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是這樣的嗎?
著名的白隱禪師住在日本的一個小鎮(zhèn)。人們很崇敬他,很多人向他學習靈性的教導。有一次他隔壁鄰居十幾歲的女兒懷孕了。她父母憤怒地責問孩子的父親是誰,女孩最后招人說是白隱禪師。盛怒之下,她的父母沖進白隱禪師家,大聲斥責禪師,說他們的女兒已經(jīng)承認他就是孩子的父親。禪師回答道:“是這樣的嗎?”
丑聞傳遍了小鎮(zhèn)和各地,禪師名譽掃地。但這并沒有困擾他。沒有人再來拜見他了,他還是如如不動。當孩子生下來的時候,父母把孩子帶去給白隱禪師,“你是孩子的父親,所以你撫養(yǎng)他?!庇谑嵌U師就以愛心照顧這名嬰兒。一年過去了,孩子的母親痛悔地向父母坦承,孩子的真正父親是在肉店工作的年輕人。她的父母深感不安地去見禪師,道歉并請求原諒。“我們真的很抱歉。我們來把孩子接回去。我們的女兒承認你不是孩子的父親?!薄笆沁@樣的嗎?”當禪師把孩子交還的時候,也只說了這么一句。
禪師對假相和真相、壞消息與好消息的回應,都是一樣的:“是這樣的嗎?”他允許每一刻的實相如實地存在,無論好壞,所以他不會參與人間戲碼的演出。對他而言,所有的一切就在當下這一刻,以它如實的樣貌存在。每個事件都不是沖著他個人來的。他不會是任何人的受害者。他與當下發(fā)生的事情是如此地和諧一致,所以任何事情都影響不到他。只有當你抗拒所發(fā)生的事情時,才會受制于它,而你的快樂與否就由這個世界來為你定奪。
故事二:也許吧!
一位智者在摸彩活動中贏得了一輛名貴轎車。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很為他高興,而且前來祝賀:“真棒??!”他們說:“你好幸運哦!”智者笑著說:“也許吧!”接下來幾個星期,他高興地開著車四處兜風。有一天,一個酒后駕駛的人在十字路口撞上了他的新車,他身上多處受傷,住進了醫(yī)院。他的家人和朋友又來看他,然后說:“真倒霉??!”智者又笑著說:“也許吧!”當他在醫(yī)院時,一個晚上,他的住處附近發(fā)生山崩,整棟房子掉進了海里。他的朋友第二天又來看他說:“你在醫(yī)院躲過了一劫真是幸運??!”他又說了:“也許吧!”
萬事萬物都是深刻相連的事實,沒有任何事件是隨機的,也沒有事件和事物是獨立存在,與其他人、事、物無關(guān)的,意味著“好與壞”的心理標簽最終就是幻相,好與壞永遠代表偏狹的觀點,而且只有相對地和短暫地真實。這位智者所說的“也許吧!”,就象征著拒絕去評斷任何事情。他不但沒有評斷發(fā)生的事,反而接納它,也因此而有意識地與較高次序聯(lián)合一致。
故事三:This, too, will past.
蘇菲教派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有位住在中東地區(qū)的國王,老是在快樂與絕望的情緒中擺蕩。一點小事就會讓他勃然大怒或是引起劇烈的情緒反應,使得他的快樂就像曇花一現(xiàn)般地轉(zhuǎn)變成失望,甚至絕望。終于有一天,國王對自己的和自己的生活感到厭倦了,想要尋求出路。他派人去找一位國土中受人尊崇而且據(jù)說已經(jīng)開悟的智者。當智者到來后,國王對他說:“我要變成和你一樣。請你給我一個可以為我的生活帶來平衡、祥和以及智慧的東西好嗎?我可以付出任何代價。”
智者說:“我也許可以幫你,但是這個代價太巨大了,你的整個王國都不夠付。所以,如果你能珍惜它的話,我就把它當作禮物送給你?!眹醭兄Z他會好好珍惜這份禮物,于是智者就離開了。
幾個星期后,智者回來,交給國王一個裝飾精美的玉雕盒子。國王打開它,看到里面有一只很簡單的金戒指。戒指上刻了一句話:“這個,同樣地,也會過去?!保═his, too, will past)
“這是什么意思?“國王問。智者說:“經(jīng)常戴著它,不管發(fā)生什么事,在你評斷那件事是好或壞之前,觸摸這個戒指,然后念上面刻的文字,這樣,你就會永遠在平安之中。”
“這個,同樣地,也會過去?!钡降资鞘裁词沟眠@簡單的幾個字這么有威力?只從表面上來看,當不好的情況發(fā)生時,這些字似乎可以提供一些安慰,但同樣地,他們也會降低我們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享受。因為:“別太得意了,它不會長久的?!边@好像是當好事物出現(xiàn)時,這些字的含義。
如果我們參考前面兩則故事的內(nèi)容,這些字的全面含義就更清楚了。那位始終以“是這樣的嗎”作為回應的禪師,他內(nèi)在對于所以發(fā)生的事情完全沒有抗拒,也就是他的內(nèi)在與當下發(fā)生的事情始終合一,所以對他而言,生活中的事情都是“好”的。而那位總是以簡潔的“也許吧”作為論點的智者,則是啟示我們“不評斷”的智慧。這個金戒指的故事則指出了“無?!钡氖聦?,當我們能認識到世事“無?!睍r,就能夠做到“不執(zhí)著”。不抗拒、不評斷、不執(zhí)著,就是真正自由和開悟生活的三個面相。
刻在戒指上的字不是說不應該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一切,也不是僅僅在你受苦的時候給你一些安慰而已。他們還有更深一層的任務(wù):讓你覺知到,不管是好是壞,由于一切事物的無常本質(zhì),所有的事物都是稍縱即逝的。當你覺知到事物的無常之后,你對它們的執(zhí)著就會減少,同時你對它們的認同程度也會減低。不執(zhí)著并不表示你不能享受這個世界所提供的美好事物,事實上,你可以更加地享受它們。因為,一旦你看清并接納萬物的無常和不斷變化的必然性之后,你可以在它們存在的時候好好享受其中的樂趣,而不會擔心或焦慮將來會失去它們。
當不執(zhí)著的時候,你獲得了一個站在制高點上綜觀全局的優(yōu)勢,而不會陷在生活的事情當中。你就像一個太空人,看到地球被廣大的空間包圍著,而領(lǐng)悟了一個看似矛盾的真理:地球是珍貴的,但同時也是不重要的。領(lǐng)悟到“這個,同樣的,也會過去?!蹦軌驗槟銕聿粓?zhí)著,而不執(zhí)著會讓你進入生命中另外一個向度:內(nèi)在空間。經(jīng)由不執(zhí)著,還有不評斷,內(nèi)在不抗拒,你獲得了進入那個向度的途徑。
摘自《新世界-靈性的覺醒》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