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 <ul id="q2cmq"></ul>
  • <rt id="q2cmq"><acronym id="q2cmq"></acronym></rt>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 <delect id="q2cmq"></delect>
  • <strike id="q2cmq"><source id="q2cmq"></source></strike>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tr id="q2cmq"></tr><menu id="q2cmq"></menu>
    登錄    注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正文

    [轉]杜京葉老師主講《正確認識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前提》

    (2012-08-18 12:11:26)   [編輯]

    正確認識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前提

     

    杜京葉

     

    【案例1】在銀川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期《4.20特大襲警案》:1999420日凌晨,銀川“110”指揮中心接到一個電話,說在銀川化肥廠附近有個出租車司機被人殺了。當四位民警趕到“出事地點”時,預先埋好的炸藥突然爆炸,三位當場死亡,一位沒死,被歹徒連捅22刀……。破案后人們才知道,這是幾個罪犯想搶運鈔車設下的奪槍圈套。當時這期特大襲警案震驚全國,破案人員發(fā)現(xiàn),案件背后的東西更令人震驚……。五個犯人都是未成年,家庭都是打罵教育。其中,張文龍曾被父親摔到墻上昏過去,有一次打得半個月不能起床;陸文林曾被吊在房梁上打得半死;女孩王麗在初中之前一直是好學生,父親非打即罵,后來就干脆破罐子破摔;主犯楊杰,很有天賦,小時候非常優(yōu)秀,愛唱歌,愛寫詩,會拉小提琴,還是二級鼓手,人品也很不錯,很招人喜歡。但父親對他打罵成性:一次,楊杰正在洗腳時和父親頂了一句嘴,他父親端起洗腳盆就把洗腳水潑到了楊杰頭上。楊杰喜歡游泳,父親怕他出危險不讓去,就偷偷跟蹤他,發(fā)現(xiàn)楊杰下水后就把他的頭使勁按進水里讓他喝水,教育方法非常簡單粗暴。結果他家的三個兒子,老大、老二是殺人惡魔,被判死刑,老三和父親因包庇罪也被判刑。

    這幾個父親直到孩子被處死,除了郭文濤父親看到尸首有所醒悟外,其他四個都沒有認識到自己教育的失誤,還認為是為孩子好,嚴格要求。

    如果要問:是什么原因讓這幾個孩子走上犯罪的呢?大家可能異口同聲地回答:是錯誤的家教方式?;卮鸩诲e。但是,在這個錯誤的家教方式背后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就是兒童觀有問題。在這幾個父親的思想里,認為兒子就應該聽老子的,高高在上,沒有平等;認為孩子是我生的,可以隨意打罵,沒有尊重。思想指導行為,是傳統(tǒng)的兒童觀產(chǎn)生了錯誤的家教方式,導致了家庭教育的失敗。所以,家庭教育必須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正確認識兒童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正確的兒童觀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兒童是獨立存在的人,是成長過程中的人,是最終要獨立生活的人。

    第一層意思:兒童是獨立存在的人

    兒童是獨立存在的人,我們就要“以人為本”。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要以孩子為本,既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

    1、尊重兒童的人格,變俯視為平視。

    【案例2】《兒子要掐死我》廣東汕頭有一所立新教育訓練學校,校長叫林妙香。她的兒子在上初中之前,一直是個聽話的好孩子,學習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小學升初中的時候,他以優(yōu)良的成績同時被兩所學校錄取,在去哪所學校讀書上,母子倆意見出現(xiàn)了分歧,她沒有尊重兒子的意見,專制地堅持了自己的選擇。讓她意想不到的是,兒子從此以厭學來表示對她的抗議,甚至交不良朋友、逃學、泡網(wǎng)吧、飆車!與兒子的一次次溝通均以失敗告終,兒子經(jīng)常離家出走,每一次,林妙香只能默默地跟蹤在兒子的背后,焦急與悲傷使她四次暈倒在路上。初三時,一次作文,題目是汕頭的春天,他的兒子就寫了一句話:汕頭沒有春天。老師打電話把她叫到辦公室,她一看兒子的作文,的一聲把作文本給撕了,這時兒子上前掐住她的脖子,說:今天我要掐死你,從小到大都是你說了算!當時就把她的臉掐得發(fā)青,旁邊的人把他們拉開后,兒子甩手揚長而去,一個多月不回家。

