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課堂講座:到底該給孩子怎樣的愛
——溺愛,假愛與錯愛
主講:醉梅(練麗丹)
※播放視頻:小詩朗讀:
原文欣賞:
我們總說孩子是我們的最愛/其實受害最深的還是孩子/當愛滑向了溺愛/孩子就掉進了虛假世界里/以為花兒是為他一個人開放/以為太陽是為他一個人燦爛/以為世界圍著他一個人旋轉(zhuǎn)
是誰給了他一個扭曲世界/那就是最愛他的人/我們自己 我們自己/當最愛失去了尺度/愛就面臨危險/當最愛失去了理智/愛就成了魔鬼
愛 就要愛得有分有寸/當好愛的舵手/駛向平穩(wěn)的成長航道/愛 就要愛得不濃不淡/在孩子的風(fēng)景里/是恰到好處的描繪
我們總說孩子是我們的最愛/其實最愛的還是自己/當把孩子鎖進我們的欲望里/孩子就停止了自己的成長/我們的愿望代替了孩子的愿望/我們的需要掩蓋了孩子的需要/我們的心思淹沒了孩子的心事
是誰把自私僑裝成無私/那就是最愛他的人/我們自己 我們自己/當最愛糅進了功利/愛就不再純潔/當最愛融進了自己/愛就模糊了界限
愛 就要愛得明明白白/分清自己和孩子/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愛 就要愛得清清楚楚/先打理好了自己/再拿出真愛給孩子
我們總說孩子是我們的最愛/其實也會將愛的位置放錯/當把錯誤當成了正確/孩子就離我們越來越遠/他天真的笑靨掠過了一絲陰影/他無憂的童年背上了沉重包袱/他稚嫩的心靈傳來哭泣的聲音
是誰顛倒了愛的方向/那就是最愛他的人/我們自己 我們自己/當最愛攀錯了時間/成長的規(guī)律就打亂/當最愛寫錯了腳本/孩子的心靈就枯竭
愛 就要愛得正正確確/擺好愛的最佳姿勢/迎接孩子的每一天/愛 就要愛得平平常常/伴著一顆平常心/與孩子一起成長
※寫作動機
1.太多的父母出于本能在給孩子愛。高爾基說:“愛孩子,連母雞也會做的事。而真正教育他們則是一件大事?!比欢?,有多少父母在教育這件大事上,察覺過自己的愛對不對?反思過有沒有愛過頭?
2.太多的父母從自身的需要和意愿出發(fā)在給孩子愛。到底是愛孩子還是愛我們自己?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就沒有資格做個合格的父母。
3.太多的父母不懂家庭教育規(guī)律,做著違背孩子成長規(guī)律的事,用錯誤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對待孩子,沒起到為孩子成長護航的作用,反而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
這首小詩共分三個部分,分別對溺愛、假愛和錯愛作了闡釋,告訴家長應(yīng)該怎樣愛。
※不當愛的解讀
想愛,只是美好愿望;會愛,才體現(xiàn)教育能力。想愛,不等于可以盲目地愛;理智的愛,才是為孩子的成長負責。如果不會愛,愛就滑向了“溺愛”,變成了“假愛”,釀成了“錯愛”。 現(xiàn)在呢,我們來一個個解讀。溺愛,假愛,錯愛。
一、溺愛的解讀
【現(xiàn)象】
·有一位老奶奶,有一天收到快遞公司送來的包裹,是在外地上大一的孫女寄來的一堆襪子,叫奶奶洗好了再寄回去。奶奶搖頭感嘆。
·福州一位媽媽,聽說孩子吃不慣北方大學(xué)的飯菜,打聽到一位朋友要乘航班去北京出差,就叫他幫忙捎去自己親自包的餃子給孩子吃。
【溺愛的表現(xiàn)】
溺愛表現(xiàn)之一:過度幫助代勞
覺得兩三歲的孩子這不會那不會,我們不讓他動,不準他做,是因為怕他做不好,讓他受傷了,也怕給我我們添亂了,結(jié)果是我們又幫又代又包辦。但是,我們省事了,省心了,孩子的上進心,好奇心卻沒了,孩子的責任心磨掉了,后患無窮。就象詩中所說:“當最愛失去了尺度/愛就面臨危險”。
【案例】13歲孩子還要媽媽喂飯
孩子13歲了,還要媽媽喂飯。當記者問家長為什么會這樣的時候,媽媽說,也試過讓孩子自己吃飯,沒想到一天了一口飯都沒吃。孩子說,從小就是媽媽喂我,我都不知道應(yīng)該自己盛飯和吃飯。刷碗、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這些活媽媽也從來沒讓他干過?,F(xiàn)在上初中了,根本就不吃學(xué)校的午餐。小楊媽媽不得不每天給他送飯。
點評:……這些是“直升機”父母。他們象直升機一樣總是在孩子的四周盤旋,時時刻刻關(guān)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需要,就立刻出手——包辦、代替,服務(wù)。
【負面影響】
1.生活上失去責任心
當孩子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什么都替他做了的時候,他不用做了,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于是形成了只享受不付出的思想。也沒有了責任感,也不想負責任。因為,他懶慣了,做事很麻煩!負責任很累!享受多好!
