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說:“習(xí)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北本┠惩赓Y企業(yè)招工,報酬豐厚,要求嚴格。幾個高學(xué)歷的年輕人過五關(guān)斬六將,幾乎就要如愿以償了。最后一關(guān)是總經(jīng)理面試??偨?jīng)理說:“我有點急事,你們等我?guī)追昼?。”總?jīng)理走后,躊躇滿志的年輕人們圍住了老板的大辦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來信,沒一人閑著,甚至還有人說話帶臟字、隨地吐痰。幾分鐘后,總經(jīng)理回來了,宣布說:“面試已經(jīng)結(jié)束,很遺憾,你們都沒有被錄取?!蹦贻p人大驚大惑:“面試還沒開始呢!”總經(jīng)理說:“我不在期間你們的表現(xiàn),就是面試。本公司不能錄取習(xí)慣不好的人?!蹦贻p人全傻了。因為從小到大,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一常識,更談不上習(xí)慣養(yǎng)成。
相反有個事例,一個孩子去報考外企,主考官認為他知識上有些欠缺,告訴他另謀出路。這個孩子臨走時,一按椅子,被椅子上露出的釘子尖扎破了手。他并沒有說什么不好聽的話,而是順手用主考官桌上的鎮(zhèn)尺把釘子敲回去,然后禮貌地走了。走不多遠,主考官派人把他找回來說你被錄取了。錄取的原因是他有好習(xí)慣,有“眼力架”。
美國福特公司名揚天下,不僅使美國汽車產(chǎn)業(yè)在世界獨占鰲頭,而且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國民經(jīng)濟狀況。誰又能想到該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福特當初進入公司的“敲門磚”竟是“撿廢紙”這個簡單的習(xí)慣呢?那時福特剛從大學(xué)畢業(yè),他到一家汽車公司應(yīng)聘,一同應(yīng)聘的幾個人學(xué)歷都比他高,福特感到?jīng)]有希望了。當他敲門走進董事長辦公室時,發(fā)現(xiàn)門口地上有一張紙,他很自然地彎腰把它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把它扔進了垃圾簍。董事長對這一切都看在眼里。福特剛說了一句話:“我是來應(yīng)聘的福特?!倍麻L就發(fā)出了邀請:“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jīng)被我們錄用了?!边@個讓福特感到驚異的決定,實際上源于他那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福特應(yīng)聘業(yè)務(wù)員的成功,看上去很偶然,但實際上卻是必然的。他那下意識的動作是他良好習(xí)慣的體現(xiàn),正是這種良好習(xí)慣成就了他的事業(yè)。
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lián)發(fā)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宇航員是大家熟知的加加林。當時挑選第一個上太空的人選時,有這么一個插曲:幾十個宇航員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了。他覺得:“這么貴重的一個艙,怎么能穿著鞋進去呢?”就加加林的這一個動作,讓主設(shè)計師非常感動。他覺得,只有把這飛船交給一個如此愛惜它的人,他才放心。在他的推薦下,加加林就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所以有人開玩笑說,成功從脫鞋開始。
衡量一個人的道德,不是聽其口若懸河的語言,而是看其是否有良好的行為習(xí)慣。這幾個事例說明,習(xí)慣不同,人的機遇就不同。
有一則名叫《幸福的小狐貍》的寓言,說的是一只老狐貍帶著一只小狐貍生活在一個山洞里。老狐貍是小狐貍的爸爸,小狐貍的媽媽不幸死在獵人的手里,于是老狐貍就帶著小狐貍躲進了這個山洞過日子。
由于小狐貍的媽媽死得早,老狐貍對小狐貍更是疼愛有加。
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老狐貍看著小狐貍酣然入睡的樣子,眼淚就會止不住地往下流,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對它的微笑,還想起了原來一家三口過著那樣幸福的日子,又想起它們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一切讓它的心痛如絞。每當這個時候,老狐貍就暗下決心,要讓小狐貍成為天底下最幸福的狐貍,不讓它吃一點苦,不讓它受到一點傷害,即使是自己粉身碎骨也要做到。
老狐貍每天都生活在驚恐之中,害怕獵人傷害小狐貍,害怕其他動物襲擊小狐貍,害怕食物不合小狐貍的口味……所以,每當老狐貍外出捕食時,都要把小狐貍關(guān)在洞里,把洞口封得嚴嚴實實,看不出任何痕跡,然后拼盡全力去捕捉小動物,回來后總是滿載而歸,小狐貍就這樣在爸爸的呵護下,幸福而又快樂地生活著。
有一天,小狐貍實在無法忍受自己待在山洞中的孤獨,趁著老狐貍出去捕食的時候,打算偷偷溜出山洞,自己捉一只小兔子,等爸爸回來讓它看一下。沒想到小狐貍剛露出頭,就看到一只大灰狼眼睜睜地瞪著它。小狐貍沒有見過這種場面,嚇得暈了頭,沒向洞里跑,反而跑出了洞口。由于小狐貍每天待在洞里,所以跑起來實在是太慢了,不一會兒就被兇惡的大灰狼給抓住了。過多的愛沒有讓小狐貍得到保護,反而讓它失去了應(yīng)變和逃跑的本能,最終沒有逃出危險而葬身狼腹。
很多父母也像這只老狐貍一樣犯了“愛心”的錯誤,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做一切,過分照顧,過度保護孩子。一位母親為他20歲的孩子傷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兒童問題專家。
專家問,孩子第一次系鞋帶的時候打了個死結(jié),您是不是不再給他買帶鞋帶的鞋子?母親點了點頭。專家又問,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時候,弄濕了衣服,您是不是不再讓他走近洗碗池?母親點頭稱是。專家接著說,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您嫌他笨手笨腳,對嗎?這位母親驚愕地看了專家一眼。專家又說道,孩子畢業(yè)去找工作,您又動用了自己的關(guān)系和權(quán)力。這位母親更驚愕了,從椅子上站起來,湊近專家問:您怎么知道的?專家說,從那根鞋帶知道的。母親問,以后我該怎么辦?專家說,當他生病的時候,您最好帶他去醫(yī)院;他要結(jié)婚的時候,您最好給他準備好房子;他沒有錢時,您最好給他送錢去。這是您今后最好的選擇。沒有父母希望得到這樣的答案。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存在著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就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親自挖掘的。掉進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權(quán)力。http://www.rsedu.com/jtjy/show.php?itemid=12466【曉巖轉(zhuǎn)】
function ImgZoom(Id)//重新設(shè)置圖片大小 防止撐破表格 { var w = $(Id).width; var m = 740; if(w本博客轉(zhuǎn)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相鄰博客
- [轉(zhuǎn)]讓孩子綻放個性美 [2012-12-07 21:50:38]
- [轉(zhuǎn)]孩子不聽話了,打還是不打? [2012-12-07 21:51:05]
- [轉(zhuǎn)]小學(xué)生常見問題解析1-100 [2012-12-07 21:52:20]
- [轉(zhuǎn)]溫柔的眼光最具懲罰力量 [2012-12-07 21:53:03]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