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智慧的家長
一、導入新課,引出“教育智慧”。
1、點明主題: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油田十小的鐘芳玲老師。非常感謝給我提供這么好的一個平臺,給我一個這樣的機會讓我來和大家做一些交流。同時很感謝各位家長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到這里學習,可見我們的家長是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我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8歲小孩的母親,雙重身份的我非常愿意把我知道的,學到的,親身經(jīng)歷的有關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和大家共同來分享,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感悟和收獲。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主題是: <<做一個有智慧的家長>>
2、提出教育困惑。
各位家長,大家平時都很忙,有的在事業(yè)上如魚得水、勞碌奔波;有的在全面飄紅的股票市場大刀闊斧,收獲不小。事業(yè)上的成功卻掩蓋不住一個傷腦筋的問題:“這教育孩子呀,好像越來越不知道怎么教了?”其實,就連我們老師也很困惑:“現(xiàn)在教育學生,也越來越不知道怎么教了?”大家是同病相憐??!因此,不必大驚小怪,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這是社會時代進步的標志;這是社會發(fā)展出現(xiàn)的新問題;這是有責任的家長發(fā)出的呼聲和思考。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和大家來交流
第一個問題:為什么家長應具備教育智慧?
首先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是智慧的產(chǎn)物,教育需要智慧。
著名教育家胡玉順教授講過,教育理念的關鍵是如何看待孩子。首先是要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一個與你一樣的大寫的人,要尊重他的人格。這樣說,可能有的家長不能接受,覺得自己為孩子做了那么多,可以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怎么能說沒有把孩子當成人來看待呢?可是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溝通方式,往往就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主體,一個有思想的人。比如有些家長打孩子,訓斥孩子,對孩子冷言惡語。
其實,我跟大家一樣,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因為他是夫妻共同孕育的精品,他是母親懷胎十月的杰作,他是家長未來的希望,面對這活潑可愛,充滿靈性的孩子,我們的教育就更需要高超的教育智慧。
【案例】
五歲的貝貝,吃過晚飯后要吃花生米。媽媽覺得花生米油性比較大,貝貝吃了不好消化,便沒有同意。貝貝一臉的不高興。爸爸看見了便把他攬在懷里哄他。這時貝貝說:“爸爸,如果不讓你做喜歡的事,你痛苦不痛苦?”爸爸茫然,媽媽詫異,不知如何回答。
從這件小事中,我們看到了孩子對父母教育智慧的挑戰(zhàn),父母的不知如何作答錯過了一個良好的教育時機。我們建議父母要用智慧教育孩子,做智慧型父母。
智慧型父母具有對自己和孩子的行為進行分析、判斷的意識和能力,在作出正確分析、判斷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方法手段有效地解決問題。智慧是把一個人所具有的教育理念轉(zhuǎn)化為行為能力的中介。
例如貝貝的問題。貝貝想吃花生米(孩子的行為),媽媽不讓吃(媽媽的行為),此時二者之間產(chǎn)生了矛盾,出現(xiàn)了問題。爸爸把孩子攬在懷里(父親的行為力圖緩和矛盾),貝貝向爸爸提出問題,其實是向爸爸轉(zhuǎn)達了他內(nèi)心的痛苦體驗。父母不作出回答是不行的,那該怎樣表達?
