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好初中第一步 ——給初一學生家長
玉田中學 葉建玲
各位家長朋友,大家好!很高興能與您交流孩子教育的問題。首先,祝賀你們的孩子順利完成了小學6年的學習生活,就要邁入初中的大門,成為一名中學生。如果您的孩子即將邁入初中大門,您最擔心的是什么?(是否會像孩子一樣,特別的期盼、激動,或是有所擔心、還怕呢?)是呀,由小學到中學,表面看來,只不過是從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而已,但對孩子來說卻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孩子需要面臨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和交往環(huán)境,無論學習內容、學習方式還是學習心態(tài)上都將發(fā)生很大變化,在經歷這巨大的飛躍和變化時。必然有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如果家長能了解這個變化過程,掌握變化規(guī)律,耐心幫助孩子盡快完成這一適應過程,必將對孩子在初中階段的全面發(fā)展產生良好的效應。
如何幫助孩子做好中小學銜接,幫助孩子度過適應期,使孩子盡快適應中學生活,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交流和探討的話題。
一、初中生與小學生生活的差異
1、學習方面:四多四少。一是科目多,學習時間相對較少。小學語、數為主,其他大都為活動課性質、常識性介紹,要求了解、知道、學過即可。 初中階段,總共是: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初二學20分),化學(初3學30分),(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體育,9+1
由于難度加深,考核標準提高,初中不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還注重課外知識的拓展、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許多孩子誤以為跟小學差不多,基本不用心學習,考試時一塌糊涂。
由于科目增多,分配的各科學習的時間就少了。(小學的語文、數學課時多,內容少,有較多的課內時間進行練習、復習鞏固。初中階段語文、英語和數學雖然還是主科,但課時卻減少了,每周不過6+1節(jié),每節(jié)課教學任務重,學生完成作業(yè)的難度增大。如果沒有正確的認識,孩子一下子會很難適應。
二是老師多,與學生單獨接觸的機會少。小學階段的管理基本上是班主任全天跟班管理,教師跟得緊、管得嚴、過問多,可以說哪里有學生,哪里就有教師。因為科目少,課時多,學生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和老師在一起。
而初中由于科目增加,專業(yè)性強,各科都配有專職的老師,半天4四節(jié)課,換4個老師,活動多以學生自己安排為主,教師過問的較少。再加上老師任教班級多,主科2個班,考查科3-6個班。上完課需回辦公室備課、改作業(yè),除了上課很少有機會與學生單獨接觸。(班主任會跟得緊一些---逐步放手)這就形成小學、初中在管理上的跨度,使得一些依賴性較強、自律能力較差的小學生一進入初中就有些無所適從的感覺 (班主任會跟得緊一些---逐步放手)這就形成小學、初中在管理上的跨度,使得一些依賴性較強、自律能力較差的小學生一進入初中就有些無所適從的感覺。
老師太隨和了的感覺----自己學---什么都沒學到
三、是課堂容量大,放松時間少
小學時,學生每節(jié)課學的知識比較單一,老師所設的問題也比較簡單,遇到稍微復雜的問題,老師都要講好多遍。這樣即使上課時分心走神,也基本上不影響學習效果。而初中每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多,課堂容量大,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十分緊湊,學生必須集中精力,緊跟課堂學習節(jié)奏,幾乎沒有放松的時間,否則就可能出現(xiàn)知識上的漏洞,給以后學習造成困難。
四、是自主時間多,老師包辦少
