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萬事興
親子關系的和諧是家庭和諧的支點,我們要轉變傳統(tǒng)的家長制教育方式為“平等尊重、共同成長”的民主和諧的親子關系,從而促進形成健康、和諧、融洽的家庭關系。
首先要加強孩子道德教育。要從培育孩子的孝心、愛心、責任心入手,著力培養(yǎng)孩子高尚的人格。有人這么說過,文化的沉淀是人格。也有人這樣說,社會上所有的壞事都可能在家庭里培養(yǎng)出來。社會上流傳的“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故事也就是這個道理,這就讓我們想到,家庭的學習和文化氛圍,最終應落實在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上。如果我們的家庭學習沒有意識到培養(yǎng)文化人格的重要,那么我們的家庭學習就是沒有精神意義的,沒有觸及靈魂的學習。因此,我們必須把道德的內(nèi)核、文化的理念、人格的塑造融入我們?nèi)粘<毸榈纳钪?,以自身的良好言行影響帶動小孩,促進小孩健康成長。
其次要注重互動學習。家庭學習不只是簡單的孩子在家看書、寫字、做作業(yè),父母僅對孩子在學習上起督促作用。家庭學習要實行中心轉移,變過去的指使孩子學習為指導孩子學習,與子共學、互學雙主體學習。要樹立 “我和孩子同學習、我和孩子共成長”的學習觀念,積極參與共學。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生活得更好,就必須改造自己,不斷學習,才能與孩子共同成長。這樣,既利于和家庭成員的平等溝通,樹立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以可以讓自己緊跟不斷變化的社會,促進自我發(fā)展。
最后是寓教于樂。要讓以快樂貫穿家庭學習、教育孩子的全過程。不要對孩子冠以說教式、打罵式教育,要建立親密、和諧、互動式學習氛圍,保持家庭生活盎然生機。首先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其優(yōu)點在家庭中隨處可見,它大多體現(xiàn)在頻繁的生活瑣事上,無論是一個細小的做得好的事情,都要給予認可、欣賞和表揚。其次是重視分享孩子的的成功和喜悅。有專家指出:家庭分享是家庭成員間對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相互關心、理解和支持,也是在學習中智慧和能力的交流和傳遞,更是物質生活的改善和精神生活的陶冶的雙重享受。只要是經(jīng)過了努力取得的進步,哪怕只有極小的成績,都要及時鼓勵和贊賞,這樣,既能增強孩子良好的進取心和上進心,又能增強家庭凝聚力。
“家和萬事興”, 家庭成員的生活態(tài)度、生活方式、情感行為決定著家庭的和諧程度,而家庭的和諧又決定了對家庭成員的寬容和接納程度。所以,營造和諧的家庭關系是構建和諧家庭的重要前提。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