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合格的好媽媽
各位家長,大家晚上好:
很高興與大家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體會和感受。今晚我們交流的主題是如何做個合格的好媽媽。今晚來參加交流的家長是不是大多是媽媽呀,如果有爸爸來參與的話,我們當然更高興了,由于我們油田目前的這種工作現(xiàn)狀,爸爸的工作都那么忙,現(xiàn)在竟然能擠出時間跟我們一起交流有關(guān)教育孩子的話題,真的很難得。因為教育是相通的,媽媽們在教育孩子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對爸爸來說也一樣起作用。
我也是一位孩子的媽媽,一位從教十八年的小學老師,一名中華家庭教育志愿者,中原油田家庭教育講師團講師,所以,對于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小學時期的教育,我有很多的感觸和體會,今天借這個機會與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您認為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媽媽嗎?如果您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要為您伸出大拇指了。前段時間在我們班做這期講座的時候,也曾問過這個問題,當時媽媽們顯得特別不自信,沒有一個人舉手。其實,我們很能理解,因為至今國家對媽媽這個職業(yè)既沒有上崗前的培訓,更有沒有上崗后的考核。咱們做母親的都是無證自然上崗,無人監(jiān)管,所以合不合格是很難判定的!這也更說明了我們做母親的偉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依然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起早貪黑,嘔心瀝血,媽媽們,是不是這樣的?如果頒發(fā)勞苦獎?wù)?,我敢保證,我們在坐的媽媽每人必得一枚。
母親對孩子品格的形成影響究竟有多大,我們還沒有確鑿的數(shù)據(jù)給以判定。但是,我們可以從偉人的言辭中有所感受。
法國政治家拿破侖說:“一個孩子的好與壞,完全是取決于他的母親?!蹦闷苼鲈谒膫饔浿姓f:“除了他的母親以處,幾乎沒有人可以指揮了他。她總是通過諸多的溫柔、嚴厲又極有分寸的方法,讓他熱愛尊敬和服從自己。從母親那里,拿破侖學會了順從?!?/span>
德國偉大的詩人歌德也把自己的愛好和品格的形成歸功于他的母親。他說他的母親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人。她生性活潑,洋溢著母愛的智慧,她具有激發(fā)孩子形成積極上進的精神的力量。大家請注意這幾個詞語,激發(fā)精神力量,我們教育的實質(zhì)就是激發(fā)喚醒孩子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
大發(fā)明家愛迪生,大家都不陌生吧,5歲的時候就學著母雞的樣子蹲在雞蛋上面孵小雞,8歲上學的時候,由于總是向老師提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讓老師啼笑皆非,最后老師們以愛迪生是低能兒為名讓他的母親把他帶回了家。幸運的是愛迪生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他的母親深信自己的兒子不笨,是教育方式不適合自己的孩子,于是這位偉大的母親就親自指導(dǎo)孩子進行自學,只在學校上了三個月的學的愛迪生后來竟成了一位偉大的發(fā)明家。試想,如果愛迪生沒有遇到這樣一位母親,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結(jié)果。
家長們,聽了這三位偉人的媽媽的故事,我們是不是有一些感受和感觸呢。母親的偉大絕不僅僅在于她賦予了孩子生命,更在于她對生命的培育與呵護,在于她盡心盡力找尋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做母親難,做個好母親更難。如今衡量一個母親是不是一個好母親,心理學上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給的太多也不好,給的太少也不好,只有給到足夠好才是最好的”。家長們看,有些事情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里的足夠好到底是一個什么標準,他沒有一個確切的數(shù)據(jù)作為參考,其實就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的東西最難把握,這對我們這些做母親的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不管是全職還是兼職都應(yīng)該像對待工作那樣,認真負責、全力付出,而且還要與時具進,不斷發(fā)展。所以我們說,教育孩子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shù)。