小學時,自習時間很少,即使有,也有老師布置的具體學習任務,有老師始終不離盯著學習。而初中每天都有兩節(jié)自習時間,而且這些時間老師一般不占用,個別特別積極的老師占用自習課來講課,還會被校長批評的。自習課是學生用來消化老師課堂上教學內容,進行復習鞏固,或者完成作業(yè),基本完全由學生自己支配。那些自主學習能力強、時間抓得緊的學生,大部分學習任務在自習課上就能完成,而有相當一部分離了老師就不知道干什么的學生,往往不能充分利用這些時間,一節(jié)課基本沒做什么事。如果天天如此,用不了多久,學習上的差距就拉開了。
五、生理心理:變化巨大
一是自主性、獨立性增強,但自控能力差。進入初中,孩子不再像小學時特別相信權威,聽父母老師的話,獨立自主性加強,有擺脫家長和老師的傾向。對于父母的勸說,老師的教育往往聽不進去,甚至產生叛逆心理,叛逆行為。十二三歲,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從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發(fā)展的過渡階段,自控能力、承受能力、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還不夠強,看問題還不夠全面,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獨立、半依賴、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交織”的特點。由不自覺向自覺過渡的時期
二是熱情高、求知欲強,但缺乏韌性,不能持久。初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像幼苗一樣,充滿著活力,往往精力充沛,活潑好動。比如課堂上發(fā)言積極,不甘落后,表現(xiàn)出一種積極進取,好學向上的精神,但是有的學生學習上稍遇到一點困難,(跟不上老師的教學任務:作業(yè)做不來,英語和需要背的科目背不了)情緒就會產生波動,甚至灰心喪氣。
三是對異性開始關注,并產生向往和追求之情。升入初中后,男女同學之間不像小學那樣界限不明,不少孩子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特別是女生,女生性發(fā)育比男生來得早)會沒有緣由地對某一位異性同學產生好感,萌生與異性相聯(lián)系的情感。由于缺乏相應的判斷能力,有的孩子甚至誤將這種好感當作影視劇中的愛情,因為不能公開表現(xiàn)這種愿望和情緒,所以體會到一種強烈的沖擊和壓抑,有時達到朝思暮想、寢食不安的程度。由于注意力和精力轉移方向,會對學習造成不利的影響。
六、如何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初中生活
1、克服焦慮情緒
①適應新校園、新同學、新老師產生的焦慮情緒
從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新學校、新同學、新老師,大部分初一新生都會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尤其是一些心理素質差的、新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的、過去在學校經常受老師批評的、部分過分追求完美的優(yōu)秀生,往往是“開學恐懼癥”的易發(fā)群體。這些學生會表現(xiàn)出“戀舊”、“對抗”、“消極”等不良情緒,比如我們會聽到這類話:“還是我們的小學老師好,我們小學比這漂亮多了。”“中學老師太兇,他(她)看我不順眼,我就偏不理他。”“這個班級,沒人理我,小學同學多好啊。”“算了,進了這所學校,我算是沒指望了,就瞎混吧。”
對于這些牢騷,老師、家長都不能忽視,家長首先不能附和孩子的牢騷,尤其是那些沒能上心儀的學校的孩子,家長要引導孩子去感受、帶他去參觀新的校園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新環(huán)境的優(yōu)點,引導孩子相信新的老師,友善對待新同學,及時了解孩子的困擾,盡早與班主任溝通、交流,鼓勵孩子在新環(huán)境中展示自己優(yōu)勢,教會孩子與新同學溝通技巧,甚至為孩子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
忘記過去,從新開始(好的、壞的)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希望被認可、被肯定的,當孩子小學時給老師、同學的留下的印象不是很好(人對習慣行為的定勢),進入中學,一個陌生的全新的環(huán)境,新的同學、老師,給孩子帶來改變的契機,鼓勵孩子棄舊重新,重建信心,樹立新的自我形象,給自己一個華麗轉身的機會。
②學業(yè)方面產生的焦慮情緒
(假如您的孩子進入初中后考了八十多分,您滿意嗎?會有什么反應?)
