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在要求人們進行激烈競爭的同時,又需要人們進行廣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其實,這兩點并不矛盾。同樣,人在社會上,如果缺乏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那么,他不僅在事業(yè)上不會有所建樹,就連適應社會都很困難。
從孩子懂事時起,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一、讓孩子學會悅納別人。
所謂悅納別人,是指自己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地愿意接受別人。從實質(zhì)上來講,合作是雙方長處的珠聯(lián)璧合,也是雙方短處的相互遏制。因此,只有相互認識到了對方的長處,欣賞對方的長處,合作才有了真正的動力和基礎。所以家長要常和孩子講“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能因為別人有這個缺點或那個毛病,就嫌棄他、疏遠他。為此,家長要教育孩子多看并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并誠心誠意地加以贊美,而不是采取一種“不承認主義”。家長自己平時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應堅持這種態(tài)度來對待他人,成為孩子的表率。
二、教孩子學會分享。
假若孩子凡事都自私自利,斤斤斤計較,那么他就難以與雖人友好相處,更談不上進行有關的合作活動了。因此,家長有必要讓孩子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慷慨大方,體會到分享的快樂。這里面有些家長值得注意的原則和技巧問題,比如要讓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分享他所喜愛的玩具,切忌對他進行強迫,也無須向他講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妨可以這樣跟他說:“你玩一會兒,讓他玩一會兒,你們倆都高興高興,不是很好嗎?”適當?shù)匾龑Ш⒆?,多給他鼓勵,他就會感到分享對他不是一種剝奪,而是一種增添更新更多的樂趣的機會。當孩子較小時,父母不妨就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分享訓練”。當孩子手中拿著畫冊時。父母可拿著一個玩具,然后溫柔地、慢慢地遞給他玩具,并從其手中取走畫冊。這樣通過反復訓練,孩子便學會了互惠與信任。
三、讓孩子多參加有利于產(chǎn)生合作關系的活動。
家長可以讓孩子玩一些諸如共同搭積木、拼圖等需要協(xié)作的活動,還要鼓勵孩子參與如足球、籃球、排球、跳繩等體育活動。這些活動既有團體之間的對抗與競爭,又有團體內(nèi)部的協(xié)調(diào)與一致,這就更有利于培養(yǎng)參與者的合作精神。(文章來源:搜狐)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父母與孩子交談的好話題 [2005-12-10 17:58:00]
- 培養(yǎng)孩子良好性格8條策略 [2005-12-10 18:04:00]
- 閱讀興趣和生活體驗很重要 [2005-12-10 18:09:00]
- 六十秒鐘媽媽息怒紀律法則 [2005-12-10 18:1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