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孩子,到底誰管得多?近日出爐的本市某區(qū)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照管孩子的程度遠低于母親,母親是孩子主要照顧者的家庭占71%,父親是孩子主要照顧者的家庭僅占18%。當然,復旦大學胡守鈞教授等專家認為,爸爸管還是媽媽管并不重要,鍵是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應“抓大放小”,既尊重孩子的隱私,也能夠給孩子的發(fā)展把住方向。
【抽樣調查】
孩子與媽媽沖突多
在這份《長寧區(qū)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中顯示,父親擔負的責任角色低于母親。但報告同時顯示,兒童在處理自身事務時有較大自主權,71%的家長尊重孩子的隱私權,但有8%的家長“偷看孩子日記、短信或聊天記錄”。近九成的家長和孩子知曉未成年人保護法。關于家長對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的需求,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加強學校和家庭的聯(lián)系溝通、減輕兒童學習負擔、優(yōu)化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
而去年市婦聯(lián)公布的一項《中學生家庭親子沖突的實證與干預對策研究》顯示,整體上中學生與母親的沖突比與父親多,在與母親的沖突上,因學業(yè)問題和母親發(fā)生激烈親子沖突的青少年比率占到了8.8%,其次是生活安排方面,其比率占到了6.0%。
【心理解析】
父母的影響能完善孩子人格
為什么父親在子女教育方面相對“缺位”?這種“缺位”會不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效果?心理學專家分析認為,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很快,在許多家庭中,父親擔負了家庭的經濟重擔,經常忙于工作,母親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時間相對較長。照顧得多,產生沖突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心理學專家指出,父親與孩子的交往,在與母親和孩子交往襯托下,有助于孩子對男性和女性的作用及態(tài)度產生理解。如果沒有父親的參與,男孩的男性特征和女孩的女性特征都將因沒有鮮明對比而受到削弱。由于父親引導孩子參與的游戲往往較多是運動性、技術性和智能性的。父親較多以他們固有的男性特征,諸如獨立性、進取性、合作性、自信心等影響孩子。他們熱情、寬厚、敢于冒險、勇于堅持等特征,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和學習。這就與孩子從母親的性別特征中得到諸如關心別人、同情心、溫和、善良、堅韌、善解人意等方面的特質潛移默化結合起來,形成孩子較完善的人格基礎。
【專家觀點】
父母應扮演不同角色
復旦大學胡守鈞教授認為,現(xiàn)在個別父母對孩子“包”得過度,而疏于在大方向上的引導。這個問題在父親或母親身上都存在,與性別并沒有直接關系。傳統(tǒng)意義上的“慈母嚴父”,呼喚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扮演不同角色。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自決權,尊重他們的隱私,在具體細節(jié)上大膽放手,通過適當?shù)膶<易稍兒土私饨o自己的教育方式定調,有助于孩子的長遠發(fā)展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http://www.hengchu.cn/edu/family/news_2052.shtml【曉巖轉】
相鄰博客
- 有心媽媽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2013-05-19 13:01:34]
- 性教育別錯過5個黃金期 [2013-05-19 13:02:35]
- 泰國母親的寬容教育 [2013-05-19 13:04:37]
- 智慧母親培養(yǎng)快樂的孩子 [2013-05-19 13:05:55]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