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改變孩子,先要改變自己
回想七年級時鄧晟在辦公室和自己的爸爸打架;看到唐芳芳的爸爸不遠千里借助多方力量始終要找到離家出走的女兒;看到有的孩子的家長在辦公室吵架;也聽到不少家長埋怨孩子不聽話…..這么多的問題孩子,究竟是誰的問題呢?現(xiàn)在反思一下:錯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解決孩子的問題的,我們需要解決的是家長的問題,我們通過解決家長的問題來解決孩子的問題,家長的問題不解決,孩子的問題就不好解決。
所以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家長一旦改變,孩子馬上就變。如果父母常常患得患失,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孩子的成長空間必定受限,人生之路也很難走得順暢寬廣;而如果父母本身境界高遠,“導(dǎo)之以道”,孩子的人生就會走得從容、成功。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由家庭問題造成的,雖然表現(xiàn)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卻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藥”。
在學(xué)習(xí)了一段時間后,我也反思了我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情緒往往有了這樣幾種狀態(tài)的變化:不知道打罵孩子的做法是錯誤的這是“不知不覺”;知道打罵孩子的做法是錯誤的,但不知道正確做法是“已知已覺”;知道正確的做法,但“知道做不到”無法控制情緒是“后知后覺”;雖然做不到時刻平靜地對待孩子,但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是“當知當覺”;看著情緒來了、走了,就像看著天上的云是“先知先覺”,這也是我們當家長的最求的理想境界。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接納孩子真實的自我,無條件地愛孩子,不管孩子怎么樣,都能接納他如他所是。做家長的內(nèi)心需要很有力量,我們只有先懂得愛自己,才能真正去愛孩子。否則,我們會因為自己缺少愛,下意識從孩子那里尋求愛,對孩子的期待也會多于愛。
家長要改變,改變觀念,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家長改變了,孩子的問題便不再是問題,即使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它也會慢慢地消失。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