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智慧也是多方面的:
·人們習慣于從一種角度對事物做出判斷,但這種判斷往往不是最確切的結(jié)論。由于結(jié)論偏頗,所以會產(chǎn)生許多煩惱。從多個角度觀察、思考,能減少煩惱。
·理解需要設(shè)身處地、將心比心,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放棄一些對自我的執(zhí)著,這會打開自己的心胸和視野。由此而得到的方法將會更加人性。所以,理解的智慧是從人性的基點出發(fā),而不是從某種概念或理念出發(fā),生拉硬拽。
·理解的精神是圓融的。作家余華在《人類的正當研究便是人》中說:“他喜歡觀察別人,因為這同時也在觀察自己。他學會了如何讓別人的苦惱和喜悅來喚醒自己的苦惱和喜悅,反過來又以自己的感受去辨認出別人的內(nèi)心?!崩斫獠粌H是理解他人、理解自己,最終也是理解人的存在。
·理解的前提是平等。平等意味著要放棄自己的架子,開放地接收對方的信息,然后全面、真實地了解對方的內(nèi)心生活和生存處境。同時,平等也不是要完全與對方等同,將心比心雖然能夠體察對方,但卻難以拿出走出困境的思路、方法,所以還要保持理智??傊?,高出對方但不自以為高,體會對方但不為其所困,也是一種生存智慧。
在當下,孩子處于一個備受關(guān)注的狀態(tài),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容易培養(yǎng)自我中心的視角,由自我出發(fā),會導(dǎo)致認識片面、胸懷狹隘、人際關(guān)系緊張諸多問題,理解的智慧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相鄰博客
- 成功是不可復(fù)制的 [2007-08-12 21:05:00]
- 警惕:十種小病要你命 [2007-08-12 21:22:00]
- 感恩 [2007-08-18 14:10:00]
- 喜歡管閑事的孩子通常出于兩種動機(轉(zhuǎn)) [2007-08-18 21:1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