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當?shù)袼芗?,不能當泥塑?
有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教育不是一種泥塑效應,而應當是一種根雕效應。”也就是講,我們的學生不是一塊泥巴,你想把它捏成什么就是什么。我們的學生如同原始的樹根,這些樹根如果看上去有點像獅子,我們就把它雕刻成獅子;看上去像一頭大象,就把它雕刻成大象。去掉其不像的地方,把像的地方更加突出。也就我們經(jīng)常講的教育要因勢利導,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但是,有的教師要求學生要十全十美,科科優(yōu)秀。有的學生在理科方面有長處,一定要他在文科也一樣;有的學生在藝體方面有特長,非要他在語數(shù)外方面也不能落后,否則,就千方百計地找他的茬。教師如果那樣做,很多學生都可能作為無用之才被埋沒。我國的著名學者吳晗上中學時是一名數(shù)學后進生,幾次考試得零分。老師并沒有在數(shù)學上一定要轉(zhuǎn)化他,而是根據(jù)他的愛好,在歷史學科上培養(yǎng)他的興趣,后來他終于成為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著名畫家兼作家黃永玉,上初中時他是一個特差生,初中階段留了五次級,他的數(shù)理化和英語多次考試分數(shù)都不高。這樣一個學生后來成為一位才氣縱橫,能文能武的名人。數(shù)學家張廣厚,小時家境貧寒,小學階段的學習斷斷續(xù)續(xù),以致考初中時因數(shù)學不及格影響了總分而落榜。愛因斯坦在上小學時,被老師看做是笨學生。后來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郭沫若讀小學時語文考試幾次不及格。后來成為大文學家。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我們不能因為學生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認為他將來一定不行。
相鄰博客
- 一個完整的表揚 [2012-12-01 19:57:06]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