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哪個年齡段有“購物敏感期”?
文/草原雄鷹指導師
在平時的家庭教育咨詢指導過程中,經(jīng)常有家長反映說自己的孩子從家里“偷拿錢”,然后到外面去胡亂花。面對孩子這種行為,很多家長非常氣憤,認為這是孩子品質(zhì)出了問題了,一氣之下,對孩子非打既罵,企圖通過這種方式堵住管教上的漏洞。家長這樣做有沒有道理呢?最終能阻止孩子從家里“偷拿錢”的現(xiàn)象嗎?
例一:小兵,男孩兒,11歲。據(jù)小兵媽媽講,孩子從家里“偷拿錢”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持續(xù)有一年多了。開始的時候孩子只是從大人的包里拿小面值的錢,像一元的,五元的。最初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時,逼問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每次孩子都不說話,低著頭任你批評??墒请S著時間的推移,小兵總會趁大人不注意,從爸爸或者媽媽包里拿面值越來越大的錢,十元,五十元,直到后來竟然拿起了一百元的錢。面對孩子如此所為,每次發(fā)現(xiàn)后,小兵的爸爸或者媽媽,一氣之下,便暴打孩子一頓,但是仍然沒有改變小兵的行為。小兵的媽媽在講孩子“偷拿錢”的事時,邊講邊嘆氣,同時還流著眼淚。她擔心孩子這樣下去,一旦在家里拿不到錢,去外面做這樣的事,該怎么辦?
例二:蒙蒙,男孩兒,7歲。據(jù)蒙蒙爸爸講,由于平時自己工作忙,早出晚歸,回到家后,孩子都已經(jīng)睡下了。孩子媽媽平時的工作也很忙,但能正點下班回家。上學時,孩子在學校里表現(xiàn)的都不錯,但是一回到家里,孩子就變得很讓人奇怪,就像小老鼠一樣,四處在找尋。終于有一天,蒙蒙爸爸發(fā)現(xiàn)自己包里的錢少了,開始時他還誤以為自己記錯了,但是當他留意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真的經(jīng)常少錢。蒙蒙爸爸想了一個辦法,他利用一個周末的上午,假裝睡覺,把上衣和包掛在臥室的衣架上。果然,這次蒙蒙爸爸看到了一幕:蒙蒙躡手躡腳來到臥室里,一番觀察后,他以為爸爸睡著了,便把手伸入了爸爸的包里,當孩子手里拿著一百元錢正準備轉(zhuǎn)身離開后,不料被一躍而起的爸爸抓了個正著。爸爸問蒙蒙為什么要這樣做,孩子低頭不語。再問以前丟的錢是不是他拿的,孩子仍然不語。氣得蒙蒙爸爸把孩子暴打了一頓,仍事后卻感覺非常不安,他擔心孩子這樣下去,會不會養(yǎng)成到外面偷盜的習慣。
例三:小艷,女孩兒,9歲。據(jù)小艷媽媽講,由于自己幾前年離異,一直自己帶著孩子。最近她發(fā)現(xiàn)小艷總時不時從家里“偷拿錢”,開始被發(fā)現(xiàn)時,問拿錢做什么,還能說出個理由,但是隨著次數(shù)越來越多,不管怎么問,孩子就是一句話不說。看到孩子這樣的表現(xiàn),每次總氣得小艷媽火冒三丈,本來從舍不得打孩子的她,竟然也下了狠手??墒潜M管這樣,問題仍沒有解決,孩子照樣在趁大人不留神的時候從家里“偷拿錢”。小艷媽媽非常擔心孩子如此下去,學壞了,影響今后的成長。
例四:小丁丁,男孩兒,8歲。據(jù)小丁丁媽媽講,小丁丁是一個特別聰明可愛的孩子,在家里獨立能力很強,習慣培養(yǎng)也非常好,凡事都自己做主安排去做。但是最近她發(fā)現(xiàn)家里裝零用錢的一個紙袋子放了上百元的一元紙幣竟然只剩下了幾張,細想想,平時家里沒有外人來,只有老人和孩子。而老人平時從不動這些零錢,據(jù)此推斷,肯定是兒子干的。于是小丁丁媽就把兒子叫到身邊,在一番的責問之后,孩子承認錢是他拿的,都買零食和玩具花了。有時他會把買的零食給小伙伴分一些。聽到兒子這么說,氣得小丁丁媽媽無語,因為平時她對孩子做過理財教育,也做過誠信教育,更做過勤儉節(jié)約方面的教育,她弄不清楚,孩子為什么品質(zhì)會發(fā)展到從家里“偷拿錢”的地步。再后來,小丁丁爸爸也發(fā)現(xiàn)孩子從自己的錢包里悄悄拿了一百元錢,經(jīng)常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孩子基本上仍是以買零食和玩具為主。小丁丁爸爸既沒有指責孩子,也沒有打罵孩子,而是與孩子做了一次長談。事后,小丁爸爸說,這次談話的效果很不錯,孩子在溫和的引導下,知道自己錯在了哪里,并且父子倆彼此做了承諾,想花錢,可以,明說就行了,用不著背地里伸手去拿……
上面我所舉的四個例子,只是諸多案例中具有代表性的幾個。細心的家長會發(fā)現(xiàn),從家里“偷拿錢”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分布在小學階段,難道這是一種巧合嗎?我通過分析和總結(jié)發(fā)現(xiàn),這決不是巧合,而是一種必然現(xiàn)象。我給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有這種現(xiàn)象的行為定義為“購物敏感期”。