首先,對貝貝的行為進行分析。孩子想吃花生米不是過錯,因為這只是孩子的想法。媽媽不讓吃也不是過錯,因為此時吃花生米對孩子確實沒有太大的好處。在兩者都沒有過錯的情況下貝貝產(chǎn)生了痛苦體驗,父母必須承認孩子內(nèi)心的痛苦,這一點不容忽視。
其次,父母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父母為了孩子的身體著想作出不同意他吃花生米的決定,這沒有錯。這個決定跟孩子的當下需求發(fā)生了矛盾,這是事實。父母如果堅持自己的決定,則孩子會感到痛苦;如果遷就孩子,則對孩子的身體不利。相比之下,父母堅持自己的決定顯得更加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但處理孩子的痛苦非常關鍵。
最后,在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父母此時必須作出恰當回應而不是沉默不答。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讓他做喜歡的事他會感到痛苦,但是一個人所喜歡的事不一定都能去做,這要看這事對自己和別人的影響。不讓你吃花生米是因為我們就要睡覺了,此時吃花生米容易消化不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利。我們把一些道理融于孩子的實際體驗中,他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提倡做智慧型父母,目的在于使父母親對自己和孩子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能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然后再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
另外,孩子天生是個思想家,他們有自己的感情需要,有意識和思想,在成人面前他們是一個大寫的人。從他們自身發(fā)展來說又有其年齡特征,他們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這就要求父母用智慧去讀懂和感受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讀懂和感受孩子的獨特思想,真正做到“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在懂孩子的前提下,選擇有效的溝通方式和方法,這個過程也需要父母有教育智慧。
父母有智慧可以使父母的發(fā)展和子女的成長形成螺旋式的良性過程。有一位母親曾問我:“是父母造就了孩子,還是孩子造就了父母?”這個問題引起我們的思考。從生命的誕生來看,是父母造就了孩子。從父母的角色形成來看,是有了孩子使你成為父母。新生命的成長過程有其自身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要求父母親了解掌握,這就需要父母不斷地學習、思考,增長智慧。從這個角度看,是孩子的成長過程造就了父母親。我們追求的是有血親關系的兩代人形成良性的影響過程,這需要做智慧型父母。
其次教育改革,家庭教育正在呼喚智慧。
當前全國的新課程改革,更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學校,我們老師要轉(zhuǎn)變教學方式,在家里,我們家長要轉(zhuǎn)變教育方式,在為孩子提供力所難及的物質(zhì)條件時,更要注重對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應有的尊重。
故事引入“教育智慧”概念。
在這里,我向大家推薦一個名人故事.
居里夫人,一位杰出的女科學家,曾在僅隔8年的時間內(nèi)就分別摘取了兩個不同學科的最高科學桂冠——諾貝爾物理學獎與諾貝爾化學獎,并且一生中獲得了難以計數(shù)的其他榮譽,可謂是智慧超群、碩果累累。而讓人驚訝的是,她的大女兒是核物理學家,因發(fā)現(xiàn)人工放射性物質(zhì)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的第二個女兒是音樂家、小說家,曾經(jīng)與她的丈夫一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家三口,居然獲得了4個諾貝獎,這的確讓世人驚嘆??!
人們不禁產(chǎn)生疑問,這位比平常人忙碌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科學家,是怎樣培養(yǎng)和教育自己的子女成才的呢?她的回答很簡單:“教育孩子是一項智慧工程,家長擁有教育智慧,往往能事半功倍?!庇纱丝梢?,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第二個問題:家庭教育智慧是什么?
