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關注孩子是否感冒、發(fā)高燒等身體上的疾病,當孩子焦慮不安、抑郁或具有某些強迫性的行為習慣這一類心理疾病時,也應該引起家長們的重視,而且――
父母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會感冒、發(fā)高燒,卻常常忽略了他們的一些心理疾?。喝缃箲]不安、抑郁或具有某些強迫性的行為習慣。這一類心理疾病也應該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在孩子的心理問題剛剛冒頭的時候,家長就該充分重視了。其實,你也可以做孩子的心理醫(yī)生。
有攻擊性行為的輝輝
案例:5歲的輝輝在幼兒園表現(xiàn)很好,但在家里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他會用拳頭打臨時寄養(yǎng)的1歲的小表妹,用臟話罵父親,在家里走路橫沖直撞,還用難聽的話稱呼祖父母。在怎么對待輝輝的問題上,父母也產(chǎn)生了分歧:爸爸想把他一個人鎖在房間里以示懲罰;媽媽總想同他好好談談,覺得過一陣會好的。
北京心理咨詢專家 診斷:輝輝是一個易怒的孩子,他覺得爸爸媽媽忽略了他。因為媽媽幫著照顧小表妹,而爸爸剛剛換了一份新的工作。倆人都比過去壓力大,常常吵架,這時候輝輝總顯得無助和害怕,他只能通過不斷地發(fā)脾氣來引起大人的注意。
對策:預先消除可能發(fā)生的不快。一旦孩子的壞脾氣發(fā)作了,你是很難讓他停下來的,因而最好能在孩子爆發(fā)之前遏止他。―旦看到孩子有大發(fā)脾氣的信號(如特別興奮、不停抱怨、對任何人的任何建議都說“不”等),設法安撫他??梢赃@樣說:“你看上去特別不開心,告訴媽媽為什么。好好說,不要急?!?
表現(xiàn)好有獎勵。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對孩子好的行為進行表揚比對他做錯了進行懲罰有效。兒童是很看重一件事的結果的,他常常想知道,我這樣做了,會怎么樣??梢詾楹⒆釉O計一個表,把一天分為3個時段(早上沒有打妹妹,給一顆星;沒有罵過臟話,再給一顆星)。過個幾天,累積到幾顆星了,給他一個物質(zhì)獎勵。比如,得了5顆星可以有一樣玩具;8顆星可以出去郊游一次等。
懲罰要適當。如果孩子的行為出格了,比如,用積木砸妹妹,就要采取適當?shù)膽土P措施:如沒收他最喜歡的玩具,取消看晚上的動畫片。把他獨自關在房間里。這樣的懲罰對于易怒的孩子不太合適,可能導致他更激烈的行為。
多給孩子一點關心。任何時候都記得不要疏忽了孩子的感情。比如,媽媽在照顧小表妹的時候,可以對她說:“媽媽給她換好尿布,就來陪你畫畫,先把蠟筆準備好。”
結果:當父母對輝輝投入更多的關懷時,他的行為日趨正常。當然,如果父母按照上述建議去做了,仍然沒有效果,專家建議家長去學校了解一下情況,會不會是輝輝在學校里遇到了什么不愉快,他卻到家里來發(fā)泄,同時可以去求助醫(yī)生。
悶悶不樂的小潔
案例:小潔5歲,他們要搬家了。爸爸媽媽忙于整理東西,來不及注意她的情緒。其實,小潔害怕到了新的幼兒園失去好朋友,她想把自己的恐懼告訴爸爸媽媽,但他們沒空搭理她。搬家的日子越來越近,小潔越來越沉默,還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里,爸爸一提新家怎么樣,她就踢他。有一次,媽媽在打包整理東西,她居然拿了把剪刀,把沙發(fā)剪了一個大洞。