一、“購物敏感期”的含義
當一個兒童明白用等額的錢去換取自己想要的物品時,便基本上清楚了購物(消費)的含義。但對于孩子們來說,在購物的過程中,完全不去考慮所獲得的錢是否為自己合理所有,比如父母每月給的零花錢,一旦把零花錢花完后,便開始動腦筋想辦法從其他途徑獲得錢,這便出現(xiàn)“偷拿”的現(xiàn)象。而對有這樣行為的孩子,他們并不清楚自己的行為屬于不誠實,不勞而獲,甚至道德與否根本也全然不去考慮,只是把目光專注于“偷拿”的過程,以及購物時那種愉悅的心情。
二、“購物敏感期”的年齡段
從大量的實踐案例分析中不難看出,處于“購物敏感期”的孩子基本在7—12周歲。這個年齡段,恰覆蓋了小學階段。在這個年齡區(qū)域里,恰好孩子又處于第二反抗期。
三、“購物敏感期”的心理表現(xiàn)
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在幼兒成長階段(2—6周歲),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想要什么東西的時候,只會求助于大人,很少主動接觸錢。整個購物的過程,基本上都是大人給買,或者大人帶著孩子去商店或者超市里買。盡管有時年輕父母出于不慣孩子隨意花錢的目的,但是很多人還是經(jīng)不住孩子的央求或者哭鬧,不得已而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梢赃@么講,6周歲以前的孩子對錢并不感興趣,只是對想要的東西感興趣,所以基本上不會出現(xiàn)孩子從家里“偷拿錢”的現(xiàn)象。
但是當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后,通過課本知識的學習,已經(jīng)對錢幣有了清楚的了解。孩子們對硬幣和紙幣都很熟悉,并且還能拿著爸爸和媽媽給的零錢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當孩子們通過一次購物的經(jīng)歷中獲得經(jīng)驗后,隨著獨立能力和獨立活動區(qū)域的拓展,這時便會把購物當成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就像以前央求大人給買玩具一樣。
心理表現(xiàn)一:受小伙伴買零食或者玩具的影響。如果我們細回想一下,在我們小時候,在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時,當別的孩子有零食吃而我們沒有時,會不會眼饞,會不會渴望別人分享給自己一些呢?如果別人不給分享,這時就會想,如果我現(xiàn)在有錢多好啊,我也一樣會買,我會和你吃一樣的東西。對玩具也一樣,如果自己手里沒有玩具,光看著別人玩兒,這時也會特別羨慕,希望自己能有同樣的玩具該多好啊。在這點上,孩子們和我們的經(jīng)歷有很多相似之處。當孩子把這種得到的渴望告訴爸爸和媽媽時,如果大人不給予滿足,孩子便會想法設法從不同的途徑獲得錢,然后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心理表現(xiàn)二:不能區(qū)別合理的獲得與私拿的關系。對于孩子們來說,在獲得錢的時候,基本不會像大人那樣去全面考慮,比如這錢是否屬于自己的零花錢,比如這錢如果是背著大人私拿是不誠實的行為,比如這錢如果從家庭以外拿是否構(gòu)成了盜竊行為。當孩子缺乏這種嚴格的分辨能力時,剩下的只是只追求一個結(jié)果——我想要購物,而全然不管過程是否得當了。但對于大人來講,往往會給孩子貼一個標簽:如果不是主動給孩子的錢,孩子背著大人拿到錢,就會給定義為一個“偷”字。當孩子對“偷”的結(jié)果無非是挨頓打,受到一番責罵,除此而外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這樣一來可就壞事了,孩子會想,我背著你們“偷錢”,也不過如此,大不了受一頓皮肉之苦。結(jié)果,孩子寧愿用責罵來換取他們想要的零食和玩具時,大人基本上就無法正常去教育和引導孩子學會自控了。
心理表現(xiàn)三:家長不信任孩子會導致孩子變本加厲地去“偷拿錢”。大凡孩子發(fā)生從家里私拿錢的行為后,很多家長會像防小偷一樣去防孩子。這會導致孩子獲得錢的機會越來越少,也失去了獲得自己購物的權利。用這種堵的方式去阻止孩子,實際上是家長對孩子的完全不信任,這反而會激起孩子攪盡腦汁去獲得錢。每次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獲得錢后,會有一種成就感——哈哈,看我多了不起,爸爸和媽媽把錢藏的那么隱蔽,我不是一樣能拿到!這樣一來,孩子完全不會對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內(nèi)疚感。時間長了,孩子從家里“偷拿錢”的招法會越來越多,家長就會被迫想更多的方法來防范孩子。
