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能參加這次由銀星小學牽頭主辦的《家庭教育志愿者》課程;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有關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感覺以前對小孩的教育還存在不少誤區(qū)。
常言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過去,我們可能只注重孩子的日常生活,但是對家庭教育方面考慮得較少。因此,做家長的平時必須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家長要以身作則,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樣對小孩也是一樣,不能對自己一個要求,對小孩又是另一個要求(比如:要求小孩在周一至周五時不看或少看電視,那么我們做家長的也必須做這一點)。
溝通: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認為這個詞是用在成年人身上,但事實上小孩更應該與其多溝通。如今的孩子,從生活環(huán)境到教育程度以及認知水平與我們這一代人都有很大提高;所以對一些小孩不懂而又必須讓其了解的事物,我們不可以用強加或命令的方式去要求孩子,而是應該耐心的與她講清楚,讓她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又會有什么樣的后果。而且,并不是家長的觀念一定是正確的,有時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也許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自立:從如今的社會可以想象到這一代孩子長大后將會面臨一個怎樣競爭激烈的生活環(huán)境。因此,從現(xiàn)在起就要培養(yǎng)孩子自強、獨立的能力。該是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長絕對不要插手幫孩子做,否則會讓他們產(chǎn)生信賴性,對其今后的發(fā)展道路有害無益。
獎勵與懲罰:大人做錯了事或犯了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樣,小孩犯了原則性的錯誤(如:作業(yè)未能按時完成、跟小朋友鬧矛盾等)也應受到一定的懲罰。但是,懲罰小孩也應該講究方法,一定不可以使用暴力,盡量還是以說服教育為主。但是如果違犯了原則性錯誤,我們可采取不給她買玩具、不帶她去公園玩等方法告訴她:這就是你犯錯應當付出的代價。當然有懲必有獎,獎勵不一定局限于某種形式,經(jīng)常性的口頭獎勵也許比物質(zhì)獎勵更能給小孩帶來滿足感。
總而言之: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必須改變以前老的觀念、方式;小孩不再是大人的附屬品,我們要將孩子提高到與家長平等的地位來與之溝通、交流。相信經(jīng)過這次學習后,我們能更好的做好家庭教育這一關乎小孩未來成長的重大課題。
最后,再次感謝銀星小學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相信在學校與家長共同努力下,孩子們將會有一個更好的明天!
二(六)班 張秋蕾家長
11-3-23
相鄰博客
- 二(三)班 胡藝籌家長 學中華家庭教育志愿者培訓課程有感 [2013-04-08 15:48:1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