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么樣做才能更好一些呢?家長們注意到了嗎,我剛剛提出的問題是怎樣做才能更好一些,因為,我不是專家也不是教育權(quán)威,我僅僅是一名普通的班主任,一名孩子的媽媽,僅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了一點思考和想法而已。教育孩子我沒有靈丹妙藥,沒有高招絕招,我也是在不斷地摸索,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中我也走過彎路,走過錯路。畢竟孩子是靈動的,個性的,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一種套路去規(guī)范。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年齡特點,心理發(fā)育都是有規(guī)律和循的。所以,下面的五個方面的交流,是希望給大家以啟發(fā),給家長以靈感,以希望,盡量避免教育中的失誤,不斷的找到對于自己孩子切實可行的方法。
一、理解多一點,要求少一點
理解必須在了解的基礎(chǔ)之上,母親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所以,我們更應(yīng)該全面、客觀的了解孩子,了解他的學習狀況,了解他的與人交往,了解他的睡眠飲食,我們要像對待朋友那樣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樣才能理解孩子的真實感受。下面我們就來設(shè)身處地的感受一下,假如您的孩子處于青春期,臉上長滿青春痘,在學校常被同學嘲笑,感到十分痛苦。當他找您哭訴時,您改怎么安慰她呢?我想媽媽們大多都會這樣說:“長青春痘算什么,只要你學習好,就沒有任何人會瞧不起你!”我們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句鼓勵和安慰的話,其實,這不僅沒有解除孩子的痛苦,反而讓他心理上又增添了新的壓力――我的學習成績要好,不然別人會更看不起我。其實,孩子此時需要的只是媽媽的一個擁抱和一句‘沒事的,青春痘很快就會過去’的安慰。而做母親的卻不明白這一點,產(chǎn)生的效果也就適得其反了。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妨轉(zhuǎn)過頭來想想自己小的時候,雖然所處的年代不同,但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還是基本相似的,我們小的時候不是也經(jīng)常出錯,缺點很多嗎?我們希望大人怎么對待我們,我們也就應(yīng)該盡可能地怎樣對待我們的孩子。我們只有設(shè)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考慮一下,我們才不會對孩子居高臨下,才會蹲下身子跟孩子心平氣和交流。當我們和孩子處于同一高度的時候,就能體會到孩子的處境,認可孩子,從而更好地教育孩子。這就是理解,因為理解,我們就不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到家里,撒潑到孩子身上來;因為理解我們就不會因為繁瑣的家務(wù)而煩躁不安;因為理解,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才能從容應(yīng)對,才會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tài)。這樣的心態(tài),對自己,對孩子,對家庭都大有益處。
二、表揚多一點,批評少一點
