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命令”會不會讓孩子很抵觸? |
|
情景再現(xiàn): 你知道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后,父母最喜歡問哪些問題嗎?有家機構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孩子一回家,家長最愛追著孩子問:“你吃了什么?”“你受欺負了嗎?”“你學了什么?”父母想借此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玩耍情況,可孩子卻特別反感,要么說“不知道”“忘記了”,要么索性拒絕回答。這就是無法有效進行親子溝通的問題所在,因為大部分家長根本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 薇薇的外婆邱女士就屬于特別不會與孫女溝通的典型。一天晚上,外婆在看電視,薇薇從書房出來,吵著看少兒頻道的《福爾摩斯和他的小分隊》??汕衽匡@然還惦記著晚飯時孫女沒喝完的那碗粥,于是趁機說:“要看也行,但必須把你剩的那碗粥喝掉?!鞭鞭甭犃撕苌鷼猓瑤е耷缓鹌饋恚骸澳阌趾臀抑v條件,人家又不餓,干嗎非要喝粥呀?”邱女士也提高了嗓門:“不管你餓不餓,反正你不把粥喝完,就別想看電視?!鞭鞭睔饪蘖?,跑回書房,而外婆最終也沒讓步。 其實,邱女士完全屬于好意,她的想法很簡單,小孩子的正餐必須吃完,多吃才能健康、長得好。但是她卻不管孩子的肚子能否裝得下。薇薇不肯喝粥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因為飯前她才喝了一碗牛奶,吃了一些點心,晚飯肯定吃得少了些。 邱女士凡事都愛跟薇薇講條件,不是不穿上外套就不準出去和小朋友玩,就是不把書本整理好就別想玩,甚至不把早點吃完就不許上學。漸漸地,薇薇越來越煩外婆的“講條件”,而邱女士這種帶著威脅的命令效果越來越差,兩人的關系也越來越僵。 孩子大了,有自尊心了,而邱女士的做法有很濃的要挾味道,對于孩子來說,此舉無疑會傷害她的自尊心。為了維護自尊,孩子可能會選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如此一來,家長這方面得不到滿意的回應也就在所難免了。如果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只一味地拒絕孩子,不給孩子回旋的余地,孩子就覺得失了“面子”,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并孤注一擲,拒不執(zhí)行大人的“命令”。 我想起兒子小時候,在鄰居家玩到興頭上,喊他不回時,我總是先找到他,撫摸他的頭,輕輕地說:“天晚了,該休息了,再玩一分鐘就走了,行嗎?”孩子見有商量的余地,媽媽又給了他機動的時間,怎么好意思再固執(zhí)己見。 其實,他那時還不知道“一分鐘”究竟有多長,但我跟他的口頭協(xié)議一旦達成,幼稚的自尊心、天生的守信感就會讓孩子乖乖聽話,在大人說“一分鐘到了”時,小人兒就會盯著墻上的大鐘瞧瞧,像在確定“一分鐘”已經(jīng)到了,然后就會很自覺地停止手里的活動,心滿意足地跟大人回去。所以說,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我們都要與孩子達成默契。請給孩子一分鐘的時間吧,讓孩子在自尊中得到心理的滿足。 我們都想成為好父母,但是更多時候,任憑我們怎么努力,孩子好像總是不太“領情”。尤其是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原本是關心孩子,想跟孩子說說知心話,他卻心不在焉……如何能與自己的孩子暢通無阻地溝通交流,已經(jīng)成為每位父母最關心的問題。 其實,親子溝通并不難,我建議家長主動分享自己的工作和感受。和孩子相處時,除了給他講故事,還可以講講自己白天工作的事。正如有些家長抱怨的那樣,特想知道上幼兒園的孩子一天都是怎么過的,但越追著問,孩子越不愛講。而這個辦法就非常有效了:父母先把自己一天的工作生活講給孩子聽,慢慢地孩子也會試著講自己的經(jīng)歷和想法。當然,這需要慢慢培養(yǎng),不要著急,別打壓孩子剛培養(yǎng)出的傾訴愿望。家長通過講述工作經(jīng)歷還能把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各種職業(yè)的特征潛移默化地教給孩子,從而幫助孩子構建自己的職業(yè)取向。也許孩子并不真正懂你說的內(nèi)容,但重要的是你在和孩子溝通,在建立你們的親密關系。要知道孩子對家長的一天也很好奇,爸爸媽媽講述后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平日里,如果你能主動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以及對事情的看法,孩子自然也就比較容易向你訴說他的心情、感受與看法。很多時候,你在面對不好的事情或消息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對孩子隱瞞。因為你覺得孩子還小,無法深刻體會到你所說的,你也害怕孩子無法承擔那么大的壓力??珊⒆訁s不這么認為。你向孩子隱瞞,孩子會覺得你不夠尊重他,因為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權利知道你或家里發(fā)生什么事情。如果你什么事情都告訴孩子,孩子會有一種主人翁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幫助。你會發(fā)現(xiàn),你和孩子分享你的世界,孩子也會敞開自己的心,和你分享他的世界。 人們常說,感情是培養(yǎng)出來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你應該重質而不在于量,多和孩子聊聊天,給孩子講講你這一天的喜怒哀樂,而他也會把一天里遇到的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情說給你聽。和孩子分享你的一切,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很容易就能走進你的世界,而你也會感動于孩子給予你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擁抱、每一句安慰。 那么,與孩子溝通,家長還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首先,在語言方面要簡單具體。和孩子說話時,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讓孩子能聽明白。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多重復幾遍,直到孩子了解為止。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說話的語調(diào)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變化,這樣更能吸引孩子注意傾聽。 說話的內(nèi)容要具體,而且是說現(xiàn)在的事,否則孩子提不起足夠的興趣來交流。別問孩子一些太空洞的問題,類似“今天如何?”“學校好嗎?”這會讓孩子不知如何作答。你可以用一些日常生活來引出話題,而孩子感興趣的電視節(jié)目或書籍就是一個好選擇。 其次,要注意自己身體語言的配合。在和孩子說話時,父母一定要用關心的眼神注視孩子,隨時注意孩子的表情、行為,這能讓孩子有更多被重視的感覺。在聽孩子講話時,目光的接觸、拍一下孩子的肩膀、上身略為前傾等小動作,都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當然,父母也別指望一坐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開講,但你可以利用這些自然的身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已準備好和他說一會兒話了。 另外,即便再生氣,也請你溫和地陳述事實,把情緒放在一邊。比如你看到孩子倒多了番茄醬,把番茄醬弄得滿桌子的時候,最好忽略孩子這個行為所謂“不好”的一面,只強調(diào)好的一面:“哦,寶貝會自己抹番茄醬了,真能干!下次我們會抹得更好,不會把番茄醬弄到桌子上?!辈灰鲜怯秘焸涞恼Z氣,使用溫柔、建議的語氣,比如“不然,你說說看……”“媽媽很想聽聽你的想法”,這樣溝通的氣氛才會好,孩子也更愿意說出自己的心事。 |
相鄰博客
- 家長的十種不良教育方法 [2013-10-25 16:25:10]
- 你是“100分”家長嗎 [2013-10-25 16:30:32]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