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帶領(lǐng)孩子步入審美的第三個層次,即帶領(lǐng)孩子去把握文藝作品的象征意蘊。所謂的象征意蘊究竟是指的什么呢?它是指文藝作品的象征意味,也是由作品的具體形象或意境中所含藏著的某種人生的精義,是欣賞者從作品中概括出來的對人生的感受。它有“說不出”的特點,是靠各人自己去體味得到;它能“顯示出一種內(nèi)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黑格爾),并且可以抽象為某種觀念形態(tài)。
以上這段話聽起來不容易弄懂,也難于說清楚,因為它涉及到美學上的較為高深的問題。但是我們總可以舉些簡單的例子去說明它。
意蘊總是比直接顯現(xiàn)的形象更為深遠的一種東
西。
——黑格爾
有的人長得不是很漂亮,穿著也并不時髦,但是看到的人總覺得美,這種感覺是怎樣得到的呢?是從這個人的風度神韻中讓人領(lǐng)受到的。又如有些詩用了許多華麗的詞藻,讀過之后反而讓人覺得淺薄、覺得無味,很快就會遺忘。有的詩看起來很簡單、很樸素,但是每次吟誦,都有新的收獲,韻味很長,覺得非常深刻。
舉個例來說,唐時劉禹錫有一首小詩叫《烏衣巷》,建議我們都去和孩子一道反復地吟誦這首詩,并且互相交流感受,看能不能悟出些什么來。多次吟誦,當然不是連續(xù)地反復讀它;而是吟誦一次,想想看有沒有感受;隔幾天、隔幾月、甚至隔幾年再吟誦,看看感受又如何。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一首懷古詩。朱雀橋是橫跨南京秦淮河上的一座橋,是通往烏衣巷的唯一的道路。烏衣巷是東晉名流王導和謝安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是當時的豪門顯貴出入的地方?,F(xiàn)在呢?橋邊長滿了野草,巷口輝映著殘陽,昔日那榮華的烏衣巷、繁忙的朱雀橋,如今已是一番冷落和凄涼的景象。詩人把讀者帶到一個慘淡、寂寥的境地中去,而這境地與昔日的繁華又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寧愿要那種雖然看不見但表現(xiàn)出內(nèi)在本質(zhì)的美。 ——泰戈爾
這首詩最耐人尋味的,也就是最有象征意味的是后面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毖嘧邮呛蝤B,深秋遷往南方,春天又回到舊巢棲息,從前燕子在豪門廳堂的拱檐下筑巢,而今呢?烏衣巷早就改住著普通百姓,燕子依舊,人寰已非。
初讀這首詩,給人以強烈的對比,感慨萬端。再讀這首詩,就有滄海桑田的歷史感了,覺得沉重,感到壓抑,悲心升起。三讀這首詩,似乎又有一種超脫,榮枯炎涼,循環(huán)往復,本是事物的辯證法,豪門堂高與百姓檐低,就像那過往煙云。興衰如此,走出悲心,超然物外。四讀這首詩,有感燕子不分貧富,一往情深,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燕子通人性,人性卻難以通燕子的天然本性,超脫之余,似乎還能從燕子身上看到些什么。五讀這首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楊升庵)……看來,最后還是覺得“說不出”,因為這首詩的象征意蘊很深,任你發(fā)掘,總難到達盡頭。這也正體現(xiàn)出詩中的蘊藉含蓄之美,讓人讀起來余味無窮。
讀書須讀到不忍舍處,方是見得真味。
——朱熹
這“真味”是什么,家長自己知道,教師自己知道,孩子自己也會知道,“說不出”而又非去說不可,說時又覺得說不清、說不完、說不透,這才是詩的魅力所在,價值所在。