心理表現(xiàn)四:家長的打罵會讓孩子產(chǎn)生報復性心理。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從家里“偷拿錢”后,非打既罵。家長的這種解決方式會激起孩子強烈的反抗,因為7—9周歲恰是孩子處于第二反抗期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孩子獨立的渴望越來越強,僅就購物而言,這本身就是孩子希望像大人一樣,自己有消費的權利。但是由于家長擔心孩子無節(jié)制花錢會越來越大手大腳,甚至害怕孩子到外面去偷錢,于是就希望用打罵來制止、教育和改變孩子。但這樣做恰恰相反,簡單粗暴的方式會讓孩子對父母產(chǎn)生強烈的憎恨之感,當家長反復來強化孩子這種憎恨之感后,孩子慢慢就會產(chǎn)生報復性心理——不斷地用“偷拿錢”來氣父母??吹桨职趾蛬寢屔鷼鉄o奈的樣子,有些孩子會心里幸災樂禍,全然沒有做錯時的內(nèi)疚感,更不會有羞恥之感。時間長了,孩子會失去是非分辨能力,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四、家長要正確認識“購物敏感期”
我提出的“三段式”培養(yǎng)孩子走向獨立的文章中,曾經(jīng)就第二個階段——半獨立成長(7—11周歲)中重點強調(diào),在確保安全教育到位的情況下,家長要逐漸放開手,允許孩子自主做事,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而在這個階段里,購物恰體現(xiàn)了孩子正嘗試獨立,在不依賴于家長陪伴下自己單獨完成購物的過程。如果家長能正確引導孩子消費,規(guī)定孩子可以購買的內(nèi)容和額度,放開手信任孩子,更容易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購物能力和自控能力。
一是家長要鼓勵孩子合理消費。既然孩子已經(jīng)到了獨立購物的年齡段,有了消費的渴望,那就必須要給孩子這個權利,通過勤儉節(jié)約教育,讓孩子逐漸懂得節(jié)約是美德,胡亂花錢是一種壞習慣。給孩子消費的權利,就必須要給孩子做理財教育,每個月給孩子多少數(shù)目的零花錢,如何記錄好理財帳,如何平均分配每天、每周、每月消費的錢數(shù)目。通過給孩子講一些理財故事,啟發(fā)孩子對錢有全面的認識,從理財?shù)酵顿Y,從節(jié)約到浪費,從誠實到美德等,只要家長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清楚“購物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過程,要理性面對孩子的成長。
二是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錢的來處。很多家長常常把偷錢這件事過于突出,總擔心孩子會由小偷養(yǎng)成大偷的壞習慣,將來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其實,對于“購物敏感期”的孩子來說,你大可不必擔心,很多孩子還沒有發(fā)展到品質(zhì)很惡劣的地步。這里你只需要讓孩子明白拿和偷是有嚴格區(qū)別的就可以了。
比如小丁丁爸爸告訴兒子:“現(xiàn)在你還小,你想購物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爸爸是完全理解的,但是你現(xiàn)在沒有掙錢的能力和本事,只能由爸爸和媽媽給你錢。你也知道,爸爸和媽媽每天辛苦工作掙錢并不容易,你看爸爸媽媽每天早出晚歸多累啊,如果你能體諒爸爸媽媽,愛爸爸媽媽就要學會在花錢時想想我們的辛苦,這樣你隨意花錢的欲望就會降低了,就不會當好吃懶做的人了?!?/span>
看到兒子這時情緒很穩(wěn)定,小丁丁爸爸繼續(xù)問兒子:“你想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呢?還是想讓別人一看到你就把你和小偷聯(lián)系在一起呢?要知道誠實的好孩子絕不會背地里做不誠實的事。即便想花錢,如果零花錢不夠了,也會明和爸爸媽媽說,在征得同意后,拿到錢再去合理消費。因為好孩子絕不會把爸爸媽媽的辛苦錢和血汗錢隨意去亂花。”
小丁丁這時基本上明白了自己錯在哪里了,邊掉眼淚邊告訴爸爸他錯了。
