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事蘊哲理
文/崔偉華
中午,女兒說想吃媽媽親手做的抓飯,我看了看冰箱,家里沒有黃蘿卜,做不了抓飯,女兒噘起小嘴不情愿地說“我就想吃抓飯嘛?!蔽腋嬖V女兒:“沒有黃蘿卜做抓飯也沒有關系,我們可以用現有的東西發(fā)明更好吃的豬排飯?!庇谑?,我把冰箱里現有的豬排、豆角和土豆拿出來,然后邀女兒一起動手做飯,女兒負責掰豆角、剝蒜。我削土豆。我們邊聊天邊一起享受著做飯的樂趣。半小時后,香噴噴的豬排飯出鍋了,女兒品嘗了一小口,立刻歡呼雀躍起來,抱著我大叫:“媽媽發(fā)明的豬排飯?zhí)贸粤?,有這么好吃的飯真幸福呀!”然后,爸爸盛飯,女兒端飯,一家三口美美吃了起來。直吃得肚皮圓圓,女兒還舔舔嘴皮,意猶未盡地感嘆著:“吃不到抓飯,我們可以一起動手做頓快樂飯,媽媽做的這個豬排飯好好吃呀?!?/span>
生活中總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當我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不必懊惱、不必悲嘆,我們完全可以換個思路去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東西,這是生活的哲理,它蘊含在平日點點滴滴的小事中。許多父母遠離家庭、遠離子女,四處奔波,以為賺到更多的錢才是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唯一。實際上,與期終日操勞著為孩子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遠不如在日常生活點滴的陪伴中為孩子播下創(chuàng)造生活、感受幸福的種子。因為,幸福是一種能力,很多時候,它與物質的條件并無太大關聯(lián)。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