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天的工夫我都接受不了生活內(nèi)外的落差。她的博客和微薄很秘密,沒有關注熟人,也沒有熟人關注她,如果不是偶然的機會,我也不會知道這個秘密的“基地”。漸漸的,我能感覺到這個博客就是她的樹洞,她把生活中不輕易示人的一面放到網(wǎng)絡上展示出來。幾天以后,我慢慢理解了一個青春期女孩的心理。
剛開始,讓我看不慣的是她對老師的評價,偏激傲慢,語言太時髦了,幾乎全部網(wǎng)絡化。過了幾天,我慢慢能接受她了,也理解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固有的一點小問 題。我記得我中學的時候,也是看不慣很多老師,以為自己能指點江山。對老師攻擊最歷害的同學,通常在班級里會受到歡迎和矚目。那時候我們有一個老師,叫寶 仁,禿頭,嚴肅,喜歡嘮叨,同學們很不喜歡他,后來,我們有一個同學養(yǎng)了一條狗,也起名叫寶仁。每天他到學校講他家寶仁的故事,當然是有所指,有時還故意 讓寶仁老師聽見,當老師莫名其妙的時候,得意洋洋的告訴老師,他說的是家里的狗,也叫寶仁。當時,大家都覺得好有創(chuàng)意,因此,這個同學在整個年級都很有名 氣。大家認為他是和老師對抗的急先鋒,很值得尊敬。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讓我們反感,相處最好的,往往是年輕的老師和實習老師,甚至他們走了,我們還很思念。
在這個小女孩的博客里,我偷窺到她也有自己喜歡的老師,只因為老師同意他們放松一下,看一節(jié)課的電影。她就很感激,覺得老師真好,是他們的朋友,能理解她。
博客里,她說她的生活很空虛,除了作業(yè),已經(jīng)沒有其他的生活了。她貼了很多阿貍的故事,說:對她來說,阿貍就像她的孩子,沒有安全感,總惹起她想好好好照顧阿貍的沖動……
這是一個孤獨的,渴望友情的青春期的小姑娘,她不接受強權、權威、單方面的教育方式,她希望有人能理解她,對不喜歡的人,她用激烈的、尖刻的言辭表示自己 的輕蔑和反抗;她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希望能有朋友。喜歡阿貍,也許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尋找到知己并不容易,因此能讓她找到共鳴。她內(nèi)心澎湃,但是,平 板壓抑的生活,讓她感受到很大的壓力,覺得生活并不美好。
最近青春期的孩子自殺的有好幾起,大家都在學校、老師、家長那里尋找原因,似乎每一個自殺的孩子,都一定有具體的理由,比如,因為老師沒收了手機、因為上 興趣班太累等等??墒?,我越來越覺得,造成青春期孩子自殺的最大原因,是他們的孤獨,和對未來的沒有希望。他們太小,不能像成人一樣,為了未來而努力,為 了未來而付出,他們看不到那么遙遠的事情,對他們來說,當下就是全部的生活??墒?,當下的生活里,沒有父母的理解,老師并不容易親近,知心的朋友可能也不 多,生活單調(diào)無趣,挫敗感遠比成就感多得多。這樣的生活,對他們來說,并不太迷人。
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相處,他們用滿不在乎和尖酸刻薄掩蓋自己內(nèi)心的軟弱和渴望,內(nèi)心里,他們還是個渴望愛渴望理解的小孩,但是外表上,他們用抗拒來表示自己長大了,獨立了。所以千萬別被他們的表象“蒙蔽”了。
有很多媽媽說,女兒開始和自己鬧得很僵,自己說什么女兒都不聽,專和自己對著干,讓自己很心寒。覺得自己為了孩子勞心費力,最后落得個這樣的結局,孩子太 不懂事了。其實不是的,到了初中,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和媽媽的距離就遠了,他們更喜歡爸爸,而遠離媽媽。和媽媽對著干,與以后他們是否孝順無關,只是成長的 一個步驟。
但是,這個步驟是給媽媽的一個信號,告訴媽媽該調(diào)整自己的策略了,不要再像以前一樣包辦代替,不要再嘮嘮叨叨,讓孩子有太多的壓迫感。而是要努力去做孩子的朋友,少嘮叨、少干涉、少強迫,多理解,多寬容,多幫助。
我很感謝這個小姑娘,給我提前打了預防針,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青春期孩子的變化,讓我可以有充分的準備,迎接我女兒的青春期。
http://www.hjzcn.com/Puberty/xljm/20120730/6878.html
相鄰博客
- 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原因探究(下) [2012-08-16 13:36:59]
- 青春期產(chǎn)生厭學癥的原因 [2012-08-16 13:39:16]
- 8個大學生輕生的心理 [2012-08-16 13:46:22]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