    很明顯,這個母親的問題也同樣出在不尊重孩子上。

    孩子是獨立存在的人,他就不是物,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尊嚴。前面幾位家長的問題都出在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上,她們高高在上,以教訓的態(tài)度,打罵的方式對待孩子,傷害了孩子的人格尊嚴,結果就事與愿違。所以,教育必須從尊重開始。

    林妙香痛定思痛,反思自己教育失敗的原因,反省了自己對兒子教育的專制,從尊重孩子開始,用母愛與寬容,將迷途兒子挽回了正道,現(xiàn)在,兒子是廣州美院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

    在陪伴兒子度過青春叛逆期的過程中,林妙香感悟到了教育的真諦,為了挽救更多的問題少年,她創(chuàng)辦了立新教育訓練學校,用她博大的母愛,使很多問題少年變成了陽光少年,她也成為當?shù)氐娘L云人物。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自我概念的建立。自我概念建立的主要依據(jù)就是成人(主要是家長和老師)的態(tài)度和評價。如果成人的言行中處處體現(xiàn)著對兒童的尊重,就會使兒童意識到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是有價值的、有能力的、是受歡迎的,從而找到好孩子、好學生的感覺,并且不斷以好孩子、好學生的標準要求自己,進入良性循環(huán),越來越好。反之,如果兒童經(jīng)常因做錯事、惹麻煩而遭到成人的責備、訓斥、打罵,便會逐漸喪失最基本的自尊和自信,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認為自己是壞孩子、壞學生,使個性與人格的發(fā)展陷入不良狀態(tài)。正如魯迅先生說的:“從小不被當人看的孩子,長大以后也很難成人?!?/span>問題孩子大都是由于成人忽視了尊重兒童的價值而直接造成的。

    兒童生來就有人格的尊嚴和價值,這是兒童觀的一個核心思想。聯(lián)合國關于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尊重。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說:“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

    在小學生家長中,常見的表現(xiàn)是強勢逼人,濫用權力。

    【案例3】《孩子丟東西問題》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媽媽,在孩子寫完作業(yè)整理書包時發(fā)現(xiàn)一些學習用品不見了,之前孩子也曾丟過幾次東西,媽媽很生氣,夜里十點鐘逼著孩子到學校去找。第二天在QQ上問我怎么改變孩子丟東西的毛病。我很為這個孩子打抱不平。丟東西的問題涉及到孩子的秩序感、動手能力、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問題,這些都是需要從小培養(yǎng)的,家長你注意培養(yǎng)了嗎?

    在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和孩子溝通難是家長普遍感到頭疼的一個問題。孩子和同學在一塊有說有笑,回到家就沒話說了。為什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家長和孩子的位置沒有擺正確。他和同學是平等的關系,互相尊重,所以有說有笑?;氐郊依?,你高高在上,愛用教訓的口氣和他說話,他就不太想聽?,F(xiàn)在常見的離家出走現(xiàn)象,主要的原因都出在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上。請記住:孩子有話不對你說的時候,就是你家庭教育開始失靈的時侯。家長一定要更新觀念,變俯視為平視,放下架子,放棄家長作風,和孩子交朋友,變教訓的口氣為朋友式的交談,這樣你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孩子有話才能對你說,你就可以隨時掌握孩子思想變化的脈搏,有的放矢,進行有效的教育。

    2、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建立民主和諧的親子關系

    孩子是獨立存在的人,他也是家庭一成員,你就要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建立民主和諧的親子關系。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坝H子關系第一人”教育專家董進宇說:“教育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親子關系,親子關系出了問題,孩子就一定出問題?!?/span>