教育智慧是家長用心去感悟并應對教育現(xiàn)象的良好品質(zhì),是在教育成功中表現(xiàn)出來的高尚道德和高超技術的教育智能。
它至少包括六種品質(zhì):①愛心表達;②淵博知識;③寬廣胸懷;④機智反映;⑤敏銳行動;⑥幽默語言。
第三個問題:我們應具備哪些家庭教育智慧?
1、理性智慧。
理性智慧即家長對事物深刻認識和規(guī)律把握的能力。
案例1:買不到的后悔藥
2007年春節(jié)除夕之夜,處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景象,而在北京的某一個家庭卻截然相反,孩子父親因嗜賭成性,把孩子母親的手飾拿去賭輸了回來,又與孩子的母親互相大打出手。孩子哭泣著說:“爸媽,都過年了,能不能讓我安心地看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父親卻勃然大怒,對孩子也大打出手。孩子哭著說:“你再打,我就跳樓自殺!”父親居然惡狠狠地說:“量你也不敢!”沒料到,父親的一句重話,竟讓孩子毅然爬窗跳樓而死。此后,父親后悔莫及,母親也哭瘋了。
這個悲劇的發(fā)生,就是父親缺乏理性智慧的體現(xiàn)。我想,那位父親雖然好賭,但本性上還是深愛自己的孩子吧!當夫妻打架時,他居然把氣也撒在了孩子的身上,而且當孩子說出要跳樓時,他不但沒有對這種苗頭進行勸止,反而天真地說:“諒你也不敢!”孩子的跳窗而死,可以說給家庭留下了永遠的陰影和傷痛。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我簡單粗暴,打罵訓斥,也是為了樹立威信,快速解決問題嘛!其時,威信是靠家長以身作則的榜樣力量和關心體貼的人格魁力樹立起來。因此,我們在威信建立中要注意“八戒”。
一是以高壓獲得威信:動轍怒罵,打罰孩子,使孩子懼怕你。
二是以疏遠獲得威信:瞧孩子不順眼時,就不理不睬,故意疏遠。
三是以傲慢獲得威信:在子女面前擺出一副了不起的架子,這在子女缺乏鑒別力時還有些用,但很難長期起作用。
四是以嚴厲獲得威信:事無巨細,不分是非,都要子女絕對服從,明知自己有錯,也不承認,而要子女照辦。
五是以教訓獲得威信:用沒完沒了的訓話指責來要求子女服從。
六是以愛撫獲得威信:對子女百依百順,即使不合理的要求,也加以滿足。
七是以慈善獲得威信:對子女的錯誤,姑息遷就。
八是以鑒賞獲得威信:隨便許愿,輕率獎贈,使有價值的東西喪失其應有的價值。
這八種"威信"都是虛假的威信,即使子女"服"你也只能出于懼怕,或出于無奈,或出于奢求,因而對兒童身心的發(fā)展都是不利的,我們的家教中應該注意這"八戒"。
2、情感智慧。
情感智慧即家長對孩子的愛的表達。
☆情感智慧是愛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
☆愛有三個層次:一是關心;二是理解;三是影響。他們是逐層遞進關系。
曾經(jīng)看到一首詩是這樣寫道:如果孩子是鳥,你就是天堂;如果孩子是魚,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我想這首詩是寫給老師的,也是寫給父母的。是教育讓孩子的世界天高海闊,春意盎然。
在我們學校教育中,還有這樣一句話:“親其師,信其道”,我們也可以用在家庭教育中,“親其家長,才信其教育”。
在平時的作文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一些作文:媽媽給我送傘,雨卻打在了媽媽的身上。在我生病在床的時候,是媽媽給我熬藥端水,媽媽的目光是那么柔和;爸爸雖然平時語言較少,但我參加少兒鋼琴大賽的時候,爸爸默默的支持和溫馨的話語給了我無窮的力量。還記得一個學生在跟我們老師在談起自己的幸福體會時,自豪地說:“從小時候起,每天晚上,在我上床睡覺時,媽媽總會送給我一個甜蜜的吻。這些作文和話語,都融匯著孩子的情感,這是各位家長的情感點燃了孩子的情感。
當然,我們在平日注重與孩子情感溝通時,也絕不是對孩子的蒼白的告白。單純地說:“啊,媽媽多么愛你!”“爸爸最愛你了,你想買什么給什么?或者說:“你今天表現(xiàn)太差,爸爸以前那么愛你,真是白疼了!”。我想,愛是需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是需要行動來包裝的,它遠遠勝過口頭上“因為愛,所以愛”的空洞表達。
3、引導智慧。
引導智慧就是在道德教育和人生指導上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善于把握教育時機,根據(jù)孩子情況采取不同方法,實現(xiàn)教育效果最大化。
教育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當發(fā)現(xiàn)身邊出現(xiàn)的一些新現(xiàn)象時,既不要熟視無睹,也不要不加分析便一概制止。而是分析一下,這種現(xiàn)象是利大還是弊大呢?如何引導孩子將弊端變?yōu)橛欣兀?/span>
不少家長經(jīng)常抱怨孩子的某些不良習慣,而且說“我都說了他無數(shù)遍了,怎么就是沒用?!”