我要問問咱們家長們,有誰不喜歡得到表揚而喜歡受到批評的,有嗎?如果真有的話那身邊的人肯定都會那異樣的眼光來看你了,甚至會建議您到醫(yī)院看心里醫(yī)生,懷疑您是不是有受虐狂了。因為每個人都有被他人認可和承認的心理傾向,別說孩子,就連我們大人也喜歡聽好聽的。所以,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們應(yīng)該多一份欣賞,少一分批評。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08年下卷有篇文章《有種嚴不是愛》,這是一位當教師的媽媽寫的教子反思,內(nèi)容不多,但卻折射出了我們大多數(shù)家長尤其是我們老師的教子觀,這位媽媽對待自己的孩子“嚴”字當頭,兒子上課做小動作要愛批評,講話要愛批評,寫錯了題更是要批評,她說,每天大大小小的批評不計其數(shù),并且不講方式,不注意地點,不選擇時機,只要是發(fā)現(xiàn)了,哪怕是對其他孩子完全可以寬容的小缺點,兒子也會遭到她一頓暴風驟雨般、毫不留情的批評,漸漸的,同學不尊重兒子了,兒子也沒有積極向上的動力了。這位媽媽說,我親手毀掉了兒子的尊嚴。從這位媽媽的言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她遺憾悔恨的心情,但是,時間不會倒流,給兒子造成的影響和傷害還得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呵護。
其實我在教育自己女兒的時候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我女兒在幼兒園表現(xiàn)應(yīng)該是很出色的,因為她語言發(fā)展很好,上小小班就在六一聯(lián)歡會上代表小朋友發(fā)言,上了幼兒園中班、大班更是老師身邊的小能人,每次他們年級老師上公開課,都會把她借過去,班里組織的活動更是少不了她,上了小學,由于換了老師,學習的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我女兒一下子調(diào)整不過來,上課說話,做小動作,回家作業(yè)完成的很吃力, 我不是耐心的幫助孩子更快的適應(yīng)小學生活,而是動不動就批評、訓斥。現(xiàn)在想想,我都感到可怕。女兒一、二年級是我倆關(guān)系最緊張的一段時間,女兒寫的作業(yè)亂了,我忍不住要訓;女兒作業(yè)不會寫了,我忍不住要訓,女兒成績考不好了,我更是要訓,女兒做事磨蹭了,我還是要訓,愛人不在家,每天我家都充滿了濃濃的火藥味,每次訓完,女兒都淚流滿面,好不委屈,但是收效甚微。后來,我忽然發(fā)現(xiàn)女兒的食指的指甲被嚴重的損壞,問她,她也說不清楚,到醫(yī)院一檢查,醫(yī)生說指甲可能是女兒用牙齒啃掉的。我真的被震驚了,啃指甲從心理學上是不自信,內(nèi)心恐懼的外在表現(xiàn)。想想我平時的表現(xiàn),這應(yīng)該跟我有絕對的關(guān)系。以前我總覺得女兒對我的批評滿不在乎,沒想到,對她的影響會這么大,而且我漸漸感到,女兒說起她們班里的有些同學,滿是羨慕和佩服,說起自己,一下子就低落了下來,幼兒園時的自信蕩然無存。自信是成功的源泉,女兒這么不自信,怎么能自覺主動學習呢?我知道,問題孩子產(chǎn)生的根源是問題家長,家長們,如果有條件的話,請大家把這句話記下來,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就把這句話拿出來問問自己,因為孩子小,他的目的性不明確,所以主動性、自主性還沒有養(yǎng)成。我們大人上班的目的是什么啊,有的是為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有的為了掙到足夠多的錢,或是得到領(lǐng)導(dǎo)和同事的認可,在家中有足夠的政治地位。所以,有了明確的目的,我們才能起早貪黑,加班加點的干工作。但是孩子尤其是小學生的學習目的是什么,為了20年后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或能找到一份美滿的愛情,如果我們的孩子有這么宏偉的目標的話,那我們這些當媽媽的肯定又要著急了,擔心自己的孩子怎么不像個孩子,沒準吃激素過多導(dǎo)致早熟了,是不是啊。孩子就是孩子,我們不能要求太多,他們這個年齡就是天天想著玩的年齡,學習的引導(dǎo),性格的形成是靠我們家長尤其是我們媽媽來培養(yǎng)和塑造的,所以,當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我們第一時間先問自己,我的教育出現(xiàn)問題了吧。我現(xiàn)在不管是管理班級孩子管自己的女兒,出來問題我首先找自己的問題。課堂上,孩子不舉手發(fā)言,那肯定是老師沒有備好課或者是提的問題太寬泛孩子不知該如何回答,孩子課堂情緒不佳,那老師的課堂設(shè)計是不是不夠新穎,沒有引起孩子的興趣。