    【案例4】《兒子為何殺死父親》南京有個26歲的小伙子叫范忠良把他父親給殺了。他的父親是個游手好閑的無業(yè)游民,一家四口人生活就靠他母親打零工養(yǎng)家糊口、供他兄妹上學。他父親不但自己不掙錢,還向他妻子要錢出去鬼混,吃喝嫖賭壞事干盡,妻子不給錢就打,對子女更是打罵教育。范忠良曾多次勸父親不要打他母親,他父親不但不聽勸,還出口就罵,動手就打。在他父親又一次打他母親后,范忠良再次勸他父親時,剛一開口,父親破口大罵,還要打他,被激怒的范忠良順手拿起旁邊的水果刀向父親連刺兩刀,父親倒地后,他母親又拿起錘子照頭部砸了兩錘,他父親徹底斷了氣,母親自殺了,他也投案自首。就因為這個父親濫用權威,不正常的親子關系導致了家破人亡。

    當前的時代特征之一就是:權威社會讓位于平等、民主的新格局。在家庭中,父母要及時轉變角色:從傳統(tǒng)的居高臨下轉變?yōu)槠降让裰鳎瑥慕逃咿D變?yōu)楣餐瑢W習、共同成長者,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建立民主和諧的親子關系。

    3、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以人為本就要尊重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順應其發(fā)展需要;關注兒童的情感需求,不能隨心所欲。

    教育四階段的主要任務和內(nèi)容:

    嬰兒養(yǎng)性——情緒情感。0~3歲,獲得安全感的關鍵期;

    幼兒養(yǎng)正——是非觀念。4~6歲,良好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少年養(yǎng)趣——興趣愛好。7~12歲,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關鍵期;

    青年養(yǎng)志——遠大志向。13~18歲,人生觀、世界觀形成階段。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物質(zhì)需求,也有精神需求。從道德的三個層面來講,價值(做好孩子)、行為(習慣養(yǎng)成)和情感(情感啟迪),感受情感比講大道理要有效,但是,家長往往容易重物質(zhì)需求輕精神需求。

        【案例5】我們在咨詢中,遇到一位媽媽,訴說她12歲的兒子學習動力不足,性格內(nèi)向低調(diào),不愛說話。學習成績不好不壞,英語更差,從來不發(fā)聲朗讀。

    經(jīng)了解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安全感。孩子生下來就交給奶奶帶,奶瓶喂養(yǎng),失去了與母體接觸這個最好的安全感建設機會;奶奶帶了3年,使孩子在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失去與父母親密接觸、體驗安全感的重要機會;3歲時她們把孩子從奶奶家接回來,孩子剛剛和奶奶建立的依戀關系,遭到了嚴重地破壞,讓孩子一下子失去了依戀對象。更加殘酷的是,接回來后,讓孩子自己單獨睡小孩床,還美其名曰是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其實是切斷了大人與小孩之間的感情紐帶。人在3歲之前建立的安全感是刻骨銘心的,這樣做對3歲的兒童來說是致命傷,這種傷痛會深深地埋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難以快樂、難以熱愛生活的,他怎么可能有動力去拼搏奮斗呢?

        俗話說:母愛似大海,父愛如高山。父母之愛是強大的教育推動力。從小在和諧關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會和父母之間形成一種安全型情感依戀關系,這樣的孩子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因而樂觀豁達,積極向上,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會比較順利,這種情感的微妙之處和作用之大是任何關系都無法比擬的。

        安全感,是兒童生命發(fā)展的基石,是一個人活在這世界上最重要的生命質(zhì)量指標,也是衡量一個人幸福程度的最大要素。人對安全感的追求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不可抗拒的強大本能。安全感,是孩子對父母的最大需求,也是被父母們忽視的最大問題。