很多孩子在小學時成績都在98分以上,家長、孩子都感到特別滿足,所以孩子優(yōu)越感心理膨脹,受不了一點退步、委屈和打擊。因此 ,必須讓孩子忘記小學的輝煌,從零開始,從新開始。不少家長朋友第一次看到孩子進入初中后的考試成績,都會大驚失色、不知所措:怎么才考八十幾分?您不知道,由于學習內容、學習難度、考查方式的不同,初中階段的成績是無法與小學相比的。小學時滿分一大片,而在中學卻鳳毛麟角,小學時考九十來分就是比較差的,而在中學這是優(yōu)秀的成績。對此我們應該心中有數。
孩子即使真的考得不好,您也要保持冷靜。從小學到初中,一下子增加多門課,開始不能進入狀態(tài),學習跟不上或是偶爾考差了都是正常的。但每年都有不少家長因為孩子在入學第一個學期成績起伏過大而責罵孩子不努力。其實,學生從一個熟悉環(huán)境進入到更高一層的學習階段,適應新的環(huán)境、掌握新的學習方法都需要一定時間。家長這時候應該幫助孩子分析情況、找出缺漏、重建信心,不要隨意指責孩子。
關注:態(tài)度、過程、方法、習慣
不少家長為了引起孩子對學習的重視,經常對孩子說些施加壓力的話語:
“初中不會讓你像小學那樣好過了。” “到了初中,你必須要進班級前五位!”“你要是還像小學一樣放松,進了初中還不努力,日子是不會好過的。”“那些興趣班就都不要參加了,家里的事情你也不用管,初中最重要的是學習,你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了”……威脅、嚇唬孩子,特別會讓那些自覺、膽小、內向的孩子產生恐懼、焦慮的心理。
其實,大部分孩子不用我們加壓,他心理上就已經有了巨大的壓力。他們最大的擔憂是怕成績下滑,怕自己原來的優(yōu)秀形象受影響,怕讓父母失望;他們還擔心別的同學表現(xiàn)得比自己優(yōu)秀,自己原來的“中心位置”受到影響。
我們知道,一個人做事有壓力才會有動力,但如果過于緊張焦慮,反而會影響正常的思維和做事的效率。有一個小和尚打油的故事,形象地說明了這個道理(故事)。
一個小和尚住在廟里,有一天廚師跟他說去,打點油,別把油灑了,灑了回來我揍你。小和尚哆嗦去打油,打油他就緊張,千萬別灑了,千萬別灑了,結果手不停的抖,油不停的灑,好像到了廟門口,腳底一絆,身子一趔,這油就灑了一半,廚師大怒,我告訴你別灑,你還灑了,真是個沒用的東西。小和尚哭了,老和尚聽到了,老和尚對小和尚說,我再讓你去打一次油,這次主要是讓你看看外面的風光是有多好,小和尚嚇著說,我可不是打油的料,我盯著打油還灑了一半呢,我再看風光,那我不灑光了。老和尚說沒事,灑光了都沒事,主要是看看外面有什么就行了。小和尚又去打油了,打了油,看看風光,哇!風光可真美,哼唱著小曲,走進廟門,低頭一看,手里的油一滴沒灑。油還是那油,路還是條路,小和尚還是那小和尚,而結果卻完全不同。什么原因呢?
廚師苛刻要求,給小和尚帶來無比的緊張,結果是油灑了一半;老和尚在意的是過程,結果小和尚心情放松,碗里的油一滴未灑。我們家長要做的,是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及時疏導孩子心頭的壓力,比如:通過制定切實有效的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樹立持之以恒的學習態(tài)度,幫助孩子建立起學習的信心,讓孩子把學習當作快樂的事情。這樣,孩子焦慮的情緒就會得到緩解。
3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習慣。
孩子剛進入初中適應階段十分關鍵,我們既不能完全放手,又不能事事包辦。如果我們認為孩子是中學生了,應該學會自覺獨立地學習了,從而徹底放棄管教監(jiān)督,他很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出現(xiàn)大量的問題。因為此時他還沒有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這就像一直由大人抱著的孩子,突然放到地上要讓他自己跑,他只有摔跤。但是我們也不能還像對待小學生一樣對待孩子:陪著做功課、幫助整理書包、教他做作業(yè)、檢查有無錯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借助墻、學步車、媽媽的攙扶等等,慢慢學會放手)逐步放手,配合老師,幫助孩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
那么培養(yǎng)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具體做法就是——