文/王仕仁/《塑造非常孩子》P98/610012成都鹽道街3號四川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如何帶領(lǐng)孩子步入審美的第三個層次,即帶領(lǐng)孩子去把握文藝作品的象征意蘊。所謂的象征意蘊究竟是指的什么呢?它是指文藝作品的象征意味,也是由作品的具體形象或意境中所含藏著的某種人生的精義,是欣賞者從作品中概括出來的對人生的感受。它有“說不出”的特點,是靠各人自己去體味得到;它能“顯示出一種內(nèi)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黑格爾),并且可以抽象為某種觀念形態(tài)。
以上這段話聽起來不容易弄懂,也難于說清楚,因為它涉及到美學上的較為高深的問題。但是我們總可以舉些簡單的例子去說明它。
意蘊總是比直接顯現(xiàn)的形象更為深遠的一種東
西。
——黑格爾
有的人長得不是很漂亮,穿著也并不時髦,但是看到的人總覺得美,這種感覺是怎樣得到的呢?是從這個人的風度神韻中讓人領(lǐng)受到的。又如有些詩用了許多華麗的詞藻,讀過之后反而讓人覺得淺薄、覺得無味,很快就會遺忘。有的詩看起來很簡單、很樸素,但是每次吟誦,都有新的收獲,韻味很長,覺得非常深刻。
舉個例來說,唐時劉禹錫有一首小詩叫《烏衣巷》,建議我們都去和孩子一道反復地吟誦這首詩,并且互相交流感受,看能不能悟出些什么來。多次吟誦,當然不是連續(xù)地反復讀它;而是吟誦一次,想想看有沒有感受;隔幾天、隔幾月、甚至隔幾年再吟誦,看看感受又如何。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一首懷古詩。朱雀橋是橫跨南京秦淮河上的一座橋,是通往烏衣巷的唯一的道路。烏衣巷是東晉名流王導和謝安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是當時的豪門顯貴出入的地方?,F(xiàn)在呢?橋邊長滿了野草,巷口輝映著殘陽,昔日那榮華的烏衣巷、繁忙的朱雀橋,如今已是一番冷落和凄涼的景象。詩人把讀者帶到一個慘淡、寂寥的境地中去,而這境地與昔日的繁華又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寧愿要那種雖然看不見但表現(xiàn)出內(nèi)在本質(zhì)的美。 ——泰戈爾
這首詩最耐人尋味的,也就是最有象征意味的是后面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毖嘧邮呛蝤B,深秋遷往南方,春天又回到舊巢棲息,從前燕子在豪門廳堂的拱檐下筑巢,而今呢?烏衣巷早就改住著普通百姓,燕子依舊,人寰已非。
初讀這首詩,給人以強烈的對比,感慨萬端。再讀這首詩,就有滄海桑田的歷史感了,覺得沉重,感到壓抑,悲心升起。三讀這首詩,似乎又有一種超脫,榮枯炎涼,循環(huán)往復,本是事物的辯證法,豪門堂高與百姓檐低,就像那過往煙云。興衰如此,走出悲心,超然物外。四讀這首詩,有感燕子不分貧富,一往情深,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燕子通人性,人性卻難以通燕子的天然本性,超脫之余,似乎還能從燕子身上看到些什么。五讀這首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楊升庵)……看來,最后還是覺得“說不出”,因為這首詩的象征意蘊很深,任你發(fā)掘,總難到達盡頭。這也正體現(xiàn)出詩中的蘊藉含蓄之美,讓人讀起來余味無窮。
讀書須讀到不忍舍處,方是見得真味。
——朱熹
這“真味”是什么,家長自己知道,教師自己知道,孩子自己也會知道,“說不出”而又非去說不可,說時又覺得說不清、說不完、說不透,這才是詩的魅力所在,價值所在。(王仕仁01-1)
相鄰博客
- 善待孩子的“過失” [2005-04-09 17:54:00]
- “公主病” [2005-04-09 18:01:00]
- 培養(yǎng)兒童愉快的性格 [2005-04-09 18:03:00]
- 隔代教育代替不了親子教育 [2005-05-19 00:0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