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媽媽突然接到老師的電話,要她去學校。這位媽媽趕快放下手頭的事情,趕到學校。班主任很生氣地說:“你看你兒子,天天就會瘋打瘋鬧。這次才考了72分,一年級就考這么少,以后怎么辦?今天我問他在家復(fù)習了嗎,他說復(fù)習了,還復(fù)習到了12點。復(fù)習了怎么還考這么少?這位媽媽昨天沒有看到孩子復(fù)習,聽老師這么一說,知道兒子學會撒謊了。于是就一臉賠笑地對老師說:“您說得對,我回家好好治治他1
回到家以后,這位媽媽讓兒子脫掉褲子,趴到床上。孩子一看要挨打,就害怕了,對媽媽說:“我復(fù)習了,真的,媽媽相信我。”這位媽媽問:“復(fù)習了怎么還考這么少?”兒子說:“我復(fù)習的都沒考到?!薄斑@不可能,媽媽斬釘截鐵地說,并不由分說把孩子揍了一頓。
母親打夠了,可孩子還堅持說:“媽媽,我真的復(fù)習了!我想考試時給你一個驚喜,等你睡覺以后才復(fù)習的,并且我還寫到紙上了?!?br />
看著紙上兒子稚嫩的筆跡,這位母親終于相信了,孩子只是因為學習不得要領(lǐng)而沒考出好成績。
一位英國媽媽下班回家以后,看到五歲的兒子邊吃面包邊看電視。和孩子打過招呼之后,這位媽媽就到廚房去給孩子準備晚餐??墒?,一走進廚房,這位媽媽發(fā)現(xiàn),前天剛買的一大瓶花生醬全撒在了地上。這位母親的第一反應(yīng)是孩子做的,因為家里除了孩子沒有別人。于是,這位母親就問兒子是怎么回事?!芭?,媽媽,我不知道,放學回來我就沒進廚房,我一直在客廳看電視。”聽兒子這么說,這位媽媽沒有再追問,而是說:“好的,沒事了,媽媽只是想問一下。”兒子出去后,這位媽媽想,到底怎么回事呢?她把地上收拾了一下,開始做晚餐。
晚餐快要做好的時候,這位媽媽看到自家的小貓在廚房的角落里露出了頭,并且朝著自己叫了一聲,她意識到,可能是小貓把花生醬的瓶子碰倒了,幸虧自己相信兒子所說的話,沒有冤枉兒子。
面對兒子的堅持,那個中國媽媽認為就是孩子的錯,而英國的那個媽媽在聽到孩子說不是自己做的之后,并沒有氣急敗壞地把罪狀強加給孩子,而是給孩子充分的信任。
從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第一次信口開河起,孩子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的信任度就開始打折扣了。真的需要這樣嗎?實際上,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信任,孩子當然也不例外。
許多良好的習慣都是培養(yǎng)出來的,如果父母能夠做到充分地信任孩子,孩子就不會養(yǎng)成說謊的習慣??墒?,要培養(yǎng)出一個比較好的行為習慣,獎勵比懲罰更為重要。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闖禍以后,千萬不要氣急敗壞地責問。在這個時候,孩子很有可能因為怕挨打而說謊。如此詢問孩子的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誘導(dǎo)孩子說謊。家長要學會注視孩子的眼睛,等孩子自己說出真相,或者平和地詢問發(fā)生了什么事。如果孩子承認了錯誤或請求原諒的時候,家長就應(yīng)該先表揚他的誠實,之后再進行批評,并且相應(yīng)地減輕對他的處罰,再教會他在以后碰到這樣的事時應(yīng)該如何去做。如果孩子堅持這件事不是他做的,父母也要充分信任孩子所說的話,然后再慢慢地找出這件事情的原因,千萬不要按自己的主觀意志作出不合理的判斷,不相信孩子。因為父母如此去做之后,不僅不會讓孩子養(yǎng)成誠實的習慣,反而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甚至長大以后習慣說謊。
給孩子以充分的信任,讓孩子從小有一種被認同感和安全感,這樣,孩子與父母的關(guān)系才會更加融洽,孩子的發(fā)展才能更加健康。媽媽,請不要拿我和別人比較
8歲的小珊和10歲的小佳一起從學?;氐郊摇P∩汉芸炀妥叩阶约旱姆块g,可小佳卻跑到媽媽那里說:“看,我又得了100分。”媽媽看著成績單,非常滿意,夸獎了小佳一番?!靶∩涸谑裁吹胤剑课蚁肟纯此某煽儐?。她考得一定很差吧?”這時小珊正準備去玩,媽媽就叫住了她,讓她把成績單拿來看看。果然,小珊的成績很不理想,媽媽非常生氣地大聲說道:“你為什么不能像你姐姐一樣?就是因為你太不用功,不許出去玩,回自己的房間去1小珊非常沮喪地走回到自己的房間。她受了媽媽的一頓斥責,感到自己很沒有面子。
