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誤區(qū)
回憶小時候,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有挨打的經(jīng)歷。因為中國有句古話: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現(xiàn)在還有些家長們,不了解兒童的心理,不掌握教育的規(guī)律,對子女的教育常常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由于恨鐵不成鋼,只要發(fā)現(xiàn)子女有不隨意的地方,輕則斥罵、重則責打。
經(jīng)常進行打罵孩子,會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喪失羞恥之心。最后形成一種抗藥性,破罐子破摔,越打越頑劣。打罵會使孩子失去自尊與自信,變得膽怯自卑。因為,孩子只要做錯了事,就要挨打,由于懼怕挨打,就會再也不敢大膽地去做事,無論做什么都要看大人的臉色,慢慢地就會喪失獨立的人格,成為唯唯諾諾的廢才。有些孩子為了逃避打罵,常常被迫說謊,有的則形成向大人故意討好,干面子活等虛偽的不良品質。打罵也容易使家長與子女之間產(chǎn)生對立情緒,越打越不服,越打越感情疏遠,有的兒童甚至會產(chǎn)生心理變態(tài),出現(xiàn)對父母的報復行為。所以,家長們對子女的教育,應盡量采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服教育的方法,而不應采取拳腳相加的方法。因為,打罵雖然有時可以獲得暫時的效果,但是,對子女身心的損害卻是深刻的、永久的,有百害而無一利。多看孩子的優(yōu)點,在孩子有所進步時及時鼓勵,表揚。我們能做的是盡力給他一個高的平臺,讓他健康、快樂、平安的生活。
溫暖、理解、民主式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情感式的教育,可以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棍棒教育實在不可取。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