讓孩子逐步掌握以下5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方法:
(1)課前預習——認真進行課前預習。(帶著問題去預習、聽課效果較好)
一般的自習、都在課外時間進行,晚上做完作業(yè)后,及時預習第二天新課??床欢牡胤阶鲇浱枺谡n堂上更加注意聽講。一般情況下,先選擇學習困難大的科目重點預習,然后慢慢鋪開。
(2)專心、積極聽課——上課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帶著問題聽講,積極主動思考、學習,做到運用各種感官去體驗,做到看、聽、想、說、做(記筆記,動手操作)。記書上
(3)復習鞏固——①當天功課當天復習,及時復習;②分散復習(間隔一定時間進行復習---強化記憶);③交替復習(文科、理科交替進行---緩解疲勞,提高學習效率)。
(4)獨立按時完成作業(yè)——在布置作業(yè)方面,中學不同于小學。小學老師布置作業(yè)比較具體,而中學老師相對來說要求不太死。如小學讓寫生字三遍,課文讀二遍。中學老師可能讓你寫會為止。作業(yè)包括書面作業(yè)、口頭作業(yè)(讀書、背課文、背公式、背定理、聽錄音等);動手、實際操作作業(yè)。有些口頭作業(yè)不太好檢查,要求學生自覺主動去完成各項作業(yè),不能偷懶,偷工減料,抄答案。
(5)要養(yǎng)成系統(tǒng)歸納小結——每學完一個章節(jié)、單元之后,要進行總結,將知識整理,形成知識樹、結構網。條理更清晰,培養(yǎng)孩子思維的嚴密性和連貫性。
當然,詳細具體的學習方法,應該與各科老師交流溝通
4、加強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溝通
好印象----第一印象很關鍵
由于老師多,與學生單獨接觸的機會少,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與老師商討解決方法,(不能只找班主任)針對各科的具體情況,進行恰當的幫扶補救措施。具體各科的學習方法,各科老師更具權威性,他們會有針對性的一些方法,孩子和家長都應該認真采納和應用。使孩子能及時趕上不掉隊。
針對孩子喜歡的科目、喜歡的老師,樹立信心,幫助引導,帶動各科均衡發(fā)展
5、做孩子的導師和朋友。
理想的父母,不僅是孩子的保姆,也是孩子的導師和朋友。(互動:您做到了嗎?)(親子關系搞好了,是一切教育的關鍵---“三個代表”--顧老師)
首先,要給孩子應有的尊重。
例子:
諾貝爾生物學和醫(yī)學獎獲得者法國免疫學家讓.多賽的父親是一位優(yōu)秀的醫(yī)生,他希望孩子長大后能繼承自己的事業(yè),為了讓兒子喜愛醫(yī)學,就帶著兒子跟著醫(yī)學院的學生觀摩手術,但讓.多賽看到血淋淋的手術場面竟然暈倒了。父親十分生氣,打了兒子幾個耳光,這反而使讓.多賽的抵觸情緒更強烈了。后來,父親讓自己的助手帶自讓.多賽到盧瓦河漂流,并利用這個機會,向讓.多賽介紹了很多有趣的醫(yī)學知識,并講了許多醫(yī)生為病人解除痛苦時所體驗到的成就感與快樂,這使讓.多賽逐漸對醫(yī)學產生了興趣,并最終作出了學醫(yī)的選擇。(這就是尊重的效果)
其次,信任孩子,避免嘮叨。(互動:領導或同事給你提要求建議,說過一遍后還是不放心,三番五次地重復,你有什么感受?)孩子也一樣,對嘮叨不止,十分反感。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里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使人感動,就準備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錢。過了十分鐘后,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于是決定一分錢也不捐。到牧師終于結束了長篇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未捐錢,相反,還從盤子里偷了二元錢。(經典的嘮叨案例)
其實,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常常犯故事中牧師的錯誤,總怕說一遍不起作用,就反復強調。嘮叨是一種不信任的表現(xiàn)。孩子犯了錯誤,就抓住不放,一次又一次地批評,本來還有點內疚不安被你越說越不耐煩,最后反感討厭,出現(xiàn)“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人的心理:錯誤--內疚、不安--(被反復 嘮叨、指責、謾罵)--內心釋然、沒有愧疚感--不耐煩、討厭、“我偏要這樣”(反抗心理和行為)