女兒的考試不理想,是不是自己這段時間督促或落實的不夠。找到我們家長的問題才能幫孩子更好的解決問題。所以,看到女兒不自信問題這么嚴重。要想改變女兒,就得改變自己,于是,我調(diào)整心態(tài),改變方法,采用多鼓勵,多表揚的方法,尤其是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們都要晚安儀式,女兒躺在被窩里,我把女兒這天的表現(xiàn)突出的地方告訴給她,而且每說出一條就吻女兒一下。每天的這個時候是女兒最幸福的時刻,每說一條,她都會露出滿意的笑臉,每天晚上,女兒都是帶著我的親吻甜甜的入睡。在我的改變下,女兒自信了好多,后來,她的指甲沒有經(jīng)過治療慢慢恢復(fù)了。為女兒進步高興的同時,我也更堅定了表揚對孩子的重要性。
其實,不管是我們做教師的媽媽還是其他做其他行業(yè)的媽媽,對孩子要求大都嚴格過度,批評過強,殊不知,毀滅一個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斷地批評,不斷的挑錯。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得多一份表揚,少一份批評,讓孩子揚起自信的風帆,自強、自立的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
三、平和多一點,功利少一點
中央電視臺《法律講堂》曾講述這么一個案例:16歲的少年趙小韓,因為不堪忍受母親的責罵,用鐵錘砸向母親的頭部,致母親重傷。趙小韓上初中三年級,父親常年在外工作,平時只有母親在家照顧小韓的生活,督促他的學習。母親在學習上對他要求十分嚴格,要求他考試必須進入班級前10名,否則就讓他寫檢查,并將檢查貼到小韓班級的門口,讓全班同學羞辱他。這天下午要考試,中午吃飯時,母親又舊話重提:“這次考試要是進不了班級前10名,就把你寫的檢查貼到你們教室門口。”小韓看母親心情不錯,便壯著膽子對母親說:“媽,我已經(jīng)盡力了,我這次只能考到前20名,以后我再努力,慢慢往前進?!闭l知話音沒落,母親便勃然大怒,邊哭邊罵:“我怎么養(yǎng)了你這個沒出息的孩子!我每天辛辛苦苦照顧你,你什么都不用做,連學習這么一件事你都做不好,你還能干什么?”這一下,飯吃不下去了,小韓便背起書包要到學校去,母親還在歇斯底里地叫著:“這次你要考不到前10名,就不要再進這個家門!”已經(jīng)走到門口的小韓,這時候大腦一片空白,看到門旁一把小鐵錘,便不顧一切地抓起來,向母親的頭部砸去,母親應(yīng)聲倒地,血流如注。又有誰能想到,這個平時乖巧聽話的趙小寒,會錘擊他的母親,連他的母親都不會承認這件事的發(fā)生,但悲劇偏偏就發(fā)生了,責任在誰,我想更多的應(yīng)該是小寒的媽媽吧。小寒是個初中生,他的行為似乎還不會在我們小學生的身上發(fā)生,但是媽媽們,如果我們不能幫助孩子從小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性格,小寒的悲劇沒準就會發(fā)生在我們的身上。
可憐天下父母心,做家長的心情都可以理解,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甚至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超過別的孩子。每個做母親的都希望看到孩子成功的那一天,都希望孩子將來有很好的前途,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種心情人人都能理解。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愛孩子,擔心孩子不夠卓越,就無休止的要求孩子必學卓越,即使99分,還嫌分數(shù)不夠最高。小寒的母親的愛屬于“無休止要求的愛”,其實,還有很多像這樣的愛的誤區(qū):《不輸在家庭教育上》08年下卷《這樣父母的愛能要嗎》一文對七種愛的誤區(qū)進行了闡釋,分別是:上火的愛,有條件的愛,嘮叨的愛,補償?shù)膼?,風云莫測的愛,不負責任的愛,打亂規(guī)則的愛,不管哪種愛都是不健康的,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是沒有益處的。