    【案例6】《女兒的詛咒》河南省女子監(jiān)獄有一個20歲的盜竊犯叫楊紅朵。因為家里孩子多,父母無力撫養(yǎng),出生13天就被寄養(yǎng)到姥姥家。媽媽抽時間去看她,媽媽走后她把媽媽的腳印用塑料紙蓋上,想媽媽時就去看看媽媽的腳印。隨著她的長大,媽媽看望次數(shù)的減少,她的心里慢慢滋生出了一種仇恨,認為父母不愛自己,8歲時有人問她時她就說:“我媽死了,我沒有媽?!?/span>12歲被接回家,她總覺得自己是外人,努力幫媽媽做家務,希望得到媽媽的肯定,但是,粗心的媽媽很少關注她。她未婚先孕,和媽媽吵了一架后離家出走,結婚生子,三年沒有回家。打工期間因偷盜被抓,她說:“犯罪是為了報復父母?!彼吆?,母親整理她的東西時,發(fā)現(xiàn)一張紙條,上面寫的都是:不讓父母好過,讓父母死之類的詛咒。

    從楊紅朵身上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孩子對獲得愛和尊重的渴求,可以說,女兒的犯罪是這位無知的媽媽一手釀成的。在咨詢中我發(fā)現(xiàn),出問題的孩子很多都是從小交給老人帶的,所以,我要勸未成年孩子的父母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不能把孩子往老人那里一推了之!

    第二層意思:兒童是成長過程中的人

    孩子是成長過程中的人,要想讓孩子健康發(fā)展,家長必須用科學發(fā)展觀來指導家庭教育。因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離不開人的發(fā)展。而人的發(fā)展靠教育來解決,在教育這個大體系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奠基工程,對孩子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家長是作用是無人可以替代的。教育專家王東華早在十年前《發(fā)現(xiàn)母親》一書中就指出:“父母的不合格導致了其后出生人口的整個不合格,導致整個人的不合格,這才是當代中國最可害怕的事情。偽劣產(chǎn)品、治安惡化、道德滑坡、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危機等等歸根結蒂還是人的不合格的副產(chǎn)品。”可見,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說,家庭教育是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必須研究和解決的根本性、源頭性課題。因此,家庭教育必須堅持運用科學發(fā)展觀,認識兒童“發(fā)展”是第一要義,必須落實到“以兒童為本”,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可持續(xù)”上來。

    1.了解教育發(fā)展趨勢,明確家庭教育目標

    教育所面臨的時代特征:

    多元化——學會選擇;生產(chǎn)方式、分配方式、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面臨一個選擇的問題。對孩子來說就是:我是誰,我要什么?

    物質(zhì)化——構建精神家園;社會發(fā)展目標是什么?孩子該追求什么?

    大眾化——自律;互聯(lián)網(wǎng)自由傳播,網(wǎng)絡道德要求自律。

    民主化——公民素質(zhì)。平等、民主的新格局要求公民有較高的素質(zhì)。

    教育的目標: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社會為本(工具、功利觀)——以人為本(權力的主體、發(fā)展觀),被動教育——主動學習,集體教育——個性教育

    教育的任務:傳授前人積累的知識——獲得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道德選擇的能力特別重要)

    輔導孩子學習:學會(見分不見人)——會學(以人為本) 

    主要解決動機和習慣兩個問題

    動機:求知欲望、成功欲望和任務意識(責任心)

    習慣:專注、思考和嚴謹(一年級考試)

    2.承認差別,允許犯錯 

    孩子是在成長中的人,成長有快有慢,家長要承認差別,正確的估價,合理的期望。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足跡。對于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適合他發(fā)展水平和個性特點的教育,是每一步都能從他的最佳起點出發(fā)的教育。怎樣做到這一點呢?就是正確的估價你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提出適當?shù)钠谕侠淼哪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是學習好的家長對孩子估價偏高,而成績差的家長估價偏低。估價不準,期望也就可能脫離孩子的實際水平。所以,要求家長掌握三個水平:第一,了解孩子的智力和心理發(fā)展應該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孩子所處階段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水平;第二,了解自己孩子目前已經(jīng)達到的發(fā)展水平。要細心研究,準確定位。并且弄清楚水平高或低的原因。第三,孩子經(jīng)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合理期望,制定適當?shù)哪繕?。做到:承認差異不攀比;合理期望不過高;全面發(fā)展不單一;持續(xù)發(fā)展不功利。