案例:一個15歲孩子的媽媽曾經(jīng)對我說:“我的兒子怎么這么懶,在家什么事也不做。平常都是我做家務(wù)活,這幾天我生病在床,家務(wù)活好多天沒做,要他幫忙拖一下地板都不肯。我說我生病了,你幫忙做一點,他怎么說,等你病好了再拖地吧?!?/span>
2.在學(xué)習(xí)上失去責任心
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成績好就行,“只要你把學(xué)習(xí)搞好就行了,其它你什么也不用做?!奔议L讓孩子不要做家務(wù)活,目的是為孩子省時間,把學(xué)習(xí)搞好??蛇z憾的是:很多生活習(xí)慣不好、自理能力差、獨立性差的孩子成績并不是很好!
原因是:學(xué)習(xí)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們是相通的。生活中形成的懶惰,沒責任心,依賴性,遷移到學(xué)習(xí)上來了。于是你不斷催孩子學(xué)習(xí),孩子就給你磨磨蹭蹭;他一有不會做的題,就向你要答案,因為他懶得動腦筋思考。他覺得學(xué)習(xí)是你的事,而不是他的事,因為你在學(xué)習(xí)上幫太多了,一直在陪,所以他也一直在依賴你。
記住:你越能干,孩子越不能干,孩子越自卑;你幫得越多,孩子做得越少,越?jīng)]責任感;你管得越多,孩子依賴越強,越?jīng)]獨立性。
※你是否知道:什么是溺愛?就是用包辦代替協(xié)助,代替孩子成長;用大人的安排代替自我作主,剝奪孩子的責任心。
溺愛表現(xiàn)之二:過度滿足遷就
“4+2”的家庭結(jié)構(gòu),很容易圍繞著孩子“1”這個小太陽轉(zhuǎn)。加上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條件好,給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條件都能做到的?;臼巧虾⒆酉胗惺裁?,就可以給什么。父母付之當然,孩子受之無愧。就象詩中所說:“以為花兒是為他一個人開放/以為太陽是為他一個人燦爛/以為世界圍著他一個人旋轉(zhuǎn)?!?/span>
【案例】
在超市,一個孩子對媽媽說:“媽媽,我想要個電動汽車。”“家里不是有電動汽車嗎?”“那顏色不一樣的。”“媽媽沒帶這么多錢,不能再買了?!焙⒆硬豢?,哇哇大哭,在地上打滾。媽媽覺得不合理,但了拗不過孩子的執(zhí)意要求。又看到周圍的人眼光投了過來。心一軟,就買下了。
【負面影響】
1.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變得麻木。
【案例】
有一個媽媽和孩子聊天時,對八歲的女兒說:“孩子,你看你現(xiàn)在多幸福啊,吃的穿的不用愁,看的玩的都有,哪象我們那個時候,吃不飽飯,上學(xué)還要走還不知足,我們那個時候哪有這個條件?!睕]想到女兒的話讓媽媽大跌眼鏡,她女兒說了什么話呢?她說:“我有什么幸福啊,什么都有了,我沒有我想要的了!”