有一位美國朋友,沒有什么學歷,只能在他家附近的一個商店里打工。在別人看來,他好像是處在社會的底層,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然而,他的父母對他卻贊賞有加,原因是他經(jīng)常到社區(qū)演奏鋼琴,并深受大家的喜愛。
一般情況下,國內(nèi)的一些家庭在相互比較孩子的時候,比較的方面較為單一,且多為學業(yè)方面;西方國家家庭的比較往往注重孩子的全面素質(zhì)。中國一些家庭常常愛拿孩子的優(yōu)點與缺點相互比較;西方家庭更多的是自省孩子的優(yōu)點和成功之處,他們不習慣爭強好勝,論高低上下。中國的一些家庭在比較時往往只想著突出自己的形象,有意無意地去貶低別人;相反,西方家庭往往注重自尊、自重、自樂。
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西方家庭不刻意地去比較,而中國一些家庭的比較則演變成一種很嚴重的現(xiàn)象:攀比。
在上文提到的故事中,媽媽犯了幾個錯誤,對小珊的教育十分不利。其一,媽媽還沒看到成績單,就非常肯定地說小珊的成績一定不好,這表明媽媽對小珊一點信心都沒有。作為母親,她的這種態(tài)度會使小珊放棄努力,而認定自己永遠是一個失敗者。其二,媽媽又告訴小珊,她為小珊感到慚愧,使得小珊更加認為自己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孩子,在媽媽心目中沒有一點地位,不受媽媽的喜愛?,F(xiàn)實生活中,每個孩子其實都需要家長的鼓勵,這樣才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小珊就是一個例子,她一向認為自己是不能和姐姐比的,認為根本沒有理由去嘗試。其三,媽媽給小珊設(shè)立了太高的目標,小珊望而生畏,認為自己無論怎樣去努力都不能使媽媽滿意,結(jié)果對樹立自信又增加一道障礙。那么小珊的媽媽是怎樣想的呢?媽媽以為她對小珊的指責會使她感到羞愧,就此可以產(chǎn)生一種刺激,讓小珊以后努力學習,同時促使姐妹之間的競爭,以此來提高小珊的學習成績。但是這種辦法對一個從小缺乏鼓勵、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只會使她更加認為自己無能,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孩子。
媽媽對兩個女兒作當面評價,這樣做不但對小珊不利,對小佳同樣也是不利的。這種比較會使小佳產(chǎn)生更加強烈的愿望,要永遠走在妹妹的前面,給自己設(shè)置了越來越高的目標,甚至是不切實際的目標。假如小佳達不到這個理想目標,同樣也會認為自己是一位失敗者。所以,用這種刺激的辦法,對兩個孩子身心都是不利的。如果要想小珊以后做得好,媽媽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拿她和小佳比較,任何此類比較對孩子都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因此每一個孩子都應(yīng)該在自己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不是做別的孩子的復(fù)制品。如果媽媽對小珊本來就沒有太大信心,還要不時地表現(xiàn)出來,那么,她是不可能幫助小珊走出心理陰影的。可行的方法是將兩個孩子的進程分開,停止對姐妹兩個成績的比較。要關(guān)注小珊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讓小珊明白不管她的學習成績怎樣,只要她盡力了,都一樣是父母疼愛的好孩子。