其實,我們做家長的尤其是做媽媽的也很委屈,感到孩子一上學好像一下子變得不那么乖了,有些不聽話了,讓他練10遍琴,他總是要討價還價少彈一遍,讓周五寫完作業(yè),他偏偏磨蹭到周日,讓他睡前洗刷,他總是做不到,有時,還會跟媽媽頂上一兩句嘴,耍點小脾氣,怎么看就是沒有小的時候可愛。是這樣的嗎?所以,我們的媽媽還幽默的說:“我們做家長的給孩子搞得累死了,氣死了,煩死了,苦死了,愁死了,一句話,全死了,其實我們跳出來觀察一下,不是孩子把我們父母搞死了,而是父母把孩子搞死了。” 其實,我們的孩子依然是那么可愛,相比之下,他們比嬰兒期還要可愛好多,不是這樣的嗎?我們的孩子個頭長高了,力氣更大了,他們再也不要你一勺一勺喂他吃飯,不要你抱著哄他睡覺,有時他們還會給你講笑話聽,陪你逛街,陪你散步,爸爸不在家的時候,他還會趁機鉆到你的被窩美其名曰怕你孤單。你們說,我們的孩子不是更可愛嗎?這么可愛的孩子我們喜歡還來不及呢,可為什么我們當媽媽的總是忍不住要嘮叨、埋怨、訓斥甚至是責打他們呢?媽媽們回憶一下,我們的孩子在嬰兒期間我們是怎么照顧和呵護的:孩子尿了,我們換,尿布不衛(wèi)生我們換尿不濕;孩子拉了,我們洗,衛(wèi)生紙?zhí)参覀冇脻窠泶妫缓⒆訜┝?,我們逗,我們唱兒歌、哼小調(diào)、看轉(zhuǎn)鈴、抓氣球、玩娃娃;孩子餓了,喂;孩子哭了,哄……我們照顧得是那么的周到,體貼。不管孩子出了什么問題,我們都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去解決、去克服。但是,在這段時期,不管我們付出了多少,我們好像都沒有感到絲毫的委屈和抱怨,我們覺得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對嗎?因為孩子小嗎,我們做母親的必須這樣做。這確實是我們做母親的偉大之處——無怨無悔,任勞任怨。那么,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尤其是上了學之后,我們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還是像嬰兒期一樣那么有細心和耐心嗎?到底是誰變了?其實說到底,是我們的媽媽變了,我們把自己實現(xiàn)不了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沒考上大學,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學,自己干不成的事情,孩子一定要干成。由于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自己的虛榮心太強,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導(dǎo)致方法簡單,溝通困難,引起與孩子交流的障礙。雖然我們的嘴上很強硬,不愿承認對孩子的不適教育,但事實上,我們都在自覺不自覺的給孩子過度施壓,對孩子苛刻要求。殊不知這樣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所以,我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應(yīng)該平和多一點,功利少一點,這樣不僅能加強我們和孩子的溝通,還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情趣多一點,說教少一點
下面我給大家講個故事,相信您從中能感受到情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有這樣一位母親,看見女兒在愁眉苦臉地讀英語,知道她剛開始學,對英語還沒有興趣,于是便拿起一本書對女兒說:“這里有一個故事你聽聽?!苯又驼?jīng)地朗誦道:“老鼠媽媽帶著一群小老鼠大步走過廚房地板,這時突然出現(xiàn)了一只貓,貓叫‘咪嗚、咪嗚’,老鼠媽媽也回叫‘咪嗚、咪嗚’,貓被弄糊涂了,便轉(zhuǎn)身走了。老鼠媽媽對小老鼠說:‘你們看,我說的沒錯吧?我告訴過你們,多學一種語言總是有用的?!迸畠洪_始沒反應(yīng),等聽完便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后高高興興地拿起書讀了起來。試想,如果這位母親直接對女兒說:“你要克服困難學好英語,不能愁眉苦臉地學?!毙Ч謺绾危克?,必要的幽默會使孩子感受到母親特有的智慧與寬容,他們的心會與母親靠得更近。
五、寬容多一點,嚴厲少一點
我們一直提倡寬容,但是遇到事情的時候,大人更多的是訓斥和批評,真正蹲下身子跟孩子交流,跟孩子一起分析問題的癥結(jié),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的家長真的是少之又少,包括我在內(nèi),由不得孩子出錯。所以孩子為了討好家長,總是報喜不報憂,對于自己的過錯躲躲閃閃,甚至是撒謊騙人,就是為了博得家長的一笑。想想我們的孩子多么的不容易,可我們做家長的又是多么的不近人情。一旦謊言戳穿,家長不是從自身找問題,而是把所有的怨恨都傾瀉到孩子的身上,當我們做家長的大聲責罵孩子的時候,又誰能想到孩子的過錯是大人造成的呢?