        孩子是成長中的人,因為不成熟,所以犯錯誤是正常現(xiàn)象。孩子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家長要允許孩子犯錯誤,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其實,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才是教育的最好時機。

    【案例7】《一位智慧的母親》有個小男孩,從冰箱里拿牛奶時,不小心把牛奶瓶掉到了地上,牛奶流了一灘。媽媽看到后并沒有大呼小叫,訓斥孩子,而是溫柔地對孩子說:“哇,親愛的,你制作的麻煩還真棒,我從來沒有看到這么大的奶水坑。反正麻煩已經(jīng)造成,你要不要在奶水坑里玩幾分鐘?

    等孩子玩了幾分鐘后,媽媽說:“現(xiàn)在,我們開始清理地上的牛奶,我們可以用毛巾,用海綿或者用拖把,你喜歡用什么?”孩子選擇了海綿,和媽媽一齊清理地上的牛奶。而后媽媽又說:“孩子,如何用兩只小手拿住大牛奶瓶,你剛才已經(jīng)做了一個失敗的實驗,現(xiàn)在我們到后院去,把瓶子裝滿水,媽媽教你怎么拿?!?/span>

    后來,孩子學到了用小手拿住大奶瓶的方法。這個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有重大醫(yī)學成就的科學家,他就是史蒂芬.葛雷。

    史蒂芬.葛雷說,從那一刻他知道他不需要再害怕錯誤。除此以外,他還學到,錯誤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科學實驗也是如此。既是實驗失敗,我們也會從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家庭教育是需要家長有教育的智慧,否則,你既抓不住機會,又教育不到點子上。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這類事情發(fā)生,許多母親都會把孩子訓斥甚至打罵一頓,趕走孩子,自己來收拾殘局。史蒂芬.葛雷的母親的聰明之處在于:當她看到兒子把牛奶灑在地上時,不但沒有訓斥,反而溫柔的對孩子說話,并讓兒子在奶水坑里玩了幾分鐘,這讓兒子“知道他不需要再害怕錯誤?!迸囵B(yǎng)了孩子的自信心;接著媽媽又讓史蒂芬.葛雷選擇工具,又給兒子了一次學會選擇的機會;讓兒子愉快地參與了清理地上牛奶的過程,這是責任心的培養(yǎng);最后媽媽又教給史蒂芬.葛雷,如何用小手拿住大奶瓶的方法,教給孩子如何從錯誤中學習新東西。這位智慧的母親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以孩子為本”,可以說,是這位母親成就了史蒂芬.葛雷這個科學家。

    家長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有一個非常普遍的失誤,就是沒有“以孩子為本”,而是把現(xiàn)象當原因對孩子進行批評、指導和教育,這是造成教育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3.相信、理解孩子,重視孩子參與

    孩子是成長中的人,家長就應該根據(jù)孩子成長發(fā)展不同時期的特點科學地進行教育。也就是說,孩子在成長,家長的教育方法也應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變化。

    但是,有兩點是應該始終把握的:

    一是家長要相信、理解、接納自己的孩子,積極地面對自己的孩子。

    我有過一次非常深刻的教訓:

    【案例82008年暑假,一個外地的小伙子在我們小區(qū)辦輪滑班,我們給孫子報名讓她參加了學習。結果,和她同年齡的小女孩都能滑起來,他卻戰(zhàn)戰(zhàn)兢兢站都站不直,兩腿往外歪,動不動就摔跤,我們都認為他腿軟沒勁,不刻苦。2009年暑假,他叔叔專門買了輪滑鞋對他進行陪練,結果還是沒有進展,我們都有點失望了。開學后,幼兒園開了輪滑課,我就寄希望于幼兒園。但是在第三次上輪滑課的時候,在我送他上幼兒園的路上,他對我說:“奶奶,我不想上輪滑課。”我一聽,心一下子涼了半截。我問他為什么,他說:“我的鞋壞了?!蔽疫€認為他在找理由退縮。上輪滑課時,我找到教練,原來鞋真的有毛病,我就又給他買了一雙鞋。新鞋穿上后,他判若兩人,很快就滑了起來。下午,我去接他時,他要一路滑著回家,因為路上車多,我沒有答應,回到家,他家門都沒有進,自己把輪滑鞋穿上就滑了起來,摔倒了爬起來再滑??粗鴮O子我又高興又慚愧,因為我們的無知,沒有發(fā)現(xiàn)鞋子的毛病,反而錯怪了孫子,差一點釀成大錯。

