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吵著要糖果,媽媽不給,小牛張口大哭,沒想到這時有客人來訪,母親看在客人的“面”上,只好給他。
下次小牛又想吃糖果,媽媽照樣不給,他再拿出看家本領(lǐng)──“哇……”大哭起來。但這次沒有客人,媽媽狠起心腸硬撐,不給就是不給。他無可奈何,哭久了,肚子脹滿空氣,非常不舒服,沙啞的聲音連自己聽起來也討厭,只好算了。
再下次,小牛又想吃糖果,媽媽還是不給。法寶再度使出來──放聲大哭,巧的是,這時電話鈴聲大作,媽媽聽電話怕太吵,只好認(rèn)了,拿一顆糖塞住他的嘴巴,當(dāng)然糖到哭止……
爸爸正在看電視新聞,小??拗I零食,為了讓爸爸能安靜地看新聞,媽媽只好給他10元錢去買……
通過一系列的“學(xué)習(xí)”,小牛知道在“客人來時”“爸爸看電視新聞時”“媽媽打電話時”……,哭鬧是“有效果的”,因此,總是不斷地抓住機(jī)會,輕而易舉地達(dá)到自己的目的。
誤區(qū)的避免:
教育應(yīng)該是有原則的,不該讓步的,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應(yīng)該讓步。做父母的應(yīng)該認(rèn)識到,有什么事比教育好孩子更重要呢?想清楚了這一點,為了教育好孩子,其它的所謂的“面子”可以不要,所謂的重要“工作”可以暫時不做……,我們無條件地持之以恒地堅持我們應(yīng)該堅持的原則,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
四、先苦后甜
媽媽要上街買衣服,小靜哭著要跟媽媽去,起初媽媽不同意,最后媽媽沒有辦法,氣得打了她兩個耳光后,同意她去……
類似的情況,我們在現(xiàn)實中還可以看到很多很多。這樣的教育,雖然讓孩子吃了一點“苦”,但實質(zhì)上還是起到鼓勵孩子通過哭鬧來達(dá)到目的──很多時候,他們往往選擇通過吃一點“苦”,來達(dá)到對其更有誘惑力的目標(biāo)。因此,這種“先苦后甜”式教育,對孩子的發(fā)展,不僅沒有積極作用,相反還有消極作用。
誤區(qū)的避免:
教育過程中,什么是該堅持的事情,家長心里一定要清楚;如果是該堅持的事情,就應(yīng)該堅持到底,可堅持可不堅持的事情,就不要向孩子提出;一旦向孩子提出了要求,就應(yīng)該堅持到底,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有積極意義,對樹立家長的教育威信也有好處。
http://ajm-engineering.com/kcms/blog/blog
相鄰博客
- 父母們六種最常見家教誤區(qū)(1) [2013-11-15 20:35:50]
- 父母們六種最常見家教誤區(qū)(3) [2013-11-15 20:39:03]
最近訪客