診斷:孩子行為失常,通常與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有關,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幫助孩子調(diào)整好情緒,他的行為就會出軌。
對策:父母要多同小潔聊聊,告訴她爸爸媽媽其實也很不舍得離開這里,讓她覺得她不是孤單的,原來爸爸媽媽也是這么想的。告訴她,新的家很漂亮,新的幼兒園也很好,離爸爸媽媽工作的地方近,這樣他們就可以多一點時間陪她。
結果:父母不斷地疏導,使小潔心中的結慢慢解開了。媽媽帶她去看了新家,新的幼兒園,老師很和藹,小朋友們也很熱情,小潔慢慢又變回了原來的狀態(tài)。
桀驁不馴的荔荔
案例:6歲的荔荔像是要考驗父母的耐心,他們讓她做什么得到的回答都是一聲響亮的“不,就不!”不肯好好穿衣服,不肯好好吃飯,有一次甚至把玩具都剪壞了。
診斷:荔荔的表現(xiàn)是由于內(nèi)心焦慮,需要了解在她生活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同荔荔媽媽作了交談。得知,一年前,媽媽患了嚴重的頭痛病,一旦發(fā)作,就想一個人呆在不開燈的房間里,需服用鎮(zhèn)定劑,而且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情緒低落。因為沒人對荔荔解釋媽媽的病情,荔荔看到這一切,著急緊張,就用異常行為來發(fā)泄。
對策:直接同孩子交流家庭大事。大人總希望不以自己的痛苦影響孩子的情緒,所以有些事情不愿告訴孩子。但孩子不明就里,只能獨自著急。專家建議,媽媽可以告訴她,媽媽不舒服,但吃了藥會好的;爸爸也要安撫她,媽媽生病時,爸爸同荔荔一起做家務并且照顧媽媽。讓荔荔覺得自己也很重要。
列一張名為“今日愿望”的清單,讓荔荔和媽媽各填兩個愿望在里面。比如,媽媽希望:1.荔荔穿衣服動作快一點;2.吃飯時不玩其他東西。荔荔希望:1.媽媽晚上陪她玩拼圖游戲;2.給芭比娃娃買一件新的外套。如果媽媽的希望達到了,可以適當滿足荔荔的一個愿望。
這樣的列表形式其實是在告訴孩子,生活中,給予和獲得應該是對等的。大人對孩子說“我希望”你怎么樣,比單純的批評收效好。這樣一天天下來,孩子會越變越好的。
結果:當媽媽生病需要獨處的時候,荔荔懂得和爸爸一起消磨時光,并且在媽媽需要的時候照顧她。她知道自己不是引起媽媽生病的原因了,覺得自己在家里挺有用的,再也不故意同大人作對了。
互相嫉妒的兄弟倆
案例:5歲的偉偉和康康是雙胞胎,一年前,爸爸有了一份需要常駐外地的工作,不能?;丶?,兄弟倆主要跟媽媽一起生活。最近,兄弟倆的關系很糟糕。如果有客人夸其中一個聰明、乖,另一個馬上變得嫉妒、憤怒,然后,想方設法想引起客人的注意。有一次,康康去參加幼兒園的講故事比賽,偉偉那天表現(xiàn)得特別反常,早上,他朝媽媽吐唾沫,在吃早飯時故意亂叫,還說自己喉嚨壞了,不肯去幼兒園。
診斷:由于爸爸常常不回家,孩子們其實還不能適應,就把這種不滿發(fā)泄到對方和媽媽身上。
對策:媽媽要多多疏導兩個孩子。如果其中一個受到他人的稱贊了,媽媽可以表揚另一個,告訴他:“媽媽知道你也行的?!北热?,康康去參加比賽之前,媽媽可以啟發(fā)偉偉同他一起準備,讓他做個小裁判,看看康康講得怎么樣,幫助偉偉疏導他的嫉妒情緒。
結果:慢慢地,兩個孩子體會到了,如果倆人中的一個受到了別人的表揚,并沒有使另一個損失什么呀。兩個人懂得了互相幫助,像真正的好朋友那樣。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