如果孩子發(fā)現(xiàn)成年人能平等地對待自己,尊重自己,他“回報”的可能就是尊重父母和老師,嚴格要求自己。
如果您對孩子說了之后不起作用,(家長抱怨:如果說一遍能聽的話,誰還愿意說第二遍)你說2-3遍,他會聽嗎?不會。那還不如不說!不妨換種方式進行交流,換一種交流的方式:
①寫信,便條、短信(這樣能讓孩子意識到他在你眼里的地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借助老師、孩子信任的親人、好朋友等進行滲透引導
③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吸取經驗教訓
溝通交流教育是一個智慧的過程(惡語傷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說明說話的藝術)
6、引導孩子學會與異性交往。
孩子進入中學了,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肯定得面對與異性交往的情感問題,當您聽到反映說“孩子給人寫小紙條了”,或者從日記里發(fā)現(xiàn)孩子有小秘密了,您不用吃驚,冷靜地面對孩子的長大,避免出現(xiàn)“彈簧”效應越壓越彈,更不要輕易去扣“早戀”的帽子。對異性的向往和追求,是青春期孩子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xiàn)象。雖然表現(xiàn)強度因人而異,但心中的漣漪每個孩子或遲或早都會產生,與孩子的品質、學習無關。家長們一方面要認真關注,但更重要的是調整好心態(tài),不要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例子:父母早戀的催化劑
陜西西安某中學高二的學生小曉(化名)從母親的提包里找鑰匙,發(fā)現(xiàn)包里有一封已經拆開的信,上面寫著自己的名字。等母親回來后,小曉問她為什么拆他的信。母親卻說,不要以為信上寫的是英文,她就看不懂,以后不要和那個女孩通信就行了。小曉連忙向母親解釋,信是同班女生寄來的,是邀請他去她家討論英語的問題。但母親表示,這女生鬼點子多,說是學習,其實是約會。在以后很長時間里,小曉的母親對他的“早戀”問題進行了“轟炸教育”小曉對母親的行為十分的反感。從此他只要有了煩心事,就告訴麗麗。終于有一天,小曉表達愛慕之情的字條給了這女生,和女生熱戀上了。
這是母親不但的教育逼著孩子走向了“早戀”。雖然這是高二孩子 的問題,但也是青春期孩子的普片問題。
在處理這類事件中,家長既要熱又要冷:(熱)面對孩子青春期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的困惑,家長要表現(xiàn)出理解、關心、呵護;(冷)面對與異性同學的交往,家長表面上要會冷處理。
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悲劇故事。是失敗家庭教育典范
7、營造學習型家庭氛圍與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有首打油詩這樣形容家庭不良氛圍的影響:
噼里啪。噼里啪,爸爸天天要打牌,捶桌跺腳使勁甩,大呼小叫跨能耐
中央臺,地方臺,媽媽坐下起不來,節(jié)目不論好與壞,總要看到“古德拜”
鄒眉頭,搖腦袋,且將拇指當耳塞,滿屋噪音管不住,手握筆桿兒眼發(fā)呆
這種家庭氛圍,孩子肯定讀不進書。
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用良好的家風影響孩子。初中的孩子需要有自己獨立的學習空間,擁有一個房間,有書桌 、書架,家長在孩子在家時,禁止在家進行娛樂活動,看電視、請客、打牌、喝酒等等。家長也得有學習的習慣----言傳還得身教,拿起書本學習,給孩子做個榜樣。
學習途徑與方法:
1、中華家庭教育網 網址:ajm-engineering.com 大量教子的文章
2、呱呱視頻里的《中華家庭教育講堂》,很受家長的喜愛和好評 房間號碼:235300
3、《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套教材是家長必備的教子工具書
4、手機網上家長學校(微信)微信號:ZHJTJYW 二維碼
孩子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續(xù),讓我們共同努力,愿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首先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