這里講一個小故事: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被牧師精彩的演講感動了,下決心聽完后要多捐些錢。十分鐘后,他聽得有點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講完,他更厭煩了,決定一分錢也不捐了… …最后,等到牧師終于結(jié)束了他那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沒捐錢,反而還從盤子里偷走了兩元錢。當然,偷錢的行為顯然是不對的,但這個小故事也說明了一種現(xiàn)象: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時間過久而引起的極不耐煩和反抗的心理現(xiàn)象,叫作“超限效應”。
反思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fā)生。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反復嘮叨批評時,孩子的內(nèi)心就會經(jīng)過這樣的變化過程:由開始的“內(nèi)疚不安”——“不耐煩、反感、討厭”——“我偏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所以,我們提倡:犯一次錯誤,只批評一次。如果需要再次批評,也不應簡單重復,而應換個角度、換種方法(反復嘮叨是一種重復刺激,會使人的大腦皮層產(chǎn)生保護抑制,結(jié)果,你越說,孩子越不聽,沒有效果的多說,不如不說)。
[案例]:有一個媽媽,曾經(jīng)為孩子寫作業(yè)拖拉、磨蹭,總要無數(shù)次離開座位,導致每天很晚才能完成作業(yè),無論怎么提醒都無效而苦惱不已。后來,在心理老師的建議下,她采取了這樣的方法來處理:她跟兒子商量,在兒子寫作業(yè)時,如果做到每小時離開座位三次以下,就獎勵他,允許他看六點鐘最喜歡的動畫片。孩子的自制力畢竟是有限的,第一周只有三天做到了,但只要孩子做到,媽媽就及時鼓勵和獎勵他。三周之后,孩子每天都能做到每小時離開座位三次以下。這時,媽媽又進一步鼓勵孩子,并和他商量,把每小時離開座位三次減少為兩次、一次… …就這樣,堅持了三個月后,孩子終于改掉了寫作業(yè)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這位母親就是巧妙地運用了“錯誤遞減法”,在孩子的不良習慣不可能一下子改掉時,也能不斷地產(chǎn)生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fā)孩子產(chǎn)生改正錯誤的內(nèi)部動力,形成良性循環(huán),最終使問題得已解決。
4、反思智慧。
有位哲學家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留一只眼睛給自己”這就是說:“我們要學會觀察自己”,學會反思。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加強這樣的反思:
(1)、一次成功的教育,得到什么經(jīng)驗?
(2)、一次失敗的教育,原因何在? 有什么補救措施?
(3)、平時,我有以身作則嗎?
【案例】: 一份約定皆歡喜
在幾年前,我曾經(jīng)教過一個孩子,這個女孩子有一定的音樂天賦,手指靈活,記憶力好,一個曲譜,她幾下就背出來了。鑒于她的特長和愛好,本來家庭不寬裕的家長還是對她這方面進行重點培養(yǎng)。一是每周六、日去一個很有名的琴行去學琴,二是家里也買了鋼琴,每天練習。剛開始,孩子興趣很濃,也考過了好幾級。漸淅地,孩子不愿練了,由消極練習發(fā)展到公然對抗。她家長也真是心急如焚。她滿是苦惱地找到我,向我說明情況。我先問他:“你覺得你孩子為什么反抗練習呢?”家長便零散地整理出幾點:1、太累了。每天中午半小時,每天晚上一小時,周六周日也要練。2、自己望子成龍,方式過于強硬。3、孩子迷上了電腦,但也不是完全玩游戲,有時候也查查資料。4、練習太枯燥。
找到問題所在,我又幫助家長繼續(xù)反思:“怎樣才能兩全其美呢?”后來,她自己發(fā)明了一種“贈卡法”。也就是說:“孩子周一至周五晚各練半小時,中午自愿,周六周日各練兩個小時。每練完半個小時,給一張15分鐘時間的電腦卡,以此類推,開始限當日電腦的時間要消費完,后來又改進成可以累積在周末或某一天玩電腦。就這樣,一個看似復雜的問題便較好地解決了。后來,孩子也成為中學部樂團的骨干分子。
5、傾聽智慧
有些家長經(jīng)常抱怨:“孩子越大越不愿和父母交流,經(jīng)??此麗瀽灢粯?,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我還從一個小故事說起:在美國的芝加哥郊外,有一個制造電話交換機的霍桑工廠。這家工廠條件很好,具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yī)療制度和養(yǎng)老金制度等,被別人羨慕不已,但員工們?nèi)匀粦崙嵅黄?,生產(chǎn)效率也很低下。為探求其中原因,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了一個由心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工廠展開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其中有一項“談話試驗”:即用兩年多的時間,專家們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余人次,規(guī)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們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并做詳細記錄;對工人的不滿意見不需反駁和訓斥。