三是家長要告訴孩子私拿錢的行為如果不重視會發(fā)展成為盜竊行為。對于上小學的孩子來講,分辨能力正處于一個鞏固期,如果在這個階段里,家長不讓孩子搞清楚私拿錢的后果——涉及到品質(zhì)問題,繼續(xù)讓孩子發(fā)展下去,將來就會養(yǎng)成一種不勞而獲的心理——小偷的典型心理動機。但是私拿只是一品質(zhì)問題,而小偷則已經(jīng)構(gòu)成違法行為,如果數(shù)額較大則會構(gòu)成犯罪行為,那時將會失去自由而被關入監(jiān)獄里。家長可以找來一些青少年違法的案例來進一步啟發(fā)和教育孩子,通過長期的堅持教育和引導,最終讓孩子建立敏感的守法和違法的意識。
四是家長要信任孩子不要用打罵方式來懲罰孩子。很多孩子之所以背著父母去“偷拿錢”,就是害怕自己的行為敗露受到懲罰。當孩子的行為被父母察覺后,他們由最初的忐忑不安,到被懲罰的過程中,一直在觀察大人如何對待他們。而孩子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錯誤,無非換來一頓責備和打罵后,便感覺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相比用自己的方式獲得零食和玩具后的喜悅和滿足而言,孩子更愿意去繼續(xù)“偷拿錢”。
我們再來看看小丁爸爸的做法。當孩子通過分辨能力的引導清楚自己確實錯了,錯在不應該背著爸爸和媽媽去拿錢,也清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是不會這樣做的。接下來小丁爸爸繼續(xù)教育孩子。
“兒子,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可能犯錯誤,爸爸也不例外。人最可貴之處,就是能夠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絕不會反復犯同樣的錯誤。就像你背著爸爸和媽媽從家里私自拿錢這件事,你已經(jīng)犯過兩次錯誤。但在我們家里,凡事絕不能重復犯第三次,因為你已經(jīng)清楚這樣做的危害性后果。到目前為止,爸爸和媽媽仍然堅信你是好孩子,不會認為你品質(zhì)上有問題,以后你有信心改正沒有?”
小丁丁看著爸爸的眼睛,雖然臉上帶著內(nèi)疚,但是孩子已經(jīng)有了改正的信心。
“兒子,以后如果零花錢不夠你用,在除規(guī)定允許你購買的物品以外,你一定要告訴爸爸和媽媽,我們從家庭開支中單獨給你買,這樣一來,你就不用費盡心思去想方設法背著爸爸媽媽私自從家里拿錢了,明白嗎?”
小丁丁點了點頭,大聲告訴爸爸,他明白了。
“兒子,通過你拿錢自己買東西這件事,爸爸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還為你自豪呢,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你已經(jīng)能夠獨立了,知道自己去買自己需要的東西了。但是光會花錢不是本事,有錢誰都會花,可是如果光會花錢,不會理財,不會掙錢,那才是真正沒有本事的人。以后一定要把自己消費的每一筆錢,不管多與少,都要如實地記錄在你的帳本上,按約定來領下一個月的零花錢。這樣爸爸和媽媽會更信任你,認為你是出色的好孩子?!?/span>
再看小丁丁,臉上露出了笑容,也帶著感激之情看著爸爸。
“兒子,把你私自拿錢,沒有花完的拿出來吧,爸爸看看還剩下多少?這些錢爸爸仍給你,但是你要把這些錢分配到每個月里去花,絕不能再胡亂去買東西了,好嗎?現(xiàn)在就去取吧?!?/span>
小丁丁沒有任何猶豫,就把自己藏起來沒有花完的錢拿給爸爸,然后父子倆又在輕松的氛圍下繼續(xù)交流。
通過對“購物敏感期”的分析,我想各位家長應該清楚了,孩子從家里私自拿錢,并不是偷竊行為,孩子不這么認為,你做為家長也不應該給孩子貼上盜竊的標簽。相反要心平氣和地教育和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這樣做到底錯在哪?有哪些危害性的后果?今后我們應該彼此互相信任,把購物變?yōu)楣_的行為,變成鍛煉自己自控能力、理財能力的好機會。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購物行為教育得當?shù)脑?,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這種私自從家里拿錢的現(xiàn)象將會逐漸消失,因為那時孩子的分辨能力,自控能力,理財能力,以及對錢的獲得將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現(xiàn)在我再補充一點,文章標題中之所以把偷拿錢加上“”,就是不要把孩子的行為當做小偷小摸行為來對待。
溫馨提示:如果你會愛孩子,請尊重孩子,不要用責備和打罵的方式面對孩子!多一分信任,多一份從容的引導,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內(nèi)疚感,才會讓教育起到真正的作用!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