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親歐陽觀是一個小吏。在歐陽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身上。為了生計,母親不得不帶著剛4歲的歐陽修從廬陵到隨州,以便孤兒寡婦能得到在隨州的歐陽修叔父的照顧。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生于一個貧苦的家庭,只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母親。她不斷給年幼的歐陽修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個總結,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導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歐陽修稍大些以后,鄭氏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先是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樸、鄭谷及當時的九僧詩。盡管歐陽修對這些詩一知半解,卻增強了讀書的興趣。
眼看歐陽修就到上學的年齡了,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里窮,買不起紙筆。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突發(fā)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她就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跟著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復復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茍。這就是后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幼小的歐陽修在母親的教育下,很快愛上了詩書。每天寫讀,積累越來越多,很小時就已能過目成誦。10歲的時候,母親就帶他經(jīng)常到附近藏書多的人家去借書讀,因為自己沒有,她就讓他把借來的書抄錄下來。
一天,他從李家舊紙筐里,發(fā)現(xiàn)一本六卷本《韓昌黎文集》,經(jīng)主人允許,帶回家里。打開一看,大開眼界,便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地閱讀。宋朝初年,社會上多流行華麗浮躁、內容空洞的文風,而韓愈的文風與之完全不一樣。歐陽修被韓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動。他高興地對母親說,世上竟有這么好的文章啊。
盡管歐陽修年紀尚小,對韓愈文學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卻為他以后革除華而不實的文風打下了基礎。而正是在這種思想啟迪下,一個學習韓愈、革除當時文壇上壞風氣的念頭,在他的腦海里油然升起。
歐陽修長大以后,到東京參加進士考試,連考三場,都得到第一名。當歐陽修20歲的時候,已是當時文學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母親為歐陽修的出眾才學而高興,但她希望兒子不僅文學成就出眾,為人做事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歐陽修的父親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過管理行政事務和司法的小官。他關心民間疾苦,正直廉潔,為百姓所愛戴。歐陽修長大做了官以后,母親還經(jīng)常不斷地將他父親為官的事績講給他聽。她對兒子說:你父親做司法官的時候,常在夜間處理案件,對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來覆去地看。凡是能夠從輕的,都從輕判處;而對于那些實在不能從輕的,往往深表同情,嘆息不止。她還說:你父親做官,廉潔奉公,不謀私利,而且經(jīng)常以財物接濟別人,喜歡交結賓朋。他的官俸雖然不多,卻常常不讓有剩余。他常常說不要把金錢變成累贅。所以他去世后,沒有留下一間房,沒有留下一壟地。
她告誡兒子,對于父母的奉養(yǎng)不一定要十分豐盛,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孝心。自己的財物雖然不能布施到窮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義。我沒有能力教導你,只要你能記住你父親的教誨,我就放心了。
母親的這些語重心長的教誨,深深地印在歐陽修腦海里。其時歐陽修官職并不高,但是十分關心朝政,正直敢諫。當范仲淹得罪呂夷簡,被貶謫到南方去的時候,許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諫官高若訥認為范仲淹應該被貶。歐陽修十分氣憤,寫信責備高若訥不知道人間有羞恥二字。為了這件事,他被降職到外地,過了四年,才回到京城。歐陽修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來說話,使朝廷一些權貴大為惱火。他們捕風捉影,強加給歐陽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歐陽修貶謫到滁州(今安徽滁縣)。
滁州四面環(huán)山,風景優(yōu)美。歐陽修到滁州后,在處理政事之余,常常在山水間寄托幽情。當?shù)赜袀€和尚在滁州瑯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歐陽修登山游覽的時候,常在這座亭上喝酒。他自稱"醉翁",給亭子起個名字叫醉翁亭。他著名的作品《醉翁亭記》,就是這個時候寫成的。"醉翁之意不在醉,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在文中以精練的語言,描述了自己與賓客在醉翁亭中開懷暢飲的歡快情景以及亭外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表達了"與民同樂"的思想情懷。
正如李白所言:天才我材必有用。身懷八斗之才的歐陽修當了十多年地方官后,終于被宋仁宗想起。宋仁宗為歐陽修的才氣所打動,把他調回了京城,擔任翰林學士。上任伊始,他便積極提倡改革文風。有一年,京城舉行進士考試,恰好由他擔任主考官。他認為這正是他選拔人才、改革文風的好機會,便要求閱卷者以一種全新的眼光來審視考生,如發(fā)現(xiàn)故弄玄虛、華而不實的文章,一概不錄取。歐陽修的錄榜標準,開了一代文風,招納了大批人才,自然也得罪了那些華而不實的考生。頒榜的那天,有不少考生見自己落選了,對歐陽修十分不滿,吵吵嚷嚷地辱罵他。有些人甚至把騎馬出門的歐陽修攔住,向他討說法。經(jīng)過這場風波,歐陽修雖然受到了一些壓力,但是考場的文風從此發(fā)生了變化,大家開始摒棄那些不痛不癢、嘩眾取龐的文章,繼而形成了樸素而自由、嚴謹而高雅的文風。
歐陽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風,還十分注意發(fā)現(xiàn)和提拔人才。許多原來并不那么出名的人才,經(jīng)過他的賞識和提拔推薦,一個個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鞏、王安石、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在文學史上,人們把歐陽修等六個人和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合起來,稱為"唐宋八大家"。
歐陽修為官秉正,但也不忘孝敬為自己備嘗艱辛的母親?;熟镂迥?,歐陽修的母親以73歲的高齡病逝于南京,歐陽修將母親遺體運送故鄉(xiāng)安葬。母親慈祥的面容,勞碌奔波的身影,時時出現(xiàn)在眼前,母親的諄諄教導激勵他成就了一生的功業(yè)。
為追悼母親,他寫下《先妣事略》,字里行間無不透出母子的綿綿深情。
歐陽修的母親一身正氣,她的言傳身教影響了歐陽修的一生,使歐陽修一生光明磊落,敢說敢為,受到后人的尊敬。
相鄰博客
- 齊白石之母周氏:做人不能丟尊嚴 [2013-03-17 10:35:33]
- 孔母授學 [2013-03-17 10:37:59]
- 習近平母親教子:你工作做得好也是我們全家的光榮 [2013-03-17 10:44:42]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