后來,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在其他因素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霍桑工廠的產(chǎn)量大幅度提高!這正是由于工人們長期以來對工廠的各種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諸多不滿,無處發(fā)泄,而“談話試驗”使他們這些不滿全都發(fā)泄了出來,從而感到心情舒暢,干勁倍增!社會心理學家把這種奇妙的效應稱為“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給我們什么啟示?在家庭教育中,也應該注意這種現(xiàn)象。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產(chǎn)生數(shù)不清的意愿和情緒,應該開放各種渠道,讓孩子無所顧忌,暢所欲言,把心中的話全說出來,從而使他們心情舒暢、情緒飽滿而不是帶著負面情緒投入學習。研究表明:快樂的情緒能使大腦處于積極的接收和運轉(zhuǎn)狀態(tài)。
為什么很多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家長沒有給孩子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交流的氛圍,與孩子交談的內(nèi)容過于單調(diào)貧乏。一些家長見到孩子只有三句話:1.“吃飯了嗎?”2.“作業(yè)寫完了嗎?”3.“早點睡覺!”… …二是沒有養(yǎng)成傾聽孩子的習慣。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和孩子閑聊至少十分鐘,堅持下去就能提高孩子的心智水平和社交能力。在閑聊中,要耐心傾聽和分享孩子的所有喜怒哀樂?!皟A聽是獻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在我們用心傾聽孩子的時候,實際上就充當了“心理輔導員”的角色,與孩子交流的通道自然也就順暢了。
6、創(chuàng)新智慧。
創(chuàng)新智慧就是在教育活動中善于質(zhì)疑和批判,提出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見解,并在教育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比如,從書本、講座或生活中學到的教育方法,能不能加以改進,從而實現(xiàn)因材施教,增強實效呢?
【案例】:作業(yè)創(chuàng)新再創(chuàng)新
一位家長看到一個老師對幾個差生的作業(yè)這樣安排,作業(yè)不是老師給學生布置,而是這幾個成績差的同學給老師布置作業(yè),老師完成,學生批改。這位家長看到這里他靈機一動。我也可以活學活用呀!于是,他也裝做向孩子請教的樣子,每天請孩子給他出幾道題做做。他的孩子成績不太好,一聽說讓自己出題考家長,那可來勁了。剛開始,家長故意做錯好幾道,讓孩子為自己批改糾錯,并寫上評語。有錯也耐心地聽孩子解釋。并開心地告訴孩子:“謝謝你,幫助爸爸媽媽補了好多課?!笨梢韵胂?,得到這樣的感謝,孩子也肯定開心啦。后來,家長又進行了改進,就是每次完成作業(yè)后,家長還寫上自己的感受,或?qū)⒆拥墓膭睿换蚴墙窈蟪鲱}的建議。一個學期過去了,孩子的成績也居然從語、數(shù)、英及格、良、差變成了良、優(yōu)、良,這真是天壤之別啊!
五、結(jié)束新課 拓展延伸
很多方法是可以借鑒,運用和創(chuàng)新的。比如,對低年級的孩子把教導的話變成瑯瑯上口的兒歌,對中高年級的孩子用寫信的形式,等等。平時,也建議家長們多讀一讀有關教育的書,比如:<<賞識教育>>、《哈佛女孩劉亦婷》、〈〈卡爾威特的教育〉〉等等。但是,也要指出,案例、書本上的方法也不一定就全能適應自己的孩子。因此,大家在實際教育中,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教育智慧,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指導,教育的效果也一定事半功倍。
今天這節(jié)課既將結(jié)束了,讓我們把今天感悟到的點點滴滴,付諸到教育孩子的點滴中吧,一天一點點,一年就是365個一點點,當我們的點點滴滴成就了孩子健康、快樂的人生,那我們就無怨無誨了!
最后,祝愿全體家長朋友教育成功、心想事成、工作順利!謝謝大家!
http://ajm-engineering.com/kcms/blog/vblog?u_id=266&b_id=195942【曉巖轉(zhuǎn)】
本博客轉(zhuǎn)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相鄰博客
- [轉(zhuǎn)]李霞老師主講《幼小銜接---給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的建議》 [2012-12-06 19:38:23]
- [轉(zhuǎn)]杜長春老師主講《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2012-12-06 19:39:14]
- [轉(zhuǎn)]雒阿寧老師主講《讓孩子的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 [2012-12-06 19:40:08]
- [轉(zhuǎn)]王廷君老師主講《家長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2012-12-06 19:42:0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