在幼兒小小的心靈中,父母最愛自己,最疼自己,一旦聽到父母夸獎別人家的孩子,就可能會認為父母親不愛自己,產(chǎn)生很強的失落感。所以,父母不要總是當著孩子的面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樣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回到家以后,這位媽媽讓兒子脫掉褲子,趴到床上。孩子一看要挨打,就害怕了,對媽媽說:“我復(fù)習了,真的,媽媽相信我。”這位媽媽問:“復(fù)習了怎么還考這么少?”兒子說:“我復(fù)習的都沒考到?!薄斑@不可能,媽媽斬釘截鐵地說,并不由分說把孩子揍了一頓。
母親打夠了,可孩子還堅持說:“媽媽,我真的復(fù)習了!我想考試時給你一個驚喜,等你睡覺以后才復(fù)習的,并且我還寫到紙上了?!?br />
看著紙上兒子稚嫩的筆跡,這位母親終于相信了,孩子只是因為學習不得要領(lǐng)而沒考出好成績。
一位英國媽媽下班回家以后,看到五歲的兒子邊吃面包邊看電視。和孩子打過招呼之后,這位媽媽就到廚房去給孩子準備晚餐??墒?,一走進廚房,這位媽媽發(fā)現(xiàn),前天剛買的一大瓶花生醬全撒在了地上。這位母親的第一反應(yīng)是孩子做的,因為家里除了孩子沒有別人。于是,這位母親就問兒子是怎么回事?!芭?,媽媽,我不知道,放學回來我就沒進廚房,我一直在客廳看電視。”聽兒子這么說,這位媽媽沒有再追問,而是說:“好的,沒事了,媽媽只是想問一下。”兒子出去后,這位媽媽想,到底怎么回事呢?她把地上收拾了一下,開始做晚餐。
晚餐快要做好的時候,這位媽媽看到自家的小貓在廚房的角落里露出了頭,并且朝著自己叫了一聲,她意識到,可能是小貓把花生醬的瓶子碰倒了,幸虧自己相信兒子所說的話,沒有冤枉兒子。
面對兒子的堅持,那個中國媽媽認為就是孩子的錯,而英國的那個媽媽在聽到孩子說不是自己做的之后,并沒有氣急敗壞地把罪狀強加給孩子,而是給孩子充分的信任。
從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第一次信口開河起,孩子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的信任度就開始打折扣了。真的需要這樣嗎?實際上,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信任,孩子當然也不例外。
許多良好的習慣都是培養(yǎng)出來的,如果父母能夠做到充分地信任孩子,孩子就不會養(yǎng)成說謊的習慣??墒?,要培養(yǎng)出一個比較好的行為習慣,獎勵比懲罰更為重要。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闖禍以后,千萬不要氣急敗壞地責問。在這個時候,孩子很有可能因為怕挨打而說謊。如此詢問孩子的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誘導(dǎo)孩子說謊。家長要學會注視孩子的眼睛,等孩子自己說出真相,或者平和地詢問發(fā)生了什么事。如果孩子承認了錯誤或請求原諒的時候,家長就應(yīng)該先表揚他的誠實,之后再進行批評,并且相應(yīng)地減輕對他的處罰,再教會他在以后碰到這樣的事時應(yīng)該如何去做。如果孩子堅持這件事不是他做的,父母也要充分信任孩子所說的話,然后再慢慢地找出這件事情的原因,千萬不要按自己的主觀意志作出不合理的判斷,不相信孩子。因為父母如此去做之后,不僅不會讓孩子養(yǎng)成誠實的習慣,反而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甚至長大以后習慣說謊。
給孩子以充分的信任,讓孩子從小有一種被認同感和安全感,這樣,孩子與父母的關(guān)系才會更加融洽,孩子的發(fā)展才能更加健康。媽媽,請不要拿我和別人比較
8歲的小珊和10歲的小佳一起從學?;氐郊摇P∩汉芸炀妥叩阶约旱姆块g,可小佳卻跑到媽媽那里說:“看,我又得了100分。”媽媽看著成績單,非常滿意,夸獎了小佳一番?!靶∩涸谑裁吹胤剑课蚁肟纯此某煽儐?。她考得一定很差吧?”這時小珊正準備去玩,媽媽就叫住了她,讓她把成績單拿來看看。果然,小珊的成績很不理想,媽媽非常生氣地大聲說道:“你為什么不能像你姐姐一樣?就是因為你太不用功,不許出去玩,回自己的房間去1小珊非常沮喪地走回到自己的房間。她受了媽媽的一頓斥責,感到自己很沒有面子。
有一位美國朋友,沒有什么學歷,只能在他家附近的一個商店里打工。在別人看來,他好像是處在社會的底層,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然而,他的父母對他卻贊賞有加,原因是他經(jīng)常到社區(qū)演奏鋼琴,并深受大家的喜愛。