    孩子本來都是好的,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我們當家長的一定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接納自己的孩子。

    二是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重視孩子的參與。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以孩子為本,就要重視孩子的參與。新課改提倡研究性學習,就是強調(diào)學生自我發(fā)展,鼓勵學生直接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與創(chuàng)造。兒童參與意識的強弱,參與能力的高低,是兒童能否理想發(fā)展的一種重要因素。參與能力是諸多能力發(fā)展的生長點。培育兒童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是兒童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促進兒童發(fā)展的一個方法。

    我們當前的教育大多是兒童的低參與和不參與。比如,習慣養(yǎng)成問題,往往是以上對下的要求,家長訂規(guī)范,強迫孩子去執(zhí)行,沒有從下激發(fā)出孩子主動的需求。習慣養(yǎng)成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人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強制。這一點特別重要。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應該讓孩子們覺得:這個習慣對我有好處,我特別希望有這個好習慣。你讓孩子做家務,應該讓孩子覺得:我是家庭成員,我也應該為家庭建設做點貢獻,從而自覺參與,就會收到理想的結果。

    現(xiàn)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兒童,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兒童參與。凡是孩子沒有動手動腦的活動就不要讓孩子參加,最好是是動手動腦又動心。

    第三層意思:孩子是最終要獨立生活的人

    孩子是最終要獨立生活的人,那么家長就要按照獨立生活的標準去培養(yǎng)他,家長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21世紀,社會最需要的不僅僅是個體上優(yōu)秀,或只擁有某方面特質(zhì)的狹義人才,而是能夠全面適應21世紀競爭需要的,在個人素質(zhì)、學識和經(jīng)驗、合作與交流、創(chuàng)新與決策等不同方面都擁有足夠潛力與修養(yǎng)的廣義的人才。

    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提出了四大支柱: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

    李開復在給大學生的信中提到受社會歡迎的7種人:

    1.融會貫通者:在學習上融會貫通,在實踐中應對自如,善于思考、推理和應用的人才。

    2.創(chuàng)新實踐者:創(chuàng)新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3.跨領域融合者:傳統(tǒng)的專才轉向了跨領域、跨專業(yè)的綜合性人才。

    4.三商(IQ + EQ + SQ)兼高者:高智商(IQ)聰明才智,有創(chuàng)意,善于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情商(EQ)認識自我、控制情緒、激勵自己以及處理人際關系、參與團隊合作等相關的個人能力的總稱。在高級管理者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重要性的9倍。靈商(SQ好人品,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分辨是非,甄別真?zhèn)巍?/span>

    5.溝通合作者;

    6.熱愛工作者;

    7.積極樂觀者。

    青少年教育專家陸仕楨教授提出解決好人生三大支撐:物質(zhì)支撐、精神支撐和社會支撐。

    物質(zhì)支撐:吃、穿、住、行等,首先解決結業(yè)問題。

    主要抓兩個能力:學習能力和職業(yè)能力

    我認為對于幼兒來說,要培養(yǎng)好兩個習慣:閱讀習慣和勞動習慣。

        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孩子終生學習的基本技能。教育專家李勝珍老師教育成功的經(jīng)驗:每天朗讀一個小時書。每天朗讀15分鐘是美國教育的秘訣。有專家曾調(diào)查過童年背景相似的30人,長大后15人成為大學教授,15人仍在工人階層。15名教授認為童年閱讀是趣味盎然、鼓舞志向的。