一直都有一種感覺,覺得女兒總是看我的臉色辦事、說話,尤其我不高興的時候,她更是誠惶誠恐,小心翼翼,顯出特別的不自信。我也有些納悶,平時還是挺注意的,經(jīng)常表揚,鼓勵孩子參加一些活動,就是為了鍛煉她的自信心,因為自信才能成功。但她表現(xiàn)出更多的是不自信,不管是上臺表演還是寫作業(yè),總是不能坦然面對。當然這不同于小姑娘的羞怯,別人可能看不出來,作為媽媽,孩子的一舉一動我心里都很清楚。
一天中午放學,女兒帶來了學校幫家長訂的雜志《不輸在家庭起跑線上》,我隨意的翻了起來,一篇名為《不要對你的孩子喜怒無?!返奈恼乱鹆宋业呐d趣,我細細的看了一遍,感受很大,文中的媽媽的行為跟我如出一轍,本來很開心地跟孩子在一起交談,但是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了什么事情,臉色一變,不分青紅皂白一頓訓斥,看著孩子嘟嚕起來的小臉,還覺得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使命。其實孩子是很聰明的,他們很會察言觀色,為了從父母那里獲得更多的青睞和贊賞,孩子會想方設(shè)法滿足大人的心理,哪怕是撒謊騙人。所以父母的喜怒無常,往往導(dǎo)致孩子小心謹慎,唯唯諾諾,不能大方坦誠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時刻提防著因為自己的言語不當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08年下卷有這樣一篇文章《孩子撒謊是家長“”逼出來的》就向我們揭示了母親過分嚴厲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撒謊并不是有意要欺騙我們,也不是他真的就學壞了,只是害怕我們大罵而已,如果我們面對孩子的錯誤,不是用威逼的與其和懲罰的手段,而是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流,孩子就會說出事情的真相。
列寧八歲的時候,到姑媽家打碎花瓶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吧,活潑好動的小列寧,不留神把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當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說:“不是我”,列寧也跟看大家大聲回答 “不——是——我!”然而,母親已經(jīng)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在三個月內(nèi)一直保持沉默,耐心地等待著。終于有一天,列寧忍不住失聲大哭起來,告訴媽媽:花瓶是他打碎的,他騙了姑媽。母親一邊安慰了兒子并要求列寧給姑媽寫封信,請求姑媽的會原諒。最終,列寧內(nèi)心深處進行的這場道德斗爭中,美的、誠實的品質(zhì)取得了勝利。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這樣、那樣的過失,面對孩子的過失母親應(yīng)該有“大將”氣魄,既不大驚小怪,也不聽之任之。母親需要在理解孩子、寬容孩子的基礎(chǔ)上引導(dǎo)他、幫助他,并且把您對他改過的信心傳達給他。要耐心的聽孩子講自己的理由,與孩子一起分析錯誤的危險性,當孩子認錯后,我們一定要給予表揚,并告訴孩子改正錯誤的方法和要求,即使孩子有隱瞞,也要耐心的引導(dǎo),給孩子一定時間,讓他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能因孩子主動承認錯誤而令其遭受皮肉之苦。
俗話說“好習慣是養(yǎng)出來的,好成績是幫出來的,好溝通是聽出來的,好孩子是教出來的,好母親是學出來的”。那么,我們這些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行為品德的培養(yǎng)者、社會化的最早引領(lǐng)者以及情感世界的支撐者——母親。應(yīng)該潛下心來不斷學習,轉(zhuǎn)變自己的觀念,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技巧,改變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能對子女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關(guān)家庭教育的書籍不少,您可以挑選科學實用的進行系統(tǒng)學習。如《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套叢書,就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書。它由全國一百多名家庭教育專家精心撰寫,其中全是典型的教育子女的實例,能幫助我們解決日常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問題。二是上網(wǎng)學習?!爸腥A家庭教育網(wǎng)”,是全國唯一的關(guān)于家庭教育的網(wǎng)站,其中有豐富的家庭教育資源供你使用,也有不少全國知名的家庭教育專家為您提供免費咨詢。這樣我們通過努力學習,再加上專家的指導(dǎo)幫助,很快就能掌握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我們都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當然作為中華家庭教育志愿者,我也非常樂意為家長們排憂解難。
謝謝大家,讓我們?yōu)榱撕⒆拥慕】党砷L,加油學習!
ttp://ajm-engineering.com/kcms/blog/vblog?u_id=266&b_id=187663【曉巖轉(zhuǎn)】
本博客轉(zhuǎn)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相鄰博客
- [轉(zhuǎn)]胡云慧老師主講:《家庭教育三十六計之傾聽》 [2012-10-30 17:55:47]
- [轉(zhuǎn)]沈麗萍老師主講:《家長成長的四個階段》 [2012-10-30 17:56:03]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