點評:由于我們的過度滿足,讓孩子缺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沒有了期待,渴盼,也磨滅了追求。不能不說也是一種悲哀,這就是“過猶不及”的道理。
2.形成錯誤的認知,變得任性霸道。
小時候,孩子他覺得父母是強大的,了不起的,想要什么基本可以得到。這時也助長了任性的性格,形成了霸道的邏輯:你給我,是應(yīng)該的,是正常的;你不給我,你是不對的,是不正常的。
【故事】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第18卷,杜京葉老師《從“猴子抓狂”看子弒父母》中故事:
有人養(yǎng)了一只小猴子,把它關(guān)在籠子里。喂它好吃好喝,定期給它洗澡,每天牽它出去玩,但從來沒教它自己找食物。
小猴子一天天長大,主人養(yǎng)不動了,覺得應(yīng)該讓它回歸自然,于是把它放到野外。起先猴子興奮極了,一溜煙就跑不見了。幾天后,猴子回來了,已經(jīng)瘦得不成樣子了。原來過去跟同類沒有相處的機會,無法合群,常常被欺侮,加上它不會找吃的,還是回到主人家里。,
主人只好繼續(xù)喂它,但想來想去認為小猴子應(yīng)該自立,所以漸漸不喂,就算抓著主人、又叫又跳地要吃,主人也不給了。小猴子就抓狂了,它跳到主人身上,掏口袋、扯衣服,最后狠狠地咬了主人一口。
點評:當有一天,你給不了孩子這個那個的時候,不能滿足孩子他的欲望的時候,孩子會怎樣呢?就象詩中所說:“當最愛失去了理智/愛就成了魔鬼?!?/span>那么,愛是怎樣讓孩子變成魔鬼的?
【案例1】
2011年4月1日,在上海浦東機場,有一個在日本留學(xué)回來度假的學(xué)生,見到來接他的媽媽。向媽媽要學(xué)費。在錢的問題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于是這個學(xué)生就突然拔出水果刀,對著媽媽連刺九刀,導(dǎo)致媽媽的胃、肝等破裂,差點沒命。其實這位媽媽為了孩子的學(xué)費,曾經(jīng)舉家借債,僅一年學(xué)費就要8萬,五年花銷150多萬。媽媽因為沒有錢再替孩子交昂貴的學(xué)費,說出了實情和困難,沒想到孩子因為媽媽不能再滿足他,竟然出現(xiàn)有這樣的瘋狂舉動。
點評:從小向父母索要慣了的孩子,長大了也同樣會向父母索要。如果不能滿足,便心生不滿。從小被父母寵慣了的孩子,長大了眼里只有物質(zhì),內(nèi)心只有需要,而沒有情感,沒有親情。
【案例2】
一位準備去外地上大學(xué)的女孩,站在一家蘋果產(chǎn)品銷售店門前,她的媽媽在不遠處蹲著,手里拿著紙巾,低著頭在悄悄哭。這女孩點名要“蘋果三件套”,而且都得是高配,價格已超過2萬元。而媽媽顯然支付不起,女孩看媽媽不吱聲,就生氣地甩了一句話:“你不給我買,就讓我在大學(xué)丟臉去吧?!?/span>
點評:略
※你是否知道:什么是溺愛?就是無原則地完全滿足;無分寸地一再讓步;無智慧地不斷遷就?! ?/span>
二、 假愛解讀
還有不少父母,打著愛孩子的旗號,做著滿足自己需要、或緩解自己焦慮的事。這不
是真的愛,而是假的愛。因為這不是愛在孩子身上,而是愛在自己的身上;這不是更愛孩子,而是更愛自己。
1、滿足“愛孩子”的需要,享受“孩子需要我”的好感覺。
為什么孩子到了五六歲不再纏著自己時,你會有一些失落感?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再和你說長道短的時候,你會有強烈的失落感?為什么孩子考上大學(xué)走了,留下空巢家庭,會覺得不適應(yīng)?就是因為孩子獨立了,成長了,孩子不需要我們圍著他轉(zhuǎn)了,所以會不習(xí)慣,會有失落感,有一種被抽空的感覺。
所以,我們給孩子的愛,也要節(jié)約一點,要克制自己的需要。
舉例:略。
※ 你是否知道:什么是假愛?就是只管自己給予時的快樂,不顧孩子接受時的感受;只管滿足自己的需要,不管孩子是不是需要。
2、讓孩子替自己實現(xiàn)曾經(jīng)未完成的愿望,挽回曾經(jīng)的遺憾。
【案例】略
點評:在中國又有多少家長非得把孩子逼到走投無路才后悔不迭呢?有多少家長期待孩子把自己的心結(jié)解開呢?因為有了補償?shù)男睦恚拖氚炎约盒r候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要求孩子來實現(xiàn),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而完全不顧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不顧孩子的承受力。正如詩中所說:“當最愛糅進了功利/愛就不再純潔?!?/span>這是打著愛的旗號,做著緩解自己內(nèi)心焦慮的事,以愛的名義綁架了孩子。
