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間原則
醫(yī)學研究表明,人每天有四個記憶高潮,這是最佳用腦時間。
一是6—7點。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頭腦是清晰的,加上沒有新的識記材料的干擾,此時輸入新的信息會印象清晰,記憶效率高。二是8—10點,雖有前面的工作,但此時人的精力依然旺盛,處理問題的效率也會很高,記憶量也較大。三是18—20點時,是一天中記憶最佳期。四是22點左右,記憶后立即入睡,不再輸入信息,睡眠中大腦無意識地進行信息的編碼整理工作,有利于保持記憶。
勞逸結合原則
“勞”是指緊張的學習過程,“逸”是指對學習過程腦力勞動的調節(jié),即要適當?shù)男菹⒑蛥⒓游捏w活動來緩解疲勞。一孩子要獲得高效的學習效果,還取決于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緊張的腦力勞動必須要有適當?shù)男菹⒆髡{整,休息是緊張的腦力勞動的保證。孩子只有勞逸結合,才能使精力充沛,頭腦清醒,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勞逸結合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一般來說,兒童和青少年一般每天需睡眠8—9小時,高中生一般每天需睡眠7—8小時。其次,“逸”不僅僅是指睡眠,適當?shù)捏w育鍛煉和其它的業(yè)余愛好也可以使大腦獲得休整,即要使腦力勞動和體力活動相互調劑。另外,如果一個人長時間地使用大腦的某半球,就會造成疲勞,降低思維效率。如果改換不同的處理信息的活動方式,交替安排閱讀、運算、分析、實驗、筆記、構思等學習項目及到戶外走走,做做眼保操,換個活動方式都可以避免腦疲勞。
增強孩子時間管理的意識:
首先,培養(yǎng)時間價值感。
其次,制定作息時間計劃。
第三,引導孩子寫“時間管理日志”。
提升孩子時間管理的能力
每個兒童在時間面前都會顯出不同的特點。很多孩子不善待時間,有的孩子“磨時間”,做事不緊不慢的,斷斷續(xù)續(xù),注意力分散,毫無緊迫感;有的孩子“拖時間”,總覺得時間還多,今天不做明天做;有的孩子“搶時間”,急急忙忙的只求速度不計質量,以交差為目的。有的孩子“偷時間”,在獨處的空間里該做的事情不做,反而去做別的事情,如打游戲、吃東西。家長要根據(jù)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與孩子共同商量時間管理策略,逐步提升時間管理的能力。比方說如何對時間的計劃、分配、調整以及自己評價掌控時間的能力。
強化由孩子掌控時間的授權意識
授權意識是指家長把屬于孩子自己掌控時間的權利歸還給孩子,孩子能夠完成的事情盡量讓孩子自己來完成。“授權意識”是家長培養(yǎng)孩子掌控時間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條件。家長陪讀、越俎代庖等現(xiàn)象非常普遍。一是家長自己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也無法幫助孩子做所有的事情。二是孩子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在父母的陪讀中,孩子無形中形成了依賴心理,不會自我管理。
培養(yǎng)孩子辦事有條理的習慣
很多孩子由于家長的過分溺愛,形成了依賴心理,生活沒有形成規(guī)律。家長要督促孩子將作息制度固定下來,包括何時起床、就餐、睡覺、看電視、鍛煉、寫作業(yè)和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形成了生活的一定之規(guī),做事才有條不紊。有些孩子從不動手自己清理書包、打掃房間、整理書桌、擺放衣物。東西到處堆到處放,抽屜里亂七八糟,書桌上堆積如山,書包里雜亂無章,沒有一點頭緒。比方說桌上的物品擺放最好固定位子,少而精。文具盒、文件夾、日歷、筆座及座右銘等。書包里也應學科和文件夾分層放好,利于尋找。
做事有條理的孩子,長大了在工作中也會比旁人顯得更沉穩(wěn),更有胸有成竹,思考問題也更縝密。
寫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