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能行——育兒雜感之二
文:徐紅燕
前幾天帶兒子與姐姐、姐夫一起在外吃飯。我讓兒子自己點菜、寫菜單、送菜單、要小碟,想多鍛煉鍛煉他。兒子出來時穿了一件淺灰色的新毛衣,點了幾個他愛吃的菜,吃得津津有味,但沒注意在毛衣上滴了幾個油點,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邊告誡兒子:“吃的時候小心點!”一邊暗想:“怎么也不穿件舊點的、顏色深點的毛衣?!真是給我找麻煩!”姐夫囑咐我回家就趕快給他洗掉,說要不油點就洗不掉了。他的話提醒了我:回家就洗,但是要讓兒子自己洗!嘿嘿,這就叫“自然后果法”!
吃完飯回到家里,他把毛衣脫了后,我讓他拿到衛(wèi)生間里洗掉。他有些不情愿,說不會洗。我知道他不是不會,是嫌麻煩,就說:“不會我教你!”讓他在盆里接上水,倒上洗衣液,把毛衣泡上。我給他示范在有油點的地方多搓幾下,然后讓他自己洗。他雖然在照貓畫虎,但我的要求也不高,就是讓他體驗。洗好后,我又讓他接水清了兩遍,之后又指導(dǎo)著教他仔細(xì)把毛衣搭到陽臺上。
壞事轉(zhuǎn)眼間變成了好事,我心里那個樂呀!暗想:兒子每次吃飯時都不太注意,這下嘗到苦頭了吧?下次不用我提醒也會記住教訓(xùn)了吧?
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總是覺得孩子還小,總是害怕孩子做不好,于是就總是為他想好、做好、計劃好、安排好。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犯錯中成長起來的,犯錯誤并不可怕,關(guān)鍵是讓他通過親身體驗意識到后果的嚴(yán)重性,從而改正并避免錯誤的再次發(fā)生。當(dāng)我們放開手讓孩子大膽去做,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社會適應(yīng)能力及自我保護(hù)能力一定是超乎我們想象的,而我們總是像母雞護(hù)小雞一樣把孩子緊緊看護(hù)在身邊,越粗代庖,任勞任怨,而效果往往卻不盡如人意、往往是適得其反,怨聲載道,反過來想想,其實是我們家長咎由自取。
把孩子體驗成長的權(quán)力還給孩子,相信孩子也會還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成長體驗!孩子,你能行,媽媽相信你!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