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3周歲時,上了一所省級一類幼兒園。入學后,開的第一次家長會至今時隔幾年了,我仍記憶猶新。
家長會上,班主任老師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一些幼兒園的情況,然后就給我們家長講了一個故事。
老師說:“我有兩個朋友,她們各有一個兒子。甲母親在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注重培養(yǎng)他的各項自理能力,比如說:讓孩子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玩具。稍大一些,又讓孩子自己洗一些手帕、毛巾之類的東西,自己整理書包。總而言之,只要能鍛煉孩子自理能力的事情,又具備安全性,她都盡量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久而久之,孩子在各方面都養(yǎng)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包括學習。當這個孩子跨入一所重點大學后,每年都能拿到獎學金。學校的各項活動都活躍著他的身影。孩子一直朝著一個良好向上的勢態(tài)發(fā)展著。
而乙母親的兒子卻恰恰相反。由于從小一切事物都被母親全權(quán)包攬,母親舍不得讓孩子吃半點苦,其最終結(jié)果,孩子勉強考入一所??茖W校。更可怕的是,孩子畢業(yè)之后,懼怕走上社會,連聯(lián)系實習單位這樣的事情,都要其母為他張羅……”
說到這里,老師停頓了一下,緩慢地說道:“各位家長,你們看,這兩位母親,因為不同的育兒理念,造就了孩子的兩種不同的人生。”我們在場的家長,聽了老師的這個故事,都沉默下來,良久無語。
我之所以把這個故事寫下來,是希望天下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能從中吸取到一些育兒理念。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而孩子們物質(zhì)條件又很優(yōu)越的條件下,我們做家長的,不要怕讓孩子吃苦。為了我們下一代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放開手,讓他們從小學會自理的好習慣吧。因為,孩子的不同習慣,成就他不同的未來。(文/任愛蓮)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