在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培訓(xùn)視頻課程《家長行為分析》系列的《投射行為》中,講到幾位父母說的話,很值得深思:“爸爸小時候沒書看,現(xiàn)在家中有這么多名著,你可得好好看啊?!薄半娮有畔⒐こ桃活惖膶I(yè)很好的,以后會很有前景,你一定要報這個專業(yè)。”“媽請個老師來教你學(xué)鋼琴怎么樣,學(xué)琴好處可多了,媽媽也很喜歡琴的……”
也正如詩中所說:“當最愛融進了自己/愛就模糊了界限”,家長早就忘記了這其實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自己的需要;這其實不是孩子自己的生活,而是延續(xù)自己的生命。這樣的愛,不是真愛,不是無私的愛,而是虛假的愛,自私的愛,功利的愛,怎還敢說是“最愛”孩子?
※你是否知道:什么是假愛?就是在愛里摻入了雜質(zhì),這個雜質(zhì)就是成人自己的欲望和功利;假借愛之名義完成自己的心愿,滿足自己的虛榮。
三、錯愛的解讀
誰也不想出錯,但偏偏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走入了誤區(qū),出現(xiàn)了錯誤,制造了煩惱。正象顧老師所說的,家庭教育中,出錯率之高令人震驚。家庭教育,為什么出錯率這么高?
1.家長不懂孩子的成長特點和規(guī)律,進行了錯誤教育
現(xiàn)象:
“我家女兒才2歲多,脾氣太怪了,非要我去開衣柜的門幫她拿衣服,她爸去開門就不愿意,還大哭大鬧,就要我們把門關(guān)上,要我重開?!?/span>
“我家孩子14歲了,每天一放學(xué)回來,也不和我們說話,擺個臭臉,把門一關(guān),不知在自己的房間里干些什么。直到吃飯時叫了好幾遍才能叫出來。批評一句他就會跟你吵!”
分析:
類似這樣的問題,其實根本就不成為問題,只是因為家長不懂孩子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這象就詩中所說的,“當最愛攀錯了時間/成長的規(guī)律就打亂”。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成長特點,如果家長不了解而橫加干涉,或者作出不恰當?shù)姆磻?yīng),那就會引發(fā)孩子的不良情緒,比如哭鬧、郁悶、煩躁、焦慮、反感、生氣等等,使孩子在我們面前顯得更叛逆,與我們的關(guān)系更加對立。正如詩中所說:“當把錯誤當成了正確/孩子就離我們越來越遠”。這實際上還是因為我們錯誤的教育而打亂了孩子正常成長的規(guī)律。
※ 你是否知道:什么是錯愛?錯愛,就是用自以為是的主觀經(jīng)驗代替科學(xué)的教子方法,用盲目的教育代替理智的教育。
2.家長沒有正確的教育理念,運用了錯誤的教育方法
家長錯誤的理念很多,錯誤的教育方法也很多,這里呢,我只講講加法教育和減法教育。很多家長把教育方法用反了。這是錯誤的教育方式。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該用加法教育的,卻用了減法教育。
【故事】
一個小女孩分別去過兩家商店買糖果。
第一個店里,售貨員阿姨稱一斤糖果的時候,先抓了一大把糖果放在秤里稱,多了,拿掉一點,又多了,再拿掉一點。直到剛好一斤。
過了幾天,小女孩去了另一個店里買一斤糖果,售貨員阿姨先抓了一小把糖果放在秤里稱,少了,再添加一點,還少了多了,再添加一點。直到剛好一斤。
從此以后,小女孩一直到第二個商店去買糖果。
點評:……在家庭教育中也一樣,我們在使用教育方法的時候,給了孩子好感覺嗎?給了孩子成長動力嗎?起到了好的效果嗎?因此我們要學(xué)會用加法教育,而不是減法教育。
【現(xiàn)場互動】
考考你:教育關(guān)鍵詞:
打罵,指責,表揚,發(fā)火,鼓勵,批評,找優(yōu)點,生氣,威脅,控制,誘惑,交換條件,理解,寬容,哄騙,接納,懲罰,獎勵,命令,賞識,否定,肯定,尊重。
提問1:哪些是屬于減法教育的?請?zhí)舫鰜恚?/span>
提問2:哪些是屬于加法教育的?請?zhí)舫鰜恚?/span>
提問3:檢驗是加法教育還是減法教育的標準是什么?