一般情況下,國內(nèi)的一些家庭在相互比較孩子的時候,比較的方面較為單一,且多為學業(yè)方面;西方國家家庭的比較往往注重孩子的全面素質(zhì)。中國一些家庭常常愛拿孩子的優(yōu)點與缺點相互比較;西方家庭更多的是自省孩子的優(yōu)點和成功之處,他們不習慣爭強好勝,論高低上下。中國的一些家庭在比較時往往只想著突出自己的形象,有意無意地去貶低別人;相反,西方家庭往往注重自尊、自重、自樂。
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西方家庭不刻意地去比較,而中國一些家庭的比較則演變成一種很嚴重的現(xiàn)象:攀比。
在上文提到的故事中,媽媽犯了幾個錯誤,對小珊的教育十分不利。其一,媽媽還沒看到成績單,就非常肯定地說小珊的成績一定不好,這表明媽媽對小珊一點信心都沒有。作為母親,她的這種態(tài)度會使小珊放棄努力,而認定自己永遠是一個失敗者。其二,媽媽又告訴小珊,她為小珊感到慚愧,使得小珊更加認為自己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孩子,在媽媽心目中沒有一點地位,不受媽媽的喜愛?,F(xiàn)實生活中,每個孩子其實都需要家長的鼓勵,這樣才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小珊就是一個例子,她一向認為自己是不能和姐姐比的,認為根本沒有理由去嘗試。其三,媽媽給小珊設(shè)立了太高的目標,小珊望而生畏,認為自己無論怎樣去努力都不能使媽媽滿意,結(jié)果對樹立自信又增加一道障礙。那么小珊的媽媽是怎樣想的呢?媽媽以為她對小珊的指責會使她感到羞愧,就此可以產(chǎn)生一種刺激,讓小珊以后努力學習,同時促使姐妹之間的競爭,以此來提高小珊的學習成績。但是這種辦法對一個從小缺乏鼓勵、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只會使她更加認為自己無能,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孩子。
媽媽對兩個女兒作當面評價,這樣做不但對小珊不利,對小佳同樣也是不利的。這種比較會使小佳產(chǎn)生更加強烈的愿望,要永遠走在妹妹的前面,給自己設(shè)置了越來越高的目標,甚至是不切實際的目標。假如小佳達不到這個理想目標,同樣也會認為自己是一位失敗者。所以,用這種刺激的辦法,對兩個孩子身心都是不利的。如果要想小珊以后做得好,媽媽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拿她和小佳比較,任何此類比較對孩子都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因此每一個孩子都應(yīng)該在自己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不是做別的孩子的復(fù)制品。如果媽媽對小珊本來就沒有太大信心,還要不時地表現(xiàn)出來,那么,她是不可能幫助小珊走出心理陰影的。可行的方法是將兩個孩子的進程分開,停止對姐妹兩個成績的比較。要關(guān)注小珊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讓小珊明白不管她的學習成績怎樣,只要她盡力了,都一樣是父母疼愛的好孩子。
在幼兒小小的心靈中,父母最愛自己,最疼自己,一旦聽到父母夸獎別人家的孩子,就可能會認為父母親不愛自己,產(chǎn)生很強的失落感。所以,父母不要總是當著孩子的面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樣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家長教育孩子只需“三件事” [2012-10-31 20:51:35]
- 好爸爸勝過好100位老師 [2012-10-31 20:57:12]
- 孩子性格孤僻怎么辦 [2012-10-31 21:11:12]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