們時刻想著父母,盡最大努力孝敬父母,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
每次回家,碰到自己的嬸子大媽們,他們總會夸我孝順!
附:新“24孝”行動標準
1、經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
2、節(jié)假日盡量與父母共度
3、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
4、親自給父母做飯
5、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
6、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
7、為父母建立“關愛卡”
8、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學會上網
10、經常為父母拍照
11、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
12、打開父母的心結
13、支持父母的業(yè)余愛好
14、支持單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帶父母做體檢
16、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
18、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
19、帶父母參觀你工作的地方
20、帶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
22、適當參與父母的活動
23、陪父母拜訪他們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