答案:第一,看孩子的接受程度。第二,看孩子有沒有成長動力。第三,看沒有有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不接受的,效果也不好的有哪些:
·孩子可能會接受的,但效果不好的有哪些:
·孩子接受的,效果也好的有哪些:
·孩子可能接受的,但效果不一定好的有哪些:
舉例:
提問:以下的詞是是屬于加法教育,還是屬于減法教育,為什么?
打罵:
鼓勵:
獎勵:
獎勵:
【案例學(xué)習(xí)】
【案例】
一個家長向我咨詢:孩子9歲,上三年級。每天我要給他檢查作業(yè),如果我不檢查,他數(shù)學(xué)題錯的會更多,字也寫得不端正。從小學(xué)一年級開始我就給他檢查,那時還聽話,檢查出來了會改正。而現(xiàn)在越來越不聽話了,給他檢查出來了,他就不高興,還亂發(fā)脾氣,有時干脆不寫了。我們倆經(jīng)常為作業(yè)的事爭吵?,F(xiàn)在,孩子很沒有自信,學(xué)習(xí)上遇到一點小困難,就說我不會,我不想做了,就想放棄。
我問她:“你在給孩子檢查時,具體說了些什么?你能不能描述一下?”家長回答我說:“我會說,‘這個字寫錯了,怎么老出錯!真夠笨的!’”“‘這個寫得不端正,不行,重寫!’”“‘我說了多少遍了,怎么不長記性?’”
解析:
目前家庭教育中大多數(shù)家長的一種常見的思維方式:我只有給你指出錯誤,你才會發(fā)現(xiàn)錯誤,才會去改正;我不批評你不你就不聽,不照我的去做。而問題恰恰是在于這種挑錯行為,是一種減法教育,效果不好。
檢查是加法還是減法教育的標準是:第一,看孩子的接受程度,第二,看有沒有成長動力,有沒有好的教育效果。
現(xiàn)場提問:
第一:孩子接受嗎?
第二:孩子有成長動力嗎?
第三,有好的教育效果嗎?
現(xiàn)場提問:假如我們是這位媽媽,怎樣改為加法教育呢?
【建議】
對于已經(jīng)造成的不理想的事實,我們不要盯住它而耿耿于懷,那樣,抓住不放,就會破壞我們的情緒,擾亂我們的心情,讓我們不能冷靜下來思考,找出問題的根源,想出智慧的方法,作出理智的選擇。
首先,對問題進行分析。
第二,接納孩子的現(xiàn)狀。
第三,用加法教育進行矯正。
(1)尋找正向的一面,多肯定和鼓勵。
提問:什么地方值得肯定和鼓勵?
(2) 暫時忽略出錯的,抓住正確的表揚
總結(jié):原則:賞識加尊重。這二個都是屬于加法教育中的方法。記得周弘老師說,賞識,就是讓孩子找到好感覺。尊重,對孩子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尊重了孩子,我們就不會由著自己的性子隨意向孩子發(fā)火,就不會隨意打罵孩子,侮辱孩子,傷害人格和自尊。就會以理智的,耐心的態(tài)度來面對孩子的問題。
所以說,把加法教育運用好,才是真正愛孩子的表現(xiàn)。
※ 你是否知道:什么是假愛?假愛就是:用減法教育代替加法教育;用錯誤理念指導(dǎo)錯誤方法。
總結(jié):我們到底該怎樣真正愛孩子?答案在《最愛》詩中。不是溺愛,而是恰當?shù)膼?;不是假愛,而是真愛;不是錯愛,而是正確的愛。
本博客轉(zhuǎn)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相鄰博客
- [轉(zhuǎn)]學(xué)習(xí)中的完善、完善中的學(xué)習(xí) [2012-11-26 19:34:4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