    朗讀有很多好處:豐富知識,加強記憶,樹立信心,帶來歡笑,增進感情,引發(fā)好奇,激勵上進,培養(yǎng)專注,促進思考,文明言行等等,書籍能成為孩子人生的領航員。

    幼兒識字量少,家長可以從給孩子朗讀開始,逐漸引導孩子成功閱讀。

    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問題,不僅是以后生存的需要,而且與健康人格的形成密切相關。

    不少家長經(jīng)常對孩子說的一句非?!暗湫汀钡脑捑褪牵骸爸灰愫煤脤W習,別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不少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結果養(yǎng)尊處優(yōu),懶惰無能,家長還認為這是疼孩子。家長首先要弄明白,孩子是否需要勞動?日本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外,其它都要通過勞動獲得?!眲趧邮侨祟惿娴牡谝恍枰瑒趧涌梢耘囵B(yǎng)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心;可以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培養(yǎng)孩子勤勞的品質(zhì)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品質(zhì);勞動可以使孩子體會父母的疾苦,孝敬父母等等。因此,我勸家長把勞動作為培養(yǎng)孩子優(yōu)良品質(zhì)的切入點,凡是孩子能干的事盡量讓他干,分配一些適當?shù)募覄栈?,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意識和勤勞習慣。

    精神支撐:堅定信仰,完善人格。

    堅定信仰:用社會主義榮辱觀(胡錦濤的八榮八恥)指導道德行為,讓孩子具備五大價值觀:

    1.祖國利益至上;(愛國是全世界的樸實價值。只有愛國才能走向世界,否則,就像不愛母親的人走出家門一樣,會被人瞧不起。)

    2.堅持人民利益方向;(個人奮斗和人民的利益是分不開的,否則,你就沒有發(fā)展的平臺。)

    3.誠實守紀;(社會化的必備素質(zhì)。)

    4.崇尚科學,熱愛勞動;(人和自然和諧的基本態(tài)度)

    5.和諧和包容。處理好四個關系(倡導四個字):個人與他人倡導“容”字(包容);個人和社會倡導“適”字(適應);個人與自然倡導“和”字(和諧);個人和自我倡導“知”字(自知和接納)。

        完善人格:敞開自我,陽光心態(tài)(會傾聽,會傾訴);抗拒壓力,耐受挫折;有效調(diào)整情緒。

    社會支撐:社會化問題

    制度價值與規(guī)則:認同社會制度價值,接納社會規(guī)則。(樹立規(guī)則意識)

    溝通與合作: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善于合作,能獲得支持。

    家長朋友們:以上是我對兒童觀的理解,今天和大家共同探討,只是想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的重視。

    教育有法無定法,教育是道不是術。所謂,其實就是洞察力,是對實質(zhì)的感悟,對規(guī)律的把握。要想把握家庭教育之道,唯一的方法就是家長自己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在不斷實踐、感悟、總結、提高的過程中內(nèi)化為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從而正確認識孩子,幫助孩子獲得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走向成功!

    最后,祝每個家庭幸福美滿、夢想成真!

    2010-12-4呱呱課堂講稿)

    ttp://ajm-engineering.com/kcms/blog/vblog?u_id=266&b_id=174057【曉巖轉】


    本博客轉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0
    寫得好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培訓

    最近訪客

    2005~2025 家庭教育網(wǎng)·家庭教育顧問·家庭教育指導師 Copyright by ajm-engineering.com

    本網(wǎng)投訴信箱:gwzds@zhjtjyw.com
    手機版
    滬ICP備13036094號 家庭教育網(wǎng)

    推薦博客↑返回頂部x

    【真情傳遞】石宣家庭教育書院

    【父母手記】不發(fā)脾氣日

    【家教誤區(qū)】教子感悟

    【】讀書沙龍的人文關懷

    【家教論壇】《每日分享》105(2019年6月)

    【】父親節(jié)

    【】寫給女兒的信

    【】分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