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堅守諾言
上海知青陳健用37年的光陰,書寫著中華民族信守諾言的大德大義。
1969年8月15日,20歲的上海知青金訓華為搶救國家財產(chǎn)英勇獻身。
來到黑龍江遜克插隊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陸續(xù)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當年跟金訓華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陳健。
陳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沒有機會。一次生命的交換,讓他內(nèi)心留下了永遠的歉疚:“有金訓華的犧牲才有我今天的活著。金訓華留在了遜克這片土地上,我一個活著的人為什么不可以陪伴他呢?我們坐一趟火車來的,住在同一個宿舍,一起在煤油燈下學《毛澤東選集》,我無法用生命去報答他,我對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沒后悔,今天不后悔,明天也不會后悔,我始終珍惜我的諾言,走我的路,歷史也不該把金訓華遺忘。”
30多年里,無論刮風下雪,陳健每年要到金訓華墓地祭掃。他信守著當年戰(zhàn)友下葬時自己心底默默許下的一個諾言:一輩子留在此地,陪伴這位長眠黑土地、再也不能還鄉(xiāng)的戰(zhàn)友。
搏擊巨浪勇救人:魏青剛
借助于青島一位普通市民不經(jīng)意間留下的DV影像,我們認識了一位平民勇士——魏青剛。
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島嶗山海岸邊觀看“麥莎”臺風帶來的海潮。不料一個巨浪襲來,把岸邊的一個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時,正在岸邊、從河南農(nóng)村來青島做裝修工的魏青剛沒有絲毫猶豫,縱身跳下兩米多高的防浪墻,向落水女青年游過去。
一次、兩次、三次,魏青剛跟巨浪搏斗了40分鐘,而在這次下海救人前,他從未見過海,也從未在海浪中游過泳,只在家鄉(xiāng)有過兩次勇救落水者的經(jīng)歷。
穿著被海水浸透的衣服,拖著極度疲憊的身軀,魏青剛緩步走回了工棚。3天后,人們才知道了英雄魏青剛的名字。
魏青剛的義舉很英勇,但他的言辭卻極樸素:“小的時候,父親就對我說,能幫助人家就盡量幫。你有困難,別人可以幫你,人家有困難你不幫助別人,你的善心在哪里?我總是想人家的命是命,自己的命也是命,比方自己犧牲了,換取了人家的生命也是一樣的。”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應該學一學:看李敖的讀書方法(轉(zhuǎn)) [2010-04-16 15:55:00]
- 《感動中國》頒獎詞1 (轉(zhuǎn)) [2010-04-16 16:13:00]
- 《感動中國》頒獎詞3 [2010-04-16 16:38:00]
- 《感動中國》頒獎詞4(轉(zhuǎn